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廖玉珠欢欢喜喜去准备,书院要考校的是陈青山,她只让儿子准备,却不好多嘱咐,既然白如松要陪同一起,明儿会合后,应该会提点几句要紧之处,她搁这唠唠叨叨,万一不合书院规矩又被儿子听进去了,反而会把儿子带沟里去。
  因此,廖玉珠回房后就摆出了笔墨纸砚,开始回想自己嫁妆里和陈家的库房中都有哪些文人可能会喜欢的好东西。
  翌日一大早,将军府门口母子三人启程去往郊外,廖齐得知消息,打算相送,被廖玉珠断然拒绝。
  “不用不用!我带着护卫,不耽误你。”
  嫂嫂这么好,廖玉珠自然要投桃报李,任何当差的官员都不能歇太多日子,兄长抽空陪她去书院,前后得耽误一整日。有这空闲,还不如陪陪嫂嫂呢。
  “日后你得对嫂嫂好一点,敢对不起嫂嫂,我第一个不饶你。”
  语罢,风风火火上了马车,很快离去。
  廖齐站在门口半晌,又回了正院,连被子一起将床上的人揽入怀中,头在被子上蹭了蹭:“如意,你真好。”
  白如意伸手推他:“你怎么还在?别磨蹭,赶紧送青山去,万一迟了,夫子会不高兴,若因此进不去书院,那多冤枉。”
  廖齐搂着她笑道:“妹妹不让我去,让我多陪陪你。”
  白如意:“……”
  行吧,小姑子贴心,这是好事。
  陈青山和当初的彭知礼一样,当日就没能出书院,直接住下了。
  廖玉珠与白如松分别时,有意无意提起了另外的两个儿子。
  当娘的,当然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越来越好。她想着此次不成,让两个孩子用功些,过个一两年看有没有机会。
  白如松听出了她的话中之意,直言:“一份文章写出来,看的不光是学识,还有学子本身的灵气。兄弟三人的文章我都看过,只勉强挑出了一份……陈夫人懂我意思吗?”
  兄弟俩的灵气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奉禹书院。
  廖玉珠脸色白了白。
  白如松提议:“可以让他们去虞山书院。”
  虞山书院有些远,接送不便,估计得两三个月才能回一趟。廖玉珠刚想问国子监,就听白如松道:“国子监中有不少能人后辈,但终究是少数,里面许多学子出身不错,爱玩闹,爱攀比,氛围一般。孩子还没定性,人都爱从众,我不建议送去。若你要送剩下两个孩子去虞山书院,我可以帮着写两封荐书,拿着荐书,可不用参加考校,直接就能成为书院弟子。”
  廖玉珠听到不用考,瞬间大喜,谢了又谢,又言明稍后会有厚礼相送。
  白如松一口回绝:“厚礼就不必了,陈夫人若真有心相谢,以后多照顾一下我妹妹。若我妹妹遇上难处不肯跟我求助或者是不能求助,麻烦陈夫人派人告知我一声。”
  廖玉珠一下子就将仨孩子都安排好了,心中很是感激,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了太傅府在书院和读书人心里的地位……那虞山书院中,有夫子愿意给陈家几分薄面,但也绝对做不到写荐书就能将孩子送进去。
  她回将军府后,立即找到白如意道谢。
  彼时余红卿也在,得知白如松安排了陈家三兄弟,心中也很惊讶。
  看得出,大舅舅是真疼亲妹妹。
  *
  秋闱在即,京城中来的外地人很多,廖齐管着整个京城的安危,比往常要忙一些。
  贺元慧定亲后,很少出门,但与余红卿相约的次数并不少。
  这一日,余红卿出门赴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