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狗血故事。
  “——姜小姐的确很好看,长得特别像我初恋。”
  在海边的那个夜里,一句略带挑衅的玩笑话被她当众说出口,引来周围朋友们的哄笑和打趣,却没有一个人当真过。
  姜颜林想,自己也的确没有理由当真。
  就像那份标题写着“invitation letter”字样的文件资料注定和她无关一样,最好是别太自作多情。
  能让一位美国公民费时费力地出具这种邀请函,来帮助某一个人获得签证,又哪里只是“关系匪浅”四个字能概括的。
  姜颜林当初申请美国签证的时候甚至都没想过动用这种人脉,因为人情实在是太大了,她不愿意为了一个签证而支付这么大的代价。
  抱着能拿到就拿到,拿不到也随缘的心态,她反倒是运气不错地申请到了十年美签,哪怕允许停留的时间不是最长的180天,姜颜林也很满意。
  ——要知道,对那些想要去美国结婚拿绿卡的人来说,有半个月的停留时间都足够了。
  但对裴挽意来说,这几天的时间是不是足够的,姜颜林也无从得知。
  只是现在的互联网实在是太“方便”,哪怕再不情愿,一旦使用了公开的社交媒体发布动态,也必定会公示所在地的ip,任何人都能一眼看见。
  而销声匿迹了好几年的人,无论当初的名气有多大,现在也只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几个月才发布一条动态,还都是商业宣传相关。
  当两条间隔了一段时间的动态显示的ip变化很大时,细心点的人都能一眼发现,在评论里关切地问一句:“老师最近去美国了吗?”
  回复评论的人也很亲和,还发了个带着爱心的表情。
  “是呀,准备了好久终于实现了[表情]。”
  姜颜林实在很不喜欢这种查证方式。
  但因为操作起来太简单,逻辑链也太过清晰,让她随手花一点时间就能得到巨大的信息量,以至于想要假装看不见都很难。
  只是再多的,她就真的不想继续去探究了。
  所有的第三方渠道得到的信息,都并不代表着事情的全貌。
  就像记录在历史课本上的所谓的“历史”,也未必就是宏观角度下的真相,而是具有局限性的片面轮廓。
  姜颜林甚至觉得,只要裴挽意能给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说法,那么别人说什么就都没那么重要。
  事实是基于立场而出发的,姜颜林的立场只能是在裴挽意的这一边,所以她只会想要从裴挽意这里得到答案。
  但裴挽意并没有给。
  从圣诞节前,到圣诞节后,又到了这一年的尾声,姜颜林都没能等到她开口提过只言片语。
  甚至有时候姜颜林也会转念去想,真相真的很重要吗?
  两人之间本就是一段互不干涉的关系,从各取所需开始,到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姜颜林不会为了她放弃自己的计划和未来,而裴挽意又有什么必要把一切隐私和秘密都展露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