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 第54节(2 / 4)
皇帝认定这个儿子关乎大晋国运,是以在他的享殿供奉长明灯,一日不敢绝。
思及大儿子身死,小儿子被圈禁,她一人寥落地坐在这殿里,看着他们歌舞升平,心里难免悲愤,眼底忍不住渗出些许泪花。
底下贤贵妃见状,好似终于抓到了她之把柄,迫不及待提杯朝她一拜,“姐姐今日大寿,何以落泪?如此岂不辜负了圣上一片爱重之心?”
皇帝闻言,搁下手中的杯盏,朝皇后看来,眼神带着冷意。
皇后见状轻轻哼了一声,冷眼睨着底下的贤贵妃,“贤妃,正因陛下一片爱重之心,本宫心存感念,故而喜泣,对了,贤妃还是依照规矩唤我娘娘为好,这声‘姐姐’,听得我不甚舒坦。”
贤贵妃面色一僵,委屈地望向皇帝。
皇帝眉头皱着,一时也没说话。
底下恒王见皇后一口一个“贤妃”,有些恼了,起身朝她一拜,“皇后娘娘在上,儿臣有一事不明,我母妃已被父皇册封为贤贵妃,何以娘娘一口一个贤妃?”
皇后正等着他这话了,讽道,“哟,这话你不如问问你的外祖父内阁首辅王大人?我大晋律法有言,陛下册封嫔妃需皇后凤印盖戳,你母亲的册封圣旨,我准了吗?”
恒王一阵恼羞,怒道,“这是父皇亲笔册封,不仅是我母妃,便是怀王生母闵贵妃也在册封之列,难不成娘娘要抗旨,还是觉得,这后宫诸事父皇做不得主?均得凭娘娘任性而决?”
皇后拢着袖,看都不看他一眼,不紧不慢斥道,“当着使臣之面挑拨帝后关系,恒王啊,你就这点眼界?”
皇后毕竟是皇后,一句话捏住了恒王七寸,他顿时哑了口,慌忙朝皇帝跪下,“儿臣不敢。”
七公主几度欲帮腔,均没寻着机会,一面欣慰母后终于肯打起精神应付朝争,一面又感慨母后还是老性子没改,见谁怼谁,便是父皇有时拿她也没辙。
皇帝警告地看了一眼恒王,也没计较皇后的咄咄逼人,抬手吩咐道,“奏乐。”
少顷,十几名舞女鱼贯而入,钟鼓司的乐师奏起了宴乐,百官高唱祝词,席间气氛再度掀向高潮,其余诸人均沉浸在欢庆氛围里,独恒王心里闷闷不乐,方才皇后一句话害他在百官面前大跌颜面,少不得将补回来。
别看皇后三年不露面,但凡露面,他母妃均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皇后就这般真性情下去尚好,就怕皇后转性子争宠,届时他那父皇顶不顶得住还两说。
皇后他是奈何不了,李家出了这么大事,父皇也未曾废后,可见情意,不过皇后的软肋七皇子,却是可以捏一捏的。他适时瞧底下一位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名官员会意,寻了个空档,便起身举杯拜下,
“陛下,北齐公主抵达京城已有些时日,不知陛下打算选哪位皇子与之联姻,我们礼部也好早做准备。”列出的正是礼部右侍郎,曾是内阁首辅王显的门生,坚定的恒王党。
皇帝也为这事发愁,看向席下的北齐公主,“柔雅,朕这几日吩咐几位皇子陪你狩猎,可有中意的了?”
皇帝的意思是让北齐公主在汉王,信王和蜀王三人里挑。
北齐公主均会过面,嫌他们容貌不够英俊,没看上,不过这话不能直言,便道,“陛下的诸位皇子,个个人中龙凤,柔雅哪个都喜欢,实在不知挑谁好?”
恒王却心如明镜,失笑道,“柔雅公主,本王早闻你曾在北齐遍寻美男子,欲招之为驸马而不得,听闻我大晋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故而主动和亲,实话告诉你,我大晋着实出美男子,而诸位皇子中……”
恒王看向皇帝,拱袖道,“父皇,若论相貌,诸位皇弟中,数七弟最为貌秀,必能得北齐公主青睐!”
七公主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忍不住愤而出声,“放肆,七弟乃嫡皇子,尊贵之至,岂可与他国联姻?”一旦某位皇子与别国联姻,便是与太子之位无缘了,“恒王啊,你一心为难于七皇弟,是何居心?父皇千秋正盛,你莫不是觊觎太子之位?”
恒王也不恼,摊了摊手道,“七妹,我说的是事实而已,不然你让北齐公主挑谁呢?再说了,七皇弟如今是戴罪在身,若他能为父皇分忧,也算他的造化了。”
“你……”
“吵够了吗!”皇帝淡淡掀着眼皮,不耐斥道。
两位瞬间噤了声。
皇后忍怒问皇帝,“陛下真要考虑毓儿?”
