第161章(1 / 2)
“我多么幸运,此生能够遇见你。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便是与你成婚那日。我很幸福,娶到了我心爱的姑娘。可是我太笨了,我把一切都搞砸了。我怕郑氏的事情会牵连到你,我怕你受到伤害,所以擅自把你带到了琅苏,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不知道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太自负了,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却害了你……是我伤你伤的最深,是我罪该万死。”
“我答应过你的兄长,要护你一声,可我是大徵的将军,我的身后还有千万将士,还有大徵的百姓。我欠你的,终究是还不了了……我杜长空对起的大徵的百姓,对得起身后的将士,对得起杜氏,唯独负了你。我究竟该怎能做,才能补偿你,挽留你,我想好好的爱你。可是我太笨了,真的太笨了。”
“我曾许诺过,我要与你,生同眠,死同穴。雨灵,如果有一天,我失约了,你一定一定要离开这座困住你的府邸,离开琅苏,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忘掉我这个让你难过的混蛋,做回那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纸鸢。”
“你曾经问过我无数次的话,如今我告诉你答案。”
“雨灵,我爱你。可是,我已经失去爱你的资格了。”
泪水打湿了字迹,秋风起。郑雨灵后知后觉,原来过往每一年的秋天,都是这般苦涩。
可她竟然没有发现,在那些苦涩的过去里,一直有一朵向阳花,是为她而盛开的。
而那朵花,正是她不顾一切、拼尽全力也要追随的。
第111章 九月九日
这些日子,王都乱成了一锅粥,要说王都之中最游手好闲的人,当属桓秋宁。
桓秋宁先是去王都西边的暮亭山采了些菊花茶,一边采茶,一边登高赏景,在山上玩了四五日。下山后,他去云霓大街上的观音庙替忙得不可开交的谢柏宴上了柱香,顺便给丐帮的孩子们买了些高粱饴,打探了些丐帮的近况。最后,他去了荣宁河南岸,找家临河的酒肆,一个人喝着桑落酒,思故人。
桓秋宁之所以能过两天安稳日子,是因为董明锐气桓秋宁烂泥扶不上墙,害的他只能一边在心里骂谢柏宴是王八羔子,一边假笑着与谢柏宴一同议事,绞尽脑汁地稳住郢荣的政局,根本没工夫跟桓秋宁嬉皮笑脸。而谢柏宴那边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他得到了殷禅留下的遗诏,又见了上京来的高僧汐璞,不日便要登基称帝,与大徵的永鄭帝明摆着硬刚,也没有闲工夫搭理桓秋宁。
这样一来,正好遂了桓秋宁的意。他本就不想掺和进去,沾一身腥臊烂臭,他很清楚,自己知道的事已经够多了。他插手的事情越多,死的就越快。两边的眼线死死地盯着桓秋宁,别的地方他也去不了,只能在郢荣当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唯一让桓秋宁头疼的,便是郑雨灵和杜长空的事。
杜长空宁死不降,带着杜家军的将士们想要以死明志,而谢柏宴手底下不缺人,正好想借此机会,杀一儆百,树立威严。于是,谢柏宴下了死令,要在云霓大街与祥欢大街相交的闹市中,将杜长空与一众不肯归降的杜家军,斩首示众。
桓秋宁没有劝谢柏宴留杜长空一命,也没有劝杜长空归降。他知道,立场不同,终究不能同谋。成王败寇,败者想要生,就只能舍弃尊严与立场,别无他法。
九月九日,晴日却下雨。
杜长空赤裸着上身,挺直脊背,跪在断头台上。阳光耀眼,落雨却不止。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断头台上的血水中,刽子手踩着血水,走到杜长空的身后,无情地磨着刀。
桓秋宁站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他。那张年轻俊秀的脸庞早已伤痕累累,从远处看,犹如迟暮将军沧桑的面容。
“上京双才。”桓秋宁在心中默念这四个字。
当年,在上京城的广和楼里,桓秋宁第一次听说杜长空这个人的时候,他的名字是跟照山白的名字一起出现的。
上京双才,世家公子,文武双全,前途无量。
十五岁挂帅出征,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如今跪在闹市中的断头台上,在冷漠的谩骂与恶咒中,被雨水打的睁不开眼。
杜长空抬头望着天上的雨,想起了雨灵的父亲郑坚。
郑坚为官清廉,为国为民,最后却落得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可郑坚死的时候,万民垂泪,而他杜长空,却是在一声声谩骂中,屈辱地死去。
“为什么!”杜长空昂起头,看向四周冷漠地百姓,看着跪下他面前的赤身的将士们,他大笑着质问老天:“为什么忠臣良将不得好死,阴佞小人却名垂千古?!哈哈哈哈哈这世道烂了,烂透了!”
“为什么那一战,我杜长空会输,杜家军会败!”
“老天爷,你告诉我!为什么!”
