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68节(2 / 4)
不知道叶宁有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但是他自己是当真了的。
之前崔维诚和合伙人们到处找关系打点,中间花了不少时间,才总算是把储蓄所这条路子给打通。
倒也不是他崔维诚有多手眼通天,而是眼下不止是他们这些归国投资的华侨,就是国内的一些有钱人,也看中了商品房这个行业的巨大利润。
毕竟国内时下住房紧张,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一些小省市还好,比如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家十几口挤在两居室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这城镇户口又不像农村户口,只要手里有钱,去队里或者公社批块宅基地就能建新房子。
城里的房子都是有数的,以前能有资格建房的都是公家单位,现在政府开始往外卖地皮了,这约束倒是变得宽松了。
不过大城市的地皮都不便宜,除了少部分的拆迁户之外,普通老百姓鲜少有能拿出钱来买地皮的。
最后真正入场的还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和崔维诚这样的华侨。
他们之间许多人都和崔维诚有着共同的利益,最后在多方人员的推动下,叶宁他们那个世界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实行的房贷政策,现在已经开始小范围的试点实施了。
虽然目前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但是国人骨子里就是需要归属感的,能拥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对老百姓来说可是能直接和幸福感挂钩的重要事情。
原本因为雅苑高额的房价而不敢奢望的人,一听说可以找储蓄所贷款买房,只用给出总房款三成的首付,就能立刻入住新房,以后再慢慢还房贷后,整个山市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稳住了,其他人都一窝蜂地涌到售楼处来打听起情况了。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售楼部一天光是收贷款表,都能收到厚厚一大摞。
现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多家银行,只有公家独家的储蓄所,没有竞争对手情况下,房贷又是刚起步的业务,储蓄所的大小行长和公家的领导们聚到一起开了好几场会之后,决定还是要先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最后储蓄所实行的房贷的利率也没有后世那么多复杂的算法,统一的二十年借款期限,百分之三的房贷利息。
就是雅苑最大最好的户型,首付三成,最后每个月分摊下来需要负担的房贷也就三百左右。
并且都是等额本息,也允许欠款人提前还款。
虽然这个房贷也不低,但是和一下子拿出大几万块一比,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咬咬牙好像也不是负担不起。
尤其是一些已经靠在市里做生意赚够了首付,自己的生意每个月进项还不错的人来说,贷款买房能让他们彻底告别租房住的日子不说,还能让他们在市里彻底的站稳脚步。
还有就是本来家底就不错的一些双职工、多职工的家庭。
他们能够凑够首付钱,家里每个月的工资进项也能负担得起房贷,索性也就一咬牙买了,完了再把家里的老房子一卖,以后也就成了大家羡慕的人上人了。
这储蓄所的房贷一出来,就这十几天的功夫,雅苑大大小小的房子都卖得差不多了,只有顶楼的五六层还有几十套没卖掉。
就这还是现在储蓄所的房贷业务审核得特别的严,只对家里是双职工,且有一定存款,或者生意流水高的商户开放名额,不然连顶层都得被人给抢光。
当然了崔维诚也是说到做到,见情况这么火爆,立刻就提前给叶宁留了两套一楼的房子,一个十六单元,一个十八单元,数字吉利不说,还都是大户型。
这可是雅苑最好的户型,崔维诚的其他董事对他偷偷留下楼王的行为是颇有微词的,但是一听这房子是给叶宁准备的,当即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对于崔维诚他们来说,叶宁就算不是救世主,也算是帮了他们大忙了。
这房贷实在是个绝妙的主意,之前房子不好买的时候,他们中间好些个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最开始想的是能少赚一点就行,到后面已经不想赚钱的事情了,直接是宁愿小亏一点也要一天催八百遍,让崔维诚赶紧做主降价把房卖了。
叶宁的建议一出,虽然中间实施起来是花了一些时间,但是现在雅苑的房子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更是人人都赚得盆满钵满了。
原本崔维诚还只想留一套房子给叶宁,结果其他人合伙人一听,当即就声讨道:“一套哪够啊,不是我们说,老崔你这人也太小气了,人家叶小姐出的主意让我们赚了这么多钱,你用一套房子就给人打发了?”
