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十年代在港娱乐圈 第134节(2 / 4)
直到董佩玉进了影院,看完电影,觉得电影拍得不错后,才对郑平信稍稍改观了一点。
胡霄霄虚心地询问了每一个看过电影的朋友,请他们说说影片的观后感,几乎都赞不错,影片质量很高,尤其是胡霄霄的狐妖造型,美得一改以往的形象。虽然主题不是大众喜欢的,但是内容上,不管是武打,还是妆造,都是时下流行的。更让人称赞的是电影构图的处理手法非常有特点,很吸引人,很有艺术感染力。
听到一水的好评,胡霄霄安心多了,坐等票房大爆,等着收钱。
等了十天,她估计票房应该收了不少,便打电话去问郑平信,这十天的票房多少。
电话那边的郑平信声音都透着焦切,“才过十万,这部电影,估计又要扑街了。”
“什么?”胡霄霄一惊站了起来,“都上映十天了,票房怎么才十万?”
这还是票房,没有减去影院的钱,发行公司的钱,也没有扣税。仅收十万?光她一个人的投资就一百五十万了!
怎么可能这么低?她在家附近的电影院观察过几天,凡有排片的几乎场场爆满。
已经十天了,才收十万,等电影下了,岂不是连一百万的票房都没有?
明明口碑不错,上座率也高,问题出在哪里?
第244章 你有没有搞错
胡霄霄便问起郑平信,票房低得离谱的原因是什么。
郑平信有些苦涩地说:“是排片,排片不够。三大影院,只有宝光影院给《风月鉴》排了片,其他两大影院并没有给《风月鉴》排片。宝光院影给《风月鉴》排的场次也不多,所以票房一直上不去。”
宝港最有实力的三大院线分别是宝光影院、山海影院,以及季氏影院,其中以季氏影院的实力最为雄厚。其他的小院影规模小,实力低,门店少,加起来也难以和三大影院相提并论。
三大院线,只有宝光影院给《风月鉴》排了片,排的场次又少,可想而知票房怎么能够不扑街?
胡霄霄扶额,“我们的片子质量这么好,为什么排片只给这么少?发行公司呢?你找的是哪家发行公司?他们不跟进这一件事吗?”
那边,郑平信把事情内由详细给胡霄霄说了出来。
郑平信做好电影后,自然想找一家有实力的发行公司,但他前面扑街得太厉害,那些大公司一听他的名字就不想谈,影片没看就拒绝了。而且这部电影的演员,除了胡霄霄有知名度外,其他人不提也罢。郑平信早已过时,电影圈已经没人看得上他了。
而胡霄霄是混电视圈的,与电影圈是两回事,多少电视圈混得好的人到了电影圈都成了扑街?所以,胡霄霄的名头也不能吸引电影人的兴趣。
大发行公司看不上《风月鉴》,郑平信迫于无奈,只能找到一家小许多的发行公司。这家公司看了《风月鉴》之后,觉得不错,但恰好他们公司最近有一部电影要上映。
一部是别人家的电影,导演还是个扑街货,另一部是自家的电影,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比《风月鉴》有名头,可想而知,发行公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家公司的影片,资源也全部倾斜在自家电影上,这就导致了《风月鉴》几乎没有推广。
在排片上,宝港的电影实在太多了,一年几百部,平均下来,一个月多的有几十部电影上映,影院就那么大,观众就这么多,排片资源是非常紧缺的。
于是,发行公司把争取到的排片大部分安排给自己的片子,《风月鉴》得到的场次就少得可怜。
胡霄霄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居住的地方正好有两家宝光影院,舞蹈学校那边也有一家,她看到《风月鉴》有上映,以为其他影院也有。哪怕见排片少,排的时间段也不怎么样,但想着影片上座率高,口碑好,影院会增加场次,就没有往深处想。
敢情她见到的排片,就仅是她见到的那些?
胡霄霄没想到郑平信这么不靠谱,不仅管理不行,后期的重要工作更是做得一塌糊涂。“你怎么现在才说?”
