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2 / 3)
光是让她对周围的朋友共情,她都未必能真的做到。
就像她和埃尔的关系说差也不差,否则就不会被埃尔一句话叫去聚餐,也不会在埃尔失恋闹分手的时候,天不见亮就去看情况。
但她这些行动的本质逻辑是由利益驱动的。
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交形象是裴挽意的生存技能,也是组成她这个人的重要构成,对埃尔的这些朋友间的照应,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感情的投射,姜颜林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需求”。
裴挽意需要社交,需要朋友,需要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她周围填充生活空隙,却又最好别是和她一样底色的人,不利于掌控,也难以维护交情。
前不久两人拌嘴的时候,姜颜林还对她的那一句刻薄的“发情男”印象深刻。
裴挽意现在已经能在姜颜林的面前脱口而出这种评价了,一方面意味着她逐渐在姜颜林这里放弃了遮遮掩掩,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对埃尔的评价。
哪怕这评价很难听,但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针见血。
所以裴挽意很多时候其实都对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她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人,还继续跟对方打交道,并且维持着不错的朋友关系。
说明她并不在意对方的人品和行为,只要不影响到她自己,甚至对她的社交人脉有益处的话,她都会做到视而不见。
直到她开始在意姜颜林,以及姜颜林和埃尔相遇时的那点纠缠了,才会抓住埃尔的那些不堪来加以利用。
因为这时候,埃尔触及了她的利益,就不再是一个对她来说无伤大雅的朋友了。
姜颜林越是在旁观察她,解读她,就越能品尝到她的复杂与多面。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但像裴挽意这样有时候矛盾到看似不自洽的人,其实在生活里不怎么常见。
姜颜林其实能感觉到,上一次埃尔闹分手的时候,当着裴挽意的面又跟可可复合的这件事,是让裴挽意非常不爽的。
她回到家之后的低气压和不高兴的情绪,已经到了不怎么去隐藏的地步。
虽然姜颜林觉得她也有借机卖乖的嫌疑,却还是能感受到,她那时候对埃尔很失望。
——没错,就是“失望”的级别。
普通人面对好朋友的这种行为,顶多就是一边担心对方受伤害,一边觉得干涉他人的感情生活非常麻烦,吃力不讨好。
聪明点的就会避开相关话题,或者敷衍应对,秉持着“别死我家门口就行”的心态。
笨一点的可能就会因为发现自己对这个朋友来说只是个垃圾桶,还不如一段烂桃花重要,从而感到受伤和怒其不争。
裴挽意却并不是这两种类型,她单纯的就是对埃尔感到了失望。
这种失望甚至都不是因为埃尔遇到了烂桃花还执迷不悟,所以她怒其不争。
她的失望,在姜颜林的解读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我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成本,你却为了这么一个人,毫不考虑我的感受。
也就是说,在埃尔选择和可可复合的那一瞬间,他的行为就无异于把可可看得比裴挽意这个朋友更重要,这才是裴挽意感到失望的原因。
但这种失望的本质,姜颜林更愿意称之为——对事态脱离掌控的不满。
裴挽意未必不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德性,他就是不断在寻找这种快餐式的恋爱,阴沟里翻船也是在所难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需求罢了。
可是她知道 ,不代表她能允许埃尔当着自己的面搞这种“背刺”行为,因为对她来说,她的感受必然是优先于埃尔的需求的。
——这也就意味着,裴挽意从头到尾,都并不能共情埃尔这个人。
男性的朋友,她无法共情,看起来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返回顶部↑
就像她和埃尔的关系说差也不差,否则就不会被埃尔一句话叫去聚餐,也不会在埃尔失恋闹分手的时候,天不见亮就去看情况。
但她这些行动的本质逻辑是由利益驱动的。
维系人际关系和社交形象是裴挽意的生存技能,也是组成她这个人的重要构成,对埃尔的这些朋友间的照应,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感情的投射,姜颜林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需求”。
裴挽意需要社交,需要朋友,需要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她周围填充生活空隙,却又最好别是和她一样底色的人,不利于掌控,也难以维护交情。
前不久两人拌嘴的时候,姜颜林还对她的那一句刻薄的“发情男”印象深刻。
裴挽意现在已经能在姜颜林的面前脱口而出这种评价了,一方面意味着她逐渐在姜颜林这里放弃了遮遮掩掩,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对埃尔的评价。
哪怕这评价很难听,但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针见血。
所以裴挽意很多时候其实都对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她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人,还继续跟对方打交道,并且维持着不错的朋友关系。
说明她并不在意对方的人品和行为,只要不影响到她自己,甚至对她的社交人脉有益处的话,她都会做到视而不见。
直到她开始在意姜颜林,以及姜颜林和埃尔相遇时的那点纠缠了,才会抓住埃尔的那些不堪来加以利用。
因为这时候,埃尔触及了她的利益,就不再是一个对她来说无伤大雅的朋友了。
姜颜林越是在旁观察她,解读她,就越能品尝到她的复杂与多面。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但像裴挽意这样有时候矛盾到看似不自洽的人,其实在生活里不怎么常见。
姜颜林其实能感觉到,上一次埃尔闹分手的时候,当着裴挽意的面又跟可可复合的这件事,是让裴挽意非常不爽的。
她回到家之后的低气压和不高兴的情绪,已经到了不怎么去隐藏的地步。
虽然姜颜林觉得她也有借机卖乖的嫌疑,却还是能感受到,她那时候对埃尔很失望。
——没错,就是“失望”的级别。
普通人面对好朋友的这种行为,顶多就是一边担心对方受伤害,一边觉得干涉他人的感情生活非常麻烦,吃力不讨好。
聪明点的就会避开相关话题,或者敷衍应对,秉持着“别死我家门口就行”的心态。
笨一点的可能就会因为发现自己对这个朋友来说只是个垃圾桶,还不如一段烂桃花重要,从而感到受伤和怒其不争。
裴挽意却并不是这两种类型,她单纯的就是对埃尔感到了失望。
这种失望甚至都不是因为埃尔遇到了烂桃花还执迷不悟,所以她怒其不争。
她的失望,在姜颜林的解读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我在你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成本,你却为了这么一个人,毫不考虑我的感受。
也就是说,在埃尔选择和可可复合的那一瞬间,他的行为就无异于把可可看得比裴挽意这个朋友更重要,这才是裴挽意感到失望的原因。
但这种失望的本质,姜颜林更愿意称之为——对事态脱离掌控的不满。
裴挽意未必不知道埃尔是什么样的德性,他就是不断在寻找这种快餐式的恋爱,阴沟里翻船也是在所难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需求罢了。
可是她知道 ,不代表她能允许埃尔当着自己的面搞这种“背刺”行为,因为对她来说,她的感受必然是优先于埃尔的需求的。
——这也就意味着,裴挽意从头到尾,都并不能共情埃尔这个人。
男性的朋友,她无法共情,看起来好像是理所应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