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周立中嗯了声,合掌一拍,用茶盖拨弄茶叶。
堂上歌伎心领神会,齐奏《十面埋伏》,嘈切杂弹塞满堂屋,堂内五六道绯红身影互相看了眼,不约而同开口道:“那相柳九头蛇身,果真剧毒无比,所经之处寸草不生,怎么就这么从《山海经》里叫他爬出来了?”
“哈啊,我原以为《聊斋志异》里的妖怪才得叫书生小心提防,哪知咱们防错了,真正厉害的妖怪都写在《山海经》里呢。咱们凡夫俗子也算是见了世面,在相柳眼皮子底下活到今日,真该‘弹冠相庆’。”
“连自己人都不放过,饿了谁都吃,这才叫妖怪啊,你看那谁的儿子,不被卷着拖回妖窟了么?要我看,此蛇残暴甚于董卓,可还记得他手底下那个多次谎称中耳炎的小太监,只因不想为他卖命去和文莠作对,竟然被割了耳朵!还说什么‘多好的事儿,以后用不着治了,省去多少功夫?’最后这人打发到浣衣局去洗衣服,大暑天,耳伤发炎化脓,生生死掉了。”
说罢,几人之中有一个起身往外走,没走几步便扶着朱漆柱狂呕,呕得地上腌臜腥臭,他唇白眼耷,一抹嘴皮,晃着手指着外头,颤巍道:“此人阴毒至极,国家危矣,我辈义不容辞!”旁人掩住口鼻面露嫌恶,不过也都习惯。每回提起谢怀千过往恶行总会使人遍体生寒,偶尔有忆起细节之人,便会不由自主恶寒以致呕吐。
周立中瞧他一眼:“好了,都打住。”他放下茶杯,“也不知他姓闻的柔媚阿谀,能否善终。然今日知他们君臣并非同心同德,也算有好消息。他们不仁不义,我们自然无须守义。”
太后懿旨下达,众人或惊慌忧虞或幸灾乐祸。
闻淇烨不同,他再三按捺,还是不住地心猿意马。即便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定力信赖有加,在谢怀千面前,他必须承认自己毕竟也只是个男人。
都说男人不能免俗,可谢怀千和俗气一点也不沾边。
闻淇烨觉得自己意趣依旧高雅。
话又说回来,谢怀千叫他写什么策论,说得好听,他还以为谢怀千要亲自盯着他写,谁知晓元骞将他带进后廷,带进慈宁宫,等了半天纸笔都没见着影。
他问元骞,元骞只含糊其辞,边给他上晚膳,边口齿不清地哄他:“老祖宗忙呀,忙啊,大人今儿就歇在偏殿,老祖宗指不定什么时候来见您呢。”
闻淇烨有些迟疑,“……外臣宿于皇宫,岂非不合祖制?”
元骞拿温热的白帕子抹了下闻淇烨前头的黄花梨八仙桌,笑眯眯地说:“老祖宗的话就是规矩,就是祖制。大人您有所不知,因为老祖宗忙,时常没有闲暇和各位大人商榷国事,所以就将人留宿宫中,等闲暇时刻便能商量了。闻老也曾宿于此处,大人万万不要觉得不自在啊!”
闻淇烨眼神微妙,却装作一副有难言之隐的样子。
元骞人精惯了,八面玲珑的人最怕怠慢旁人,他撂下白帕,放低了声音问:“大人,可是哪里委屈了呢?可不要跟奴才藏着委屈,要我们这些奴才干嘛用的?可不就是侍奉大人们,要大人舒舒坦坦的?”
闻淇烨敛了眉目,显出切实的纠结,过了一会儿,他格外郑重道:“元公公,可否为我网开一面,换个住处,这儿住过许多人,我明白干净得很,可是心中刺挠得很。”
哪儿刺挠?
元骞愣了下,有点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不过想想闻淇烨纤尘不染的衣袂和他的家世,出自钟鸣鼎食的名门望族,心气高,好洁也属正常。
不过这么耿直地提出要求,可真不像闻淇烨能做出来的事儿。
他顶多有些奇怪,很快抛诸脑后没再想,讨喜地嗐了一气:“这有什么呀,奴才去找间没有旁人住下的给大人换过。”
三更天,今日不上朝,谢怀千处理了好些政务,坐着步辇摇摇晃晃地回了慈宁宫。
半夜三更的,也不必再装腔作势撑场子,谢怀千遣散了仪仗的那老些人,只有几个打羊角琉璃灯笼的小太监在前头带路,元骞和元俐一前一后,走在下面。
他挨个拆了手上金碧辉煌的护甲,漫不经心地递给元骞,元骞又递给元俐,拿来玉红膏。
谢怀千看了不想攃,元骞举着香膏,央求道:“娘娘攃些罢,您玉骨香肌的,本就不爱戴那些个硌手的物件,这养护还是省不得呀!”
“收收,数你最吵。”谢怀千对他的扮猪吃虎不感兴趣,元骞闻言立马把老嘴巴闭了起来。
“直接把我抬到闻淇烨房里去,我没有多少空闲,和他说会儿话就要回去。”
“又不睡啦?”元骞像个小媳妇似的嘟囔。
谢怀千仿若什么也没听见。
谢怀千见下人没有把他抬去常去的偏殿,而是去了后头一个僻静的小殿,里头不大,顺口问:“他怎么在这儿?”元骞早便想好,口齿特伶俐,笑着说:“这儿总没人住,闻大人来也能添些人气。最主要的是要老祖宗您觉着新鲜,老在一个地方见人,也都呆腻了呀。” ↑返回顶部↑
堂上歌伎心领神会,齐奏《十面埋伏》,嘈切杂弹塞满堂屋,堂内五六道绯红身影互相看了眼,不约而同开口道:“那相柳九头蛇身,果真剧毒无比,所经之处寸草不生,怎么就这么从《山海经》里叫他爬出来了?”