都上映十天了,要不是她问,只怕电影都下线了她还不知道为什么票房这么低。
电话那头,郑平信情绪很低落地说:“电话这边说不清楚,我们约个地方详细说一下。”
胡霄霄便约了一家咖啡馆,准备过去找郑平信问清楚,他都是怎么干活的,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糕。
正好董佩玉来找胡霄霄谈事情,知道这件事,跟了胡霄霄过去。 ↑返回顶部↑
胡霄霄虚心地询问了每一个看过电影的朋友,请他们说说影片的观后感,几乎都赞不错,影片质量很高,尤其是胡霄霄的狐妖造型,美得一改以往的形象。虽然主题不是大众喜欢的,但是内容上,不管是武打,还是妆造,都是时下流行的。更让人称赞的是电影构图的处理手法非常有特点,很吸引人,很有艺术感染力。
听到一水的好评,胡霄霄安心多了,坐等票房大爆,等着收钱。
等了十天,她估计票房应该收了不少,便打电话去问郑平信,这十天的票房多少。
电话那边的郑平信声音都透着焦切,“才过十万,这部电影,估计又要扑街了。”
“什么?”胡霄霄一惊站了起来,“都上映十天了,票房怎么才十万?”
这还是票房,没有减去影院的钱,发行公司的钱,也没有扣税。仅收十万?光她一个人的投资就一百五十万了!
怎么可能这么低?她在家附近的电影院观察过几天,凡有排片的几乎场场爆满。
已经十天了,才收十万,等电影下了,岂不是连一百万的票房都没有?
明明口碑不错,上座率也高,问题出在哪里?
第244章 你有没有搞错
胡霄霄便问起郑平信,票房低得离谱的原因是什么。
郑平信有些苦涩地说:“是排片,排片不够。三大影院,只有宝光影院给《风月鉴》排了片,其他两大影院并没有给《风月鉴》排片。宝光院影给《风月鉴》排的场次也不多,所以票房一直上不去。”
宝港最有实力的三大院线分别是宝光影院、山海影院,以及季氏影院,其中以季氏影院的实力最为雄厚。其他的小院影规模小,实力低,门店少,加起来也难以和三大影院相提并论。
三大院线,只有宝光影院给《风月鉴》排了片,排的场次又少,可想而知票房怎么能够不扑街?
胡霄霄扶额,“我们的片子质量这么好,为什么排片只给这么少?发行公司呢?你找的是哪家发行公司?他们不跟进这一件事吗?”
那边,郑平信把事情内由详细给胡霄霄说了出来。
郑平信做好电影后,自然想找一家有实力的发行公司,但他前面扑街得太厉害,那些大公司一听他的名字就不想谈,影片没看就拒绝了。而且这部电影的演员,除了胡霄霄有知名度外,其他人不提也罢。郑平信早已过时,电影圈已经没人看得上他了。
而胡霄霄是混电视圈的,与电影圈是两回事,多少电视圈混得好的人到了电影圈都成了扑街?所以,胡霄霄的名头也不能吸引电影人的兴趣。
大发行公司看不上《风月鉴》,郑平信迫于无奈,只能找到一家小许多的发行公司。这家公司看了《风月鉴》之后,觉得不错,但恰好他们公司最近有一部电影要上映。
一部是别人家的电影,导演还是个扑街货,另一部是自家的电影,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比《风月鉴》有名头,可想而知,发行公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家公司的影片,资源也全部倾斜在自家电影上,这就导致了《风月鉴》几乎没有推广。
在排片上,宝港的电影实在太多了,一年几百部,平均下来,一个月多的有几十部电影上映,影院就那么大,观众就这么多,排片资源是非常紧缺的。
于是,发行公司把争取到的排片大部分安排给自己的片子,《风月鉴》得到的场次就少得可怜。
胡霄霄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居住的地方正好有两家宝光影院,舞蹈学校那边也有一家,她看到《风月鉴》有上映,以为其他影院也有。哪怕见排片少,排的时间段也不怎么样,但想着影片上座率高,口碑好,影院会增加场次,就没有往深处想。
敢情她见到的排片,就仅是她见到的那些?
胡霄霄没想到郑平信这么不靠谱,不仅管理不行,后期的重要工作更是做得一塌糊涂。“你怎么现在才说?”
都上映十天了,要不是她问,只怕电影都下线了她还不知道为什么票房这么低。
电话那头,郑平信情绪很低落地说:“电话这边说不清楚,我们约个地方详细说一下。”
胡霄霄便约了一家咖啡馆,准备过去找郑平信问清楚,他都是怎么干活的,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糕。
正好董佩玉来找胡霄霄谈事情,知道这件事,跟了胡霄霄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