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3)
皇帝自是不怀好意。
剧本里,长乐十五年,支撑大雍数年的臣子被皇帝猜忌所杀,举世震惊,万民请愿,然而无法阻挡,臣子死后,四方无人掣肘,群雄逐鹿,天下大乱。
剧本里,这场乱世经历数年之久,中原破碎,蛮族进犯,内忧外患,互相征讨,结束时,天下百姓,十不存一,异族进犯,人命如猪狗。
但如今不会了。
郁临梳理了数年的大雍各州,哪怕生乱,有他留的人在,亦会引导百姓有活路可走。
而卫执戟八年蛰伏,养精蓄锐,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天下诸侯,蛮族铁蹄,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个无法阻挡的王朝更替会以更温和的方式进行,纵然死亡依然存在,却不会使一个民族苟延残喘,被外族践踏,而是留有希望,得以重生。
拿到剧本的时候,郁临看到结尾的山河破碎,万民被屠如同猪狗的画面,便设计了这样一条路线。
他查询过,他的积分差不多足够,继续进行任务,除了收尾,是为了每个世界里都在寻找他的这个人。
他无法确定对方身份,担心对方找不到他,没有随意脱离,想等稳定一点。
目的如此,但面对这次的世界背景,郁临的本能让他无法忽略作为人的温情。
他无法视而不见,总要做点什么。
他身姿颀长,站在桌案前,卫执戟从窗台跳下来,抬步到他身侧,一双眼睛锋锐,眼珠黑沉,一眨不眨看他。
“你想做的事,我会支持。”卫执戟看着他,轻轻皱眉,想到什么,咬了咬牙,“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一定要回去?”
他的手静静握在腰侧刀柄上,已经觉察到不对,丢下圣旨,嘴唇深抿,不容置疑道:“可以做,我跟你一起。”
他长大了,不再是十七岁时打马街头,听不懂便跟人赌气咬人的小侯爷。
他如今是将军,是割据一方的王,有兵有粮有能力有底气,只要他想,这天下间能做任何想做的事。
他不会在另一场即将到来的秋雨里透骨彻心,继续无能为力。
郁临看着他,伸手合上手侧箱子。
片刻后,睫毛轻抬,眉眼安静,轻轻对卫执戟摇头,弯眸笑了一下:“我需要你,但不是跟我回去。”
第77章 冠绝天下的乱世文臣(八)
长乐十五年秋,郁临解淮城之危,朝中赞誉更胜以往。
然而回京之时,迎接他的并非花团锦簇的赞誉之声,而是洛京士族拿着淮城密信,字字啼血,对他声泪俱下的控诉。
信中说他性情暴戾,残害士族,言之凿凿,一时间士族惊惶,皇帝大怒,斥责他有不臣之心,随之要将他下狱。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民众官员奔走相救,太学学子与百姓一拥而上,争相围堵前来拿人的禁军,不过短短一天,数千人守在郁府门口,与兵士对峙。
这就是他的臣子。
消息传到宫里,皇帝粗喘着气,一连摔了几套杯盏,又惧又怕,这样牵连甚广臣子,他能让他活吗?
皇帝又是恼火,又是惧怕,在几名宦官士族煽动下,发出数道指令,铁了心要杀郁临。
一时间,洛京城风声鹤唳。
由于堵在府门的不只是庶民百姓,还有太学学子,更有退休致仕的老大人,禁军不好讲他们全部抓起来,只好与他们在郁府门前对峙。 ↑返回顶部↑
剧本里,长乐十五年,支撑大雍数年的臣子被皇帝猜忌所杀,举世震惊,万民请愿,然而无法阻挡,臣子死后,四方无人掣肘,群雄逐鹿,天下大乱。
剧本里,这场乱世经历数年之久,中原破碎,蛮族进犯,内忧外患,互相征讨,结束时,天下百姓,十不存一,异族进犯,人命如猪狗。
但如今不会了。
郁临梳理了数年的大雍各州,哪怕生乱,有他留的人在,亦会引导百姓有活路可走。
而卫执戟八年蛰伏,养精蓄锐,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天下诸侯,蛮族铁蹄,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个无法阻挡的王朝更替会以更温和的方式进行,纵然死亡依然存在,却不会使一个民族苟延残喘,被外族践踏,而是留有希望,得以重生。
拿到剧本的时候,郁临看到结尾的山河破碎,万民被屠如同猪狗的画面,便设计了这样一条路线。
他查询过,他的积分差不多足够,继续进行任务,除了收尾,是为了每个世界里都在寻找他的这个人。
他无法确定对方身份,担心对方找不到他,没有随意脱离,想等稳定一点。
目的如此,但面对这次的世界背景,郁临的本能让他无法忽略作为人的温情。
他无法视而不见,总要做点什么。
他身姿颀长,站在桌案前,卫执戟从窗台跳下来,抬步到他身侧,一双眼睛锋锐,眼珠黑沉,一眨不眨看他。
“你想做的事,我会支持。”卫执戟看着他,轻轻皱眉,想到什么,咬了咬牙,“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一定要回去?”
他的手静静握在腰侧刀柄上,已经觉察到不对,丢下圣旨,嘴唇深抿,不容置疑道:“可以做,我跟你一起。”
他长大了,不再是十七岁时打马街头,听不懂便跟人赌气咬人的小侯爷。
他如今是将军,是割据一方的王,有兵有粮有能力有底气,只要他想,这天下间能做任何想做的事。
他不会在另一场即将到来的秋雨里透骨彻心,继续无能为力。
郁临看着他,伸手合上手侧箱子。
片刻后,睫毛轻抬,眉眼安静,轻轻对卫执戟摇头,弯眸笑了一下:“我需要你,但不是跟我回去。”
第77章 冠绝天下的乱世文臣(八)
长乐十五年秋,郁临解淮城之危,朝中赞誉更胜以往。
然而回京之时,迎接他的并非花团锦簇的赞誉之声,而是洛京士族拿着淮城密信,字字啼血,对他声泪俱下的控诉。
信中说他性情暴戾,残害士族,言之凿凿,一时间士族惊惶,皇帝大怒,斥责他有不臣之心,随之要将他下狱。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民众官员奔走相救,太学学子与百姓一拥而上,争相围堵前来拿人的禁军,不过短短一天,数千人守在郁府门口,与兵士对峙。
这就是他的臣子。
消息传到宫里,皇帝粗喘着气,一连摔了几套杯盏,又惧又怕,这样牵连甚广臣子,他能让他活吗?
皇帝又是恼火,又是惧怕,在几名宦官士族煽动下,发出数道指令,铁了心要杀郁临。
一时间,洛京城风声鹤唳。
由于堵在府门的不只是庶民百姓,还有太学学子,更有退休致仕的老大人,禁军不好讲他们全部抓起来,只好与他们在郁府门前对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