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7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秦河刚打开坛子,一股淡淡的玉米香味扑鼻而来,里面露出一块块金黄色的东西,像是那些玉米粒都泡大好几倍,而那些大米和黄豆都融化了似的,秦河拿起闻了闻,玉米香味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咸鱼味。
  秦河咽了咽口水,这玩意,人吃了没事吧?
  系统提示,这玩意不但鸡可以吃,人也可以吃,但是鸡吃了,不但能快速长肉,而且还能刺激鸡屁股,让母鸡每天准时生蛋。
  而人吃了,除了会长肉外,还会刺激人体排泄功能,大概意思就是这玩意还是最有效的泻药。
  好魔幻的鸡饲料……!
  第100章 14:做工
  三月初的小雨淅沥沥,三座大山下面的小李庄被一层烟雨蒙蒙掩盖着,天空灰蒙蒙一片。
  大队社员各自拿着农具在细雨中劳作,小队长带领各自社员拉着耕牛在小李庄旱田里翻耕,为接下来的春播做好准备。
  整个小李庄田地里,全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眼下还不是农忙的时候,妇女都还没上工。
  秦河被分配到去挖河泥,小李庄旱田多,唯一靠近河边的田又都是最差的沙土,为了改善土质,每年冬天或许初春,农闲的时候,生产队也会组织一些人去河边挖河泥倒在沙田里做肥料。
  秦河在这都挖了一个星期了,幸亏这具身体好。
  冬天河水浅,也容易挖,但是这刚过完年的季节,零度左右的天气,打着赤脚下河,那腿冻得都快麻木了。
  秦河虽然是知青,但是经过九年的劳作,大家早忘记他知青的身份了,何况现在他还娶了李书记家的闺女,是妥妥地地道农民了。
  秦河也没矫情,跟着其他几个年轻人奋力干着活,秦河因为是李书记家的姑爷,大家和他关系都不错,各种聊着天,干着活。
  小李庄和大李庄的分割线就是这条河,也不是什么大河,就五六米宽,是一条很小的河。
  别以为这河里鱼虾很多,实际上这条河每年都有干旱的季节,有啥鱼虾都被抓得一干二净,每年都是发大水的时候,才会有新的一波鱼虾到来。
  河对面有一座小山,山下面也有几十亩沙田,那属于大李庄的,不过那些沙田早已经翻耕好了,只等春播了,人家大李庄人口多,田地主要还是在上游的平原上,这点沙田根本不受重视。
  这么小的河,却要给两岸几个村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在低洼地带,每个村都会贴上石板,供大家洗衣挑水喂牲口之用。
  当然,大家平时喝水做饭用的水还是井水,这条河大多还是提供灌溉用水。
  小李庄地势比大李庄低一点,而每年干旱季节,大李庄的村民都在上游把水拦了,造成下游根本没水,这也是两村之间的矛盾点。
  一直忙到中午,村里敲响铜锣,这是开饭的铜锣声,秦河在浅水地方洗了洗脚上的泥,感觉冻得脚丫子都没知觉了。
  一些条件好点的公社人家都有高音广播喇叭,而小李庄全靠敲锣!
  本来只想来体验一下,可冻得实在太难受了,农民可真不好当。
  秦河很快和社员们集合开始吃中饭,这饭并不是大锅饭,而是自家做好送来的,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可以看出村里各家的生活条件了。
  小李庄每季度分配一次物质粮食,年底结算工分,实行的是人七劳三制,也就是说,每年全村收获多少粮食,这其中七成分配按人头算,婴儿老人分的粮食都是一样多,而剩下的三成就是按工分分了,这些分给那些要劳动的社员。
  这些制度其实一点也不公平,秦河也不想谈,反正他今天的中午饭是白米饭加炒鸡蛋和白菜,这个条件在社员中是条件最好的那一批了,大多数人都是稀饭加地瓜饼,稍微条件好点的,才有杂粮饭之类的。
  “姐夫,淑英姐真贤惠呀!天天给你煮大米饭!”
  叫秦河姐夫的,是李淑英三叔家二儿子李成顺,今年刚满十八岁,和秦河关系还挺好,两人都分配在挖河泥。
  小李庄其实都是沾亲带故,李书记家三兄弟加堂兄弟就占这个小李庄五分之一的人口了,再往上几辈,都是一个老祖宗出来的,而那个老祖宗在几百年前,也和对面大李庄的老祖宗是一家人,所以才有了大李庄和小李庄。
  看到顺子碗里就两块地瓜,秦河觉得这娃也挺可怜的,身材干瘦,整个脸都有些陷进去了,从自己碗里扒了三分之一饭,又夹了一把炒鸡蛋给他,一边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