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未着丧服,是一品诰命夫人的打扮。
她坐主座,头戴珠翠庆云冠,一身镶紫长袄常服,长眼紧闭。
客座上是巧士冠高耸、身穿赏赐蟒服戴玉带的老熟人——彤文台彤翰太监宋统,当朝九千岁彤玺大太监的干儿子,同样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宋统亦是闭目养神,五十来岁的年纪藏不住褶子,涂了乌唇,腰身两人合抱不止,大开双腿气定神闲地在桌上点着食指。堂上家仆和宫里来的小太监,个个如履薄冰,被抓了脖子的禽类,不敢出一气。
闻淇烨前脚刚进来,宋统气势凛然地抬手,旁边年轻的小太监毕恭毕敬呈上玉轴的丝质圣旨。宋统睁开眼,像换了个芯子,一副慈眉善目的和气模样:“闻大公子,皇上特许旁人免跪,您跪下接旨吧?”
闻磐礴掀袍,对宋统手中的圣旨跪下。
一身素面无饰的素面无饰墨色直裰,几乎作半丧服打扮,偏生叫人挑不出半点错处,家纹腰封替换了丧服该系的麻绖,素成这样依然挺拔俊颀,无愧名声。
他平视前方,表情尤淡。
宋统见人跪下,展开圣旨,眸光一顿,随后开腔洪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统御四方,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久闻磐礡才名,屡次召尔入朝不就,朕虽惜才爱才,然国法森严,不容藐视朝纲者,朕念尔才学,特赐此诏,授尔为兵部部丞,协理军政,命尔即刻进京赴任,若尔推辞,唯有赐死,以正视听。望尔三思,勿负朕望。”
说罢,将圣旨递与下方的闻淇烨。
闻淇烨接过诏书,道:“臣接旨,谢主隆恩。”
他举止从容,仿佛大好前程和断送前程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分别。这般历经大风大浪的胸襟出现在一个弱冠之年的年轻人身上,几近宝相庄严之态。
正如文士所赠名号,闻磐礡似一把玉刀。
西晋裴楷因样貌标致和气质风神被称为玉人,时称其“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玉刀二字,顾名思义,是说闻磐礡既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玉,又似火炼雪洗后坚如磐石的悍刀。
名贵又冷彻,其寒芒过盛,只可远观。
宋统笑融融道:“部丞大人快快请起,咱们可耽搁不起呀,这就得启程进京了。”
闻淇烨凝着母亲,似在等她定夺,闻夫人未睁眼,良久终于叹道:“闻氏有我,你走吧。”
回宫路上日夜兼程,费了些功夫才赶回京城。
宋统领一队人马,闻淇烨带了些伺候饮食起居的家仆自成一队,也算井水不犯河水。
进京后,他是住馆驿还是与闻老住一个官邸,宋统没掺和,只拱手作揖请他自便,吏部、礼部暂无消息传来,闻淇烨便差使下人将行李搁在馆驿,独自去见他的父亲闻径真。
首枢官邸设在京郊,闻淇烨下了马车,还没报上名来,闻氏的老家仆便有见了他眼眶便湿润起来,甚至没有求见,他便被殷殷地迎进了厅堂。
府内满口的乡音,他们还是像小时候拗口地喊他小少爷,没一会儿又喊成了“孩儿”。
其中一个穿着黑色老布鞋、半边牙有个豁口的粗使鬓边花白,讲得兴高采烈、唾沫横飞,和府上同样侍奉过多年的张嬷嬷感慨道:“十来年的事儿啦,那会儿老爷带着咱出来,打那以后真是再没回去过咧。”
张嬷嬷粗粝指腹一抹眼角,啐他事儿妈,盼着问:“孩儿,咱家妞儿咋样啦?可是出落得排场啦!”
闻淇烨笑出一分,还没继续勉强下去,前面传来几声“老爷回来了!”身边人肃了脸,四散开去做活,他敛下眼帘,神色归于淡然。
闻径真的面貌并未如不老传言那般精神矍铄,年过古稀,他步履虽稳当,面容的沟壑间藏不住老态与些微的愁容,他戴乌纱帽穿深红的圆领衫,面窄髯白,跨过门槛时低颔沉思,眉宇依稀可见过去的清俊。
抬首见到闻淇烨,闻径真愣了下,恍然看见年轻的自己,随后展颜,扶着门栏笑叹道:“磐礡,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
闻淇烨漠然看他。
闻氏在门阀世族中以武学韬略著称,而他的父亲闻径真——大陈的朝廷肱骨是唯一一位弃武从文的,他在而立之年毅然决然离开家乡,仕途坦荡得惊人,如今位极人臣,不知怎么攀上了千古一相的名声。
多少年来,他与闻径真只听过对方响亮的名声。闻径真连他的冠礼都没出面,仪式是叔父代行,偶尔的寒暄礼节都由门生代笔,敷衍了事。 ↑返回顶部↑
她坐主座,头戴珠翠庆云冠,一身镶紫长袄常服,长眼紧闭。
客座上是巧士冠高耸、身穿赏赐蟒服戴玉带的老熟人——彤文台彤翰太监宋统,当朝九千岁彤玺大太监的干儿子,同样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宋统亦是闭目养神,五十来岁的年纪藏不住褶子,涂了乌唇,腰身两人合抱不止,大开双腿气定神闲地在桌上点着食指。堂上家仆和宫里来的小太监,个个如履薄冰,被抓了脖子的禽类,不敢出一气。
闻淇烨前脚刚进来,宋统气势凛然地抬手,旁边年轻的小太监毕恭毕敬呈上玉轴的丝质圣旨。宋统睁开眼,像换了个芯子,一副慈眉善目的和气模样:“闻大公子,皇上特许旁人免跪,您跪下接旨吧?”