这话一出,其他人立刻就附和了起来:“就是,一套不行!要送就送两套,好事成双嘛,老崔你是大股东,这房子合该你出大头,要不然这样吧,你自己出一套,另外一套就由我们一起出了,回头从大家的分红里面扣,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返回顶部↑
之前崔维诚和合伙人们到处找关系打点,中间花了不少时间,才总算是把储蓄所这条路子给打通。
倒也不是他崔维诚有多手眼通天,而是眼下不止是他们这些归国投资的华侨,就是国内的一些有钱人,也看中了商品房这个行业的巨大利润。
毕竟国内时下住房紧张,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一些小省市还好,比如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家十几口挤在两居室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这城镇户口又不像农村户口,只要手里有钱,去队里或者公社批块宅基地就能建新房子。
城里的房子都是有数的,以前能有资格建房的都是公家单位,现在政府开始往外卖地皮了,这约束倒是变得宽松了。
不过大城市的地皮都不便宜,除了少部分的拆迁户之外,普通老百姓鲜少有能拿出钱来买地皮的。
最后真正入场的还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和崔维诚这样的华侨。
他们之间许多人都和崔维诚有着共同的利益,最后在多方人员的推动下,叶宁他们那个世界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实行的房贷政策,现在已经开始小范围的试点实施了。
虽然目前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条例和法规,但是国人骨子里就是需要归属感的,能拥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对老百姓来说可是能直接和幸福感挂钩的重要事情。
原本因为雅苑高额的房价而不敢奢望的人,一听说可以找储蓄所贷款买房,只用给出总房款三成的首付,就能立刻入住新房,以后再慢慢还房贷后,整个山市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稳住了,其他人都一窝蜂地涌到售楼处来打听起情况了。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售楼部一天光是收贷款表,都能收到厚厚一大摞。
现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多家银行,只有公家独家的储蓄所,没有竞争对手情况下,房贷又是刚起步的业务,储蓄所的大小行长和公家的领导们聚到一起开了好几场会之后,决定还是要先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最后储蓄所实行的房贷的利率也没有后世那么多复杂的算法,统一的二十年借款期限,百分之三的房贷利息。
就是雅苑最大最好的户型,首付三成,最后每个月分摊下来需要负担的房贷也就三百左右。
并且都是等额本息,也允许欠款人提前还款。
虽然这个房贷也不低,但是和一下子拿出大几万块一比,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咬咬牙好像也不是负担不起。
尤其是一些已经靠在市里做生意赚够了首付,自己的生意每个月进项还不错的人来说,贷款买房能让他们彻底告别租房住的日子不说,还能让他们在市里彻底的站稳脚步。
还有就是本来家底就不错的一些双职工、多职工的家庭。
他们能够凑够首付钱,家里每个月的工资进项也能负担得起房贷,索性也就一咬牙买了,完了再把家里的老房子一卖,以后也就成了大家羡慕的人上人了。
这储蓄所的房贷一出来,就这十几天的功夫,雅苑大大小小的房子都卖得差不多了,只有顶楼的五六层还有几十套没卖掉。
就这还是现在储蓄所的房贷业务审核得特别的严,只对家里是双职工,且有一定存款,或者生意流水高的商户开放名额,不然连顶层都得被人给抢光。
当然了崔维诚也是说到做到,见情况这么火爆,立刻就提前给叶宁留了两套一楼的房子,一个十六单元,一个十八单元,数字吉利不说,还都是大户型。
这可是雅苑最好的户型,崔维诚的其他董事对他偷偷留下楼王的行为是颇有微词的,但是一听这房子是给叶宁准备的,当即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对于崔维诚他们来说,叶宁就算不是救世主,也算是帮了他们大忙了。
这房贷实在是个绝妙的主意,之前房子不好买的时候,他们中间好些个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最开始想的是能少赚一点就行,到后面已经不想赚钱的事情了,直接是宁愿小亏一点也要一天催八百遍,让崔维诚赶紧做主降价把房卖了。
叶宁的建议一出,虽然中间实施起来是花了一些时间,但是现在雅苑的房子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他们更是人人都赚得盆满钵满了。
原本崔维诚还只想留一套房子给叶宁,结果其他人合伙人一听,当即就声讨道:“一套哪够啊,不是我们说,老崔你这人也太小气了,人家叶小姐出的主意让我们赚了这么多钱,你用一套房子就给人打发了?”
这话一出,其他人立刻就附和了起来:“就是,一套不行!要送就送两套,好事成双嘛,老崔你是大股东,这房子合该你出大头,要不然这样吧,你自己出一套,另外一套就由我们一起出了,回头从大家的分红里面扣,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