“哈啊,我原以为《聊斋志异》里的妖怪才得叫书生小心提防,哪知咱们防错了,真正厉害的妖怪都写在《山海经》里呢。咱们凡夫俗子也算是见了世面,在相柳眼皮子底下活到今日,真该‘弹冠相庆’。”
“连自己人都不放过,饿了谁都吃,这才叫妖怪啊,你看那谁的儿子,不被卷着拖回妖窟了么?要我看,此蛇残暴甚于董卓,可还记得他手底下那个多次谎称中耳炎的小太监,只因不想为他卖命去和文莠作对,竟然被割了耳朵!还说什么‘多好的事儿,以后用不着治了,省去多少功夫?’最后这人打发到浣衣局去洗衣服,大暑天,耳伤发炎化脓,生生死掉了。”
说罢,几人之中有一个起身往外走,没走几步便扶着朱漆柱狂呕,呕得地上腌臜腥臭,他唇白眼耷,一抹嘴皮,晃着手指着外头,颤巍道:“此人阴毒至极,国家危矣,我辈义不容辞!”旁人掩住口鼻面露嫌恶,不过也都习惯。每回提起谢怀千过往恶行总会使人遍体生寒,偶尔有忆起细节之人,便会不由自主恶寒以致呕吐。
周立中瞧他一眼:“好了,都打住。”他放下茶杯,“也不知他姓闻的柔媚阿谀,能否善终。然今日知他们君臣并非同心同德,也算有好消息。他们不仁不义,我们自然无须守义。”
太后懿旨下达,众人或惊慌忧虞或幸灾乐祸。
闻淇烨不同,他再三按捺,还是不住地心猿意马。即便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定力信赖有加,在谢怀千面前,他必须承认自己毕竟也只是个男人。
都说男人不能免俗,可谢怀千和俗气一点也不沾边。
闻淇烨觉得自己意趣依旧高雅。
话又说回来,谢怀千叫他写什么策论,说得好听,他还以为谢怀千要亲自盯着他写,谁知晓元骞将他带进后廷,带进慈宁宫,等了半天纸笔都没见着影。
他问元骞,元骞只含糊其辞,边给他上晚膳,边口齿不清地哄他:“老祖宗忙呀,忙啊,大人今儿就歇在偏殿,老祖宗指不定什么时候来见您呢。”
闻淇烨有些迟疑,“……外臣宿于皇宫,岂非不合祖制?”
元骞拿温热的白帕子抹了下闻淇烨前头的黄花梨八仙桌,笑眯眯地说:“老祖宗的话就是规矩,就是祖制。大人您有所不知,因为老祖宗忙,时常没有闲暇和各位大人商榷国事,所以就将人留宿宫中,等闲暇时刻便能商量了。闻老也曾宿于此处,大人万万不要觉得不自在啊!”
闻淇烨眼神微妙,却装作一副有难言之隐的样子。
元骞人精惯了,八面玲珑的人最怕怠慢旁人,他撂下白帕,放低了声音问:“大人,可是哪里委屈了呢?可不要跟奴才藏着委屈,要我们这些奴才干嘛用的?可不就是侍奉大人们,要大人舒舒坦坦的?”
闻淇烨敛了眉目,显出切实的纠结,过了一会儿,他格外郑重道:“元公公,可否为我网开一面,换个住处,这儿住过许多人,我明白干净得很,可是心中刺挠得很。”
哪儿刺挠?
元骞愣了下,有点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不过想想闻淇烨纤尘不染的衣袂和他的家世,出自钟鸣鼎食的名门望族,心气高,好洁也属正常。
不过这么耿直地提出要求,可真不像闻淇烨能做出来的事儿。
他顶多有些奇怪,很快抛诸脑后没再想,讨喜地嗐了一气:“这有什么呀,奴才去找间没有旁人住下的给大人换过。”
三更天,今日不上朝,谢怀千处理了好些政务,坐着步辇摇摇晃晃地回了慈宁宫。
半夜三更的,也不必再装腔作势撑场子,谢怀千遣散了仪仗的那老些人,只有几个打羊角琉璃灯笼的小太监在前头带路,元骞和元俐一前一后,走在下面。
他挨个拆了手上金碧辉煌的护甲,漫不经心地递给元骞,元骞又递给元俐,拿来玉红膏。
谢怀千看了不想攃,元骞举着香膏,央求道:“娘娘攃些罢,您玉骨香肌的,本就不爱戴那些个硌手的物件,这养护还是省不得呀!”
“收收,数你最吵。”谢怀千对他的扮猪吃虎不感兴趣,元骞闻言立马把老嘴巴闭了起来。
“直接把我抬到闻淇烨房里去,我没有多少空闲,和他说会儿话就要回去。”
“又不睡啦?”元骞像个小媳妇似的嘟囔。
谢怀千仿若什么也没听见。
谢怀千见下人没有把他抬去常去的偏殿,而是去了后头一个僻静的小殿,里头不大,顺口问:“他怎么在这儿?”元骞早便想好,口齿特伶俐,笑着说:“这儿总没人住,闻大人来也能添些人气。最主要的是要老祖宗您觉着新鲜,老在一个地方见人,也都呆腻了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