他质问上苍,也是在质问自己。只可惜,断头台下的谩骂声太大了,他听不清老天爷的回话,也听不清自己的心声了。
雨越下越大。 ↑返回顶部↑
“我答应过你的兄长,要护你一声,可我是大徵的将军,我的身后还有千万将士,还有大徵的百姓。我欠你的,终究是还不了了……我杜长空对起的大徵的百姓,对得起身后的将士,对得起杜氏,唯独负了你。我究竟该怎能做,才能补偿你,挽留你,我想好好的爱你。可是我太笨了,真的太笨了。”
“我曾许诺过,我要与你,生同眠,死同穴。雨灵,如果有一天,我失约了,你一定一定要离开这座困住你的府邸,离开琅苏,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忘掉我这个让你难过的混蛋,做回那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纸鸢。”
“你曾经问过我无数次的话,如今我告诉你答案。”
“雨灵,我爱你。可是,我已经失去爱你的资格了。”
泪水打湿了字迹,秋风起。郑雨灵后知后觉,原来过往每一年的秋天,都是这般苦涩。
可她竟然没有发现,在那些苦涩的过去里,一直有一朵向阳花,是为她而盛开的。
而那朵花,正是她不顾一切、拼尽全力也要追随的。
第111章 九月九日
这些日子,王都乱成了一锅粥,要说王都之中最游手好闲的人,当属桓秋宁。
桓秋宁先是去王都西边的暮亭山采了些菊花茶,一边采茶,一边登高赏景,在山上玩了四五日。下山后,他去云霓大街上的观音庙替忙得不可开交的谢柏宴上了柱香,顺便给丐帮的孩子们买了些高粱饴,打探了些丐帮的近况。最后,他去了荣宁河南岸,找家临河的酒肆,一个人喝着桑落酒,思故人。
桓秋宁之所以能过两天安稳日子,是因为董明锐气桓秋宁烂泥扶不上墙,害的他只能一边在心里骂谢柏宴是王八羔子,一边假笑着与谢柏宴一同议事,绞尽脑汁地稳住郢荣的政局,根本没工夫跟桓秋宁嬉皮笑脸。而谢柏宴那边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他得到了殷禅留下的遗诏,又见了上京来的高僧汐璞,不日便要登基称帝,与大徵的永鄭帝明摆着硬刚,也没有闲工夫搭理桓秋宁。
这样一来,正好遂了桓秋宁的意。他本就不想掺和进去,沾一身腥臊烂臭,他很清楚,自己知道的事已经够多了。他插手的事情越多,死的就越快。两边的眼线死死地盯着桓秋宁,别的地方他也去不了,只能在郢荣当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唯一让桓秋宁头疼的,便是郑雨灵和杜长空的事。
杜长空宁死不降,带着杜家军的将士们想要以死明志,而谢柏宴手底下不缺人,正好想借此机会,杀一儆百,树立威严。于是,谢柏宴下了死令,要在云霓大街与祥欢大街相交的闹市中,将杜长空与一众不肯归降的杜家军,斩首示众。
桓秋宁没有劝谢柏宴留杜长空一命,也没有劝杜长空归降。他知道,立场不同,终究不能同谋。成王败寇,败者想要生,就只能舍弃尊严与立场,别无他法。
九月九日,晴日却下雨。
杜长空赤裸着上身,挺直脊背,跪在断头台上。阳光耀眼,落雨却不止。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断头台上的血水中,刽子手踩着血水,走到杜长空的身后,无情地磨着刀。
桓秋宁站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他。那张年轻俊秀的脸庞早已伤痕累累,从远处看,犹如迟暮将军沧桑的面容。
“上京双才。”桓秋宁在心中默念这四个字。
当年,在上京城的广和楼里,桓秋宁第一次听说杜长空这个人的时候,他的名字是跟照山白的名字一起出现的。
上京双才,世家公子,文武双全,前途无量。
十五岁挂帅出征,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如今跪在闹市中的断头台上,在冷漠的谩骂与恶咒中,被雨水打的睁不开眼。
杜长空抬头望着天上的雨,想起了雨灵的父亲郑坚。
郑坚为官清廉,为国为民,最后却落得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可郑坚死的时候,万民垂泪,而他杜长空,却是在一声声谩骂中,屈辱地死去。
“为什么!”杜长空昂起头,看向四周冷漠地百姓,看着跪下他面前的赤身的将士们,他大笑着质问老天:“为什么忠臣良将不得好死,阴佞小人却名垂千古?!哈哈哈哈哈这世道烂了,烂透了!”
“为什么那一战,我杜长空会输,杜家军会败!”
“老天爷,你告诉我!为什么!”
他质问上苍,也是在质问自己。只可惜,断头台下的谩骂声太大了,他听不清老天爷的回话,也听不清自己的心声了。
雨越下越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