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麦小芳拍拍手上的点心沫,跟着往外走,她可不放心让爹一个人去大娘家,尤其知道妹妹把那些人拒之门外以后,再见面他们能说出好听的话来吗?
  不出麦小芳所料,麦刘氏看见儿子和孙女抓起桌上的烛台就丢了过去。麦旺怕伤到孩子,转身把闺女护在怀里,自己却被淋了一身的灯油。
  “你还来干嘛?守着大庄子、上千亩发地过去吧!滚吧!”都说儿子家如今发财了,可他来看自己竟然就带了这么点东西,再想想上次在通北县受的委屈,麦刘氏恨不能和他们一家断绝关系。
  “哟!娘啊!您怎么这么的火气啊!二弟现在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咱们可不敢和人家动手,万一有人到村长那去告状,咱们会被撵出去的,人家有大房子、大庄子住,咱们只能乞讨要饭去了。”
  大娘明显就是在挑拨离间,麦小芳觉得实在没有在这里待下去的必要了,就像二哥说的除了家里的大黄狗,沙溪村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邻居们见面还知道嘘寒问暖呢!奶奶倒好,一言不发先动手,见了仇人也不过如此吧!
  爹还想给他们银子,叫自己说还不如拿去施舍给乞丐呢?
  “二弟来还有别的事情吧!那就快点说吧!要是有什么好消息,说出来也让娘和我们高兴高兴。”
  “没什么,我就是过来看看娘,既然家里没什么事我就先回了。”
  一点不表示就想走了,麦刘氏出了气下一句就问起小儿子伤成那个样子,他作为哥哥是不是应该给个交代。
  麦旺疲惫地喊了一声“娘”,别人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件事了如指掌的娘怎么也不辩是非呢?
  想要银子也行,麦小芳要求把全家人和村长都找来,她从怀里摸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拍在桌子上,成功地吸引了奶奶和大娘的目光后,又淡定地揣了回去。不答应自己家的条件,别说银子,今天连个铜板他们也别想得到。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的想法
  潘明秋非常痛快地答应来做这个证人,不止他来了,麦家另外几房的长辈也都跟了过来。麦小芳把妹妹写的信读了一遍,那上面把麦全受伤以后经历过的事情写的清清楚楚、一点不实的地方都没有。
  “既然小欢说的都是真的,大家都过来按个手印,以后都不许再提这件事了,麦刘氏和另外两家再借机生事别怪我不客气了。
  迫于村长施加的压力和两位老太爷不善目光,麦刘氏和两个儿子尽管满心不甘也没敢说出个不字来,按照要求画了押。
  解决完麦全的事,潘明秋问麦旺这次回来还走吗?麦小欢有没有回来开作坊的打算。上次去县里办事自己可是被县令好顿批评,怎么能让这样能干的人离开平凉县呢?一定要想办法把麦小欢找回来,让她为家乡做贡献,带领百姓致富。
  想让闺女回来恐怕不容易,沙溪村有娘和大嫂,县里还有儿子和姑爷,这些人闺女都不喜欢。再说她可是答应要帮曲浩的忙,不在通北县做出点名堂是说什么都不会回来的。
  “小欢弄的那个作坊和种地的办法你们家还有别人会吗?她要是实在走不开其他人回来也行。”
  “今年恐怕不行,那些种地的方法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至于那个作坊吗?都是她一个人在弄,我们都不会。”麦旺也不知道麦永海兄妹会不会做粉条,只看到小闺女在作坊里忙里忙外,把自己知道的都跟村长说了。
  “我听说那个粉条是打着麦氏的名号弄的,那咱们家的人就该都有份才对,明天让她几个堂哥过去跟着学学,学好以后回来自己开一个不就成了吗?”麦兴大言不惭道。
  麦旺:幸亏没答应村长让闺女回来开作坊的要求,被家里这些亲戚缠上孩子什么也不用干了,还是让她和作坊留在通北县好了。
  村长:自己活了五十多年,就没见过麦刘氏和她大儿子、小儿子脸皮这么厚的人。可以说他们三房除了麦旺这一支是正常的,其他人都有病,而且病的不轻。
  第二天麦永河一大早就回来报喜,陈秋娘给麦家添了一个男孩。
  “昨天你也没说秋娘要生了啊!要是说了我就不回沙溪村了。”单翠花眉开眼笑收拾着看儿媳妇,送给孙子的礼物。
  作为爷爷、奶奶,麦旺和单翠花给孙子买了一个成色很足的银项圈;麦小芳和麦小欢给未来侄子(侄女)定制了银手镯;麦永海送了一荷包花生形状的银裸子。
  这些东西加起来二十两银子都未必买的下来,麦永河和陈秋娘心里同时感慨:爹娘和弟弟妹妹们现在真的是有钱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他们缓和关系,以后好处肯定少不了。
  单翠花在县城住了三天,和麦小园又见了一面,因为陈秋娘身子弱没有奶水,她花钱给孙子请了个奶娘。麦小园送了很多自家儿子的小衣服,给了十两银子,从家里派了一个年长的丫鬟过来照顾做月子的弟妹。
  麦小园告诉爹娘自己在家里现在真的掌权了,不仅窦良富那些个姨娘老实多了,婆婆也改变了态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尝到了做当家主母是个什么滋味。
  “你能熬出头,娘很高兴,做了当家主母更要大度、孝顺,窦家人口多,关系杂,凡事都要多想几遍再做,知道吗?”
  麦小园点头答应,语气里满是感慨地说:“我今天能得到的这些多亏了小欢,真没想到,我也有沾上她光的一天,以前啊!我以为她能长大成人,嫁个庄稼汉就不错了,哪成想她这么有本事。您看着吧!我们姐妹三个最后一定数她嫁的最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