闻磐礴掀袍,对宋统手中的圣旨跪下。
一身素面无饰的素面无饰墨色直裰,几乎作半丧服打扮,偏生叫人挑不出半点错处,家纹腰封替换了丧服该系的麻绖,素成这样依然挺拔俊颀,无愧名声。
他平视前方,表情尤淡。
宋统见人跪下,展开圣旨,眸光一顿,随后开腔洪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统御四方,以江山社稷为己任……久闻磐礡才名,屡次召尔入朝不就,朕虽惜才爱才,然国法森严,不容藐视朝纲者,朕念尔才学,特赐此诏,授尔为兵部部丞,协理军政,命尔即刻进京赴任,若尔推辞,唯有赐死,以正视听。望尔三思,勿负朕望。”
说罢,将圣旨递与下方的闻淇烨。
闻淇烨接过诏书,道:“臣接旨,谢主隆恩。”
他举止从容,仿佛大好前程和断送前程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分别。这般历经大风大浪的胸襟出现在一个弱冠之年的年轻人身上,几近宝相庄严之态。
正如文士所赠名号,闻磐礡似一把玉刀。
西晋裴楷因样貌标致和气质风神被称为玉人,时称其“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玉刀二字,顾名思义,是说闻磐礡既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玉,又似火炼雪洗后坚如磐石的悍刀。
名贵又冷彻,其寒芒过盛,只可远观。
宋统笑融融道:“部丞大人快快请起,咱们可耽搁不起呀,这就得启程进京了。”
闻淇烨凝着母亲,似在等她定夺,闻夫人未睁眼,良久终于叹道:“闻氏有我,你走吧。”
回宫路上日夜兼程,费了些功夫才赶回京城。
宋统领一队人马,闻淇烨带了些伺候饮食起居的家仆自成一队,也算井水不犯河水。
进京后,他是住馆驿还是与闻老住一个官邸,宋统没掺和,只拱手作揖请他自便,吏部、礼部暂无消息传来,闻淇烨便差使下人将行李搁在馆驿,独自去见他的父亲闻径真。
首枢官邸设在京郊,闻淇烨下了马车,还没报上名来,闻氏的老家仆便有见了他眼眶便湿润起来,甚至没有求见,他便被殷殷地迎进了厅堂。
府内满口的乡音,他们还是像小时候拗口地喊他小少爷,没一会儿又喊成了“孩儿”。
其中一个穿着黑色老布鞋、半边牙有个豁口的粗使鬓边花白,讲得兴高采烈、唾沫横飞,和府上同样侍奉过多年的张嬷嬷感慨道:“十来年的事儿啦,那会儿老爷带着咱出来,打那以后真是再没回去过咧。”
张嬷嬷粗粝指腹一抹眼角,啐他事儿妈,盼着问:“孩儿,咱家妞儿咋样啦?可是出落得排场啦!”
闻淇烨笑出一分,还没继续勉强下去,前面传来几声“老爷回来了!”身边人肃了脸,四散开去做活,他敛下眼帘,神色归于淡然。
闻径真的面貌并未如不老传言那般精神矍铄,年过古稀,他步履虽稳当,面容的沟壑间藏不住老态与些微的愁容,他戴乌纱帽穿深红的圆领衫,面窄髯白,跨过门槛时低颔沉思,眉宇依稀可见过去的清俊。
抬首见到闻淇烨,闻径真愣了下,恍然看见年轻的自己,随后展颜,扶着门栏笑叹道:“磐礡,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
闻淇烨漠然看他。
闻氏在门阀世族中以武学韬略著称,而他的父亲闻径真——大陈的朝廷肱骨是唯一一位弃武从文的,他在而立之年毅然决然离开家乡,仕途坦荡得惊人,如今位极人臣,不知怎么攀上了千古一相的名声。
多少年来,他与闻径真只听过对方响亮的名声。闻径真连他的冠礼都没出面,仪式是叔父代行,偶尔的寒暄礼节都由门生代笔,敷衍了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