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4)
似生怕自己说重一个字,他转到顾至身前,平直凝视。
“若今后找到定居之所,阿漻到我家来……”
不远处,某个人忽然清了清嗓。
顾至摒着呼吸,等待荀彧接下来的话,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摒息,只凭着直觉这么做。
眼看着荀彧刚说了半句,就因为旁边清嗓的声音而停顿,顾至等了许久,最终只等来一片静音,不由将死鱼般的目光投向郭嘉。
郭嘉丝毫没有做了“大好事”的自觉,他一下子捶手,一下子揉脸,一下子拉耳朵:
“唉,人老了,不仅耳鸣、手抖、齿痛,还喉咙发痒。”
顾至:“……”
他总觉得郭嘉在捣乱,但他没有证据。
荀彧已敛祍起身,看不清神色:“我去寻志才。”
“那我……”
未等顾至开口,一只手已轻轻落在他的发顶。
“阿漻在这休息一会儿,炳烛买了芦菔与肋排,正在后堂熬汤,等会儿就能喝了。”
芦菔,即白萝卜。顾至不喜欢炒白萝卜的味道,但是白萝卜与排骨熬成的汤甚合他的口味。
心中惦记着戏志才与荀彧的会谈,顾至觉得,这汤他也不是非喝不可。
只是,虽然他很想知道戏志才与荀彧会聊些什么,但另外两人似乎都不想让他参与。
片刻迟疑,顾至最终选择听从荀彧的叮嘱。
“好。”
等荀彧离开衙署,顾至顷刻间沉了神色,看向郭嘉:“奉孝今日似乎甚是反常?”
郭嘉像是真的齿痛,捂着右侧的脸。脸部肌肉猛地扭出一个类似笑的表情,又被他狠狠按回:
“‘拜访故友长辈’的仪礼,阿漻是从哪儿听来的?”
郭嘉不答反问,顾至自然也不会有问必答。
说到底,先前那个仪礼只是他的猜测,根据戏志才的话语与周瑜拜见孙策之母的典故而做出的猜想,并不是别人告诉他的。
如今想来,他大概误解了什么。《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升堂拜母,有无通共[1]”应当另有缘由,周瑜与孙策结的是两家“有无通共”的情谊,并非因为是朋友而专门去见了他的母亲。
不过……即使他误解了,把两家的情谊之礼当成了好友间的礼节,郭嘉有必要表现得这么夸张吗?
望着郭嘉扭成波浪形的面颊,顾至陷入沉默。
府衙后方,巷道尽头,一处二室一堂的院落内。
荀彧走进敞开的大门,不知为何,忽地想起项庄舞剑的典故。
他步履微顿,并未退怯,关了院门,径直入屋。
堂屋的门亦是大敞,戏志才坐在离门最远的方位,见他到来,往东侧一指。 ↑返回顶部↑
“若今后找到定居之所,阿漻到我家来……”
不远处,某个人忽然清了清嗓。
顾至摒着呼吸,等待荀彧接下来的话,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摒息,只凭着直觉这么做。
眼看着荀彧刚说了半句,就因为旁边清嗓的声音而停顿,顾至等了许久,最终只等来一片静音,不由将死鱼般的目光投向郭嘉。
郭嘉丝毫没有做了“大好事”的自觉,他一下子捶手,一下子揉脸,一下子拉耳朵:
“唉,人老了,不仅耳鸣、手抖、齿痛,还喉咙发痒。”
顾至:“……”
他总觉得郭嘉在捣乱,但他没有证据。
荀彧已敛祍起身,看不清神色:“我去寻志才。”
“那我……”
未等顾至开口,一只手已轻轻落在他的发顶。
“阿漻在这休息一会儿,炳烛买了芦菔与肋排,正在后堂熬汤,等会儿就能喝了。”
芦菔,即白萝卜。顾至不喜欢炒白萝卜的味道,但是白萝卜与排骨熬成的汤甚合他的口味。
心中惦记着戏志才与荀彧的会谈,顾至觉得,这汤他也不是非喝不可。
只是,虽然他很想知道戏志才与荀彧会聊些什么,但另外两人似乎都不想让他参与。
片刻迟疑,顾至最终选择听从荀彧的叮嘱。
“好。”
等荀彧离开衙署,顾至顷刻间沉了神色,看向郭嘉:“奉孝今日似乎甚是反常?”
郭嘉像是真的齿痛,捂着右侧的脸。脸部肌肉猛地扭出一个类似笑的表情,又被他狠狠按回:
“‘拜访故友长辈’的仪礼,阿漻是从哪儿听来的?”
郭嘉不答反问,顾至自然也不会有问必答。
说到底,先前那个仪礼只是他的猜测,根据戏志才的话语与周瑜拜见孙策之母的典故而做出的猜想,并不是别人告诉他的。
如今想来,他大概误解了什么。《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升堂拜母,有无通共[1]”应当另有缘由,周瑜与孙策结的是两家“有无通共”的情谊,并非因为是朋友而专门去见了他的母亲。
不过……即使他误解了,把两家的情谊之礼当成了好友间的礼节,郭嘉有必要表现得这么夸张吗?
望着郭嘉扭成波浪形的面颊,顾至陷入沉默。
府衙后方,巷道尽头,一处二室一堂的院落内。
荀彧走进敞开的大门,不知为何,忽地想起项庄舞剑的典故。
他步履微顿,并未退怯,关了院门,径直入屋。
堂屋的门亦是大敞,戏志才坐在离门最远的方位,见他到来,往东侧一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