皇帝没给准话,信手拨弄着茶盏,淡声道,“朕再思量。” ↑返回顶部↑
思及大儿子身死,小儿子被圈禁,她一人寥落地坐在这殿里,看着他们歌舞升平,心里难免悲愤,眼底忍不住渗出些许泪花。
底下贤贵妃见状,好似终于抓到了她之把柄,迫不及待提杯朝她一拜,“姐姐今日大寿,何以落泪?如此岂不辜负了圣上一片爱重之心?”
皇帝闻言,搁下手中的杯盏,朝皇后看来,眼神带着冷意。
皇后见状轻轻哼了一声,冷眼睨着底下的贤贵妃,“贤妃,正因陛下一片爱重之心,本宫心存感念,故而喜泣,对了,贤妃还是依照规矩唤我娘娘为好,这声‘姐姐’,听得我不甚舒坦。”
贤贵妃面色一僵,委屈地望向皇帝。
皇帝眉头皱着,一时也没说话。
底下恒王见皇后一口一个“贤妃”,有些恼了,起身朝她一拜,“皇后娘娘在上,儿臣有一事不明,我母妃已被父皇册封为贤贵妃,何以娘娘一口一个贤妃?”
皇后正等着他这话了,讽道,“哟,这话你不如问问你的外祖父内阁首辅王大人?我大晋律法有言,陛下册封嫔妃需皇后凤印盖戳,你母亲的册封圣旨,我准了吗?”
恒王一阵恼羞,怒道,“这是父皇亲笔册封,不仅是我母妃,便是怀王生母闵贵妃也在册封之列,难不成娘娘要抗旨,还是觉得,这后宫诸事父皇做不得主?均得凭娘娘任性而决?”
皇后拢着袖,看都不看他一眼,不紧不慢斥道,“当着使臣之面挑拨帝后关系,恒王啊,你就这点眼界?”
皇后毕竟是皇后,一句话捏住了恒王七寸,他顿时哑了口,慌忙朝皇帝跪下,“儿臣不敢。”
七公主几度欲帮腔,均没寻着机会,一面欣慰母后终于肯打起精神应付朝争,一面又感慨母后还是老性子没改,见谁怼谁,便是父皇有时拿她也没辙。
皇帝警告地看了一眼恒王,也没计较皇后的咄咄逼人,抬手吩咐道,“奏乐。”
少顷,十几名舞女鱼贯而入,钟鼓司的乐师奏起了宴乐,百官高唱祝词,席间气氛再度掀向高潮,其余诸人均沉浸在欢庆氛围里,独恒王心里闷闷不乐,方才皇后一句话害他在百官面前大跌颜面,少不得将补回来。
别看皇后三年不露面,但凡露面,他母妃均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皇后就这般真性情下去尚好,就怕皇后转性子争宠,届时他那父皇顶不顶得住还两说。
皇后他是奈何不了,李家出了这么大事,父皇也未曾废后,可见情意,不过皇后的软肋七皇子,却是可以捏一捏的。他适时瞧底下一位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名官员会意,寻了个空档,便起身举杯拜下,
“陛下,北齐公主抵达京城已有些时日,不知陛下打算选哪位皇子与之联姻,我们礼部也好早做准备。”列出的正是礼部右侍郎,曾是内阁首辅王显的门生,坚定的恒王党。
皇帝也为这事发愁,看向席下的北齐公主,“柔雅,朕这几日吩咐几位皇子陪你狩猎,可有中意的了?”
皇帝的意思是让北齐公主在汉王,信王和蜀王三人里挑。
北齐公主均会过面,嫌他们容貌不够英俊,没看上,不过这话不能直言,便道,“陛下的诸位皇子,个个人中龙凤,柔雅哪个都喜欢,实在不知挑谁好?”
恒王却心如明镜,失笑道,“柔雅公主,本王早闻你曾在北齐遍寻美男子,欲招之为驸马而不得,听闻我大晋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故而主动和亲,实话告诉你,我大晋着实出美男子,而诸位皇子中……”
恒王看向皇帝,拱袖道,“父皇,若论相貌,诸位皇弟中,数七弟最为貌秀,必能得北齐公主青睐!”
七公主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忍不住愤而出声,“放肆,七弟乃嫡皇子,尊贵之至,岂可与他国联姻?”一旦某位皇子与别国联姻,便是与太子之位无缘了,“恒王啊,你一心为难于七皇弟,是何居心?父皇千秋正盛,你莫不是觊觎太子之位?”
恒王也不恼,摊了摊手道,“七妹,我说的是事实而已,不然你让北齐公主挑谁呢?再说了,七皇弟如今是戴罪在身,若他能为父皇分忧,也算他的造化了。”
“你……”
“吵够了吗!”皇帝淡淡掀着眼皮,不耐斥道。
两位瞬间噤了声。
皇后忍怒问皇帝,“陛下真要考虑毓儿?”
皇帝没给准话,信手拨弄着茶盏,淡声道,“朕再思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