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3 / 5)
“父子相疑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意思。”
但经过太子这么一说,朱棣心中也的确打消了不惜牺牲朱瞻基,也要杀掉建文帝的想法。
好在建文帝真的已经看破尘俗,成了真正的出家人。
他将传国玉玺这种东西都交给了朱棣,还说朱棣当皇帝比他好。
朱棣几番试探,甚至说出可以给建文帝建一座宫殿,尊他为太上皇。
可建文帝一个都不接茬,只说他已遁入空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建文帝了。
朱棣看到建文帝的确已经没有什么野心欲望。
再加上朱瞻基还在靖难遗孤手里,这才没有杀掉建文帝。
只说,建文帝已经死在他攻入皇城那天的大火里,世上早已没有朱允炆这个人了。
解决了建文帝这桩心事朱棣心情十分不错。
朱瞻基趁势提出请求朱棣赦免靖难遗孤,将流放努尔干司的三万人回京生活。
朱棣说他可以改善那些人的生活,将他们中的老弱病残接回京都治疗养病。
以后他们也能参加科举,入朝做官。
但彻底赦免靖难遗孤这件事,他不会做,他不愿做首鼠两端之人。
他这一辈子绝不认错,但等到将来下一任皇帝登基,可以赦免这些人,就当作新皇的仁政了。
朱瞻基没想到爷爷还是没松口,看来靖难遗孤之事,只能等他爹上位。
朱棣解决了靖难反贼之事,见汉王监国也将军费问题解决了,他瞬间变了脸。
汉王打仗虽然在行,但不是治理天下的人才。
他监国期间经常耍着大刀和下面的臣子讨论国事,奏折批的一塌糊涂,每天这个也头疼,那个也头疼。
汉王也是亲自监国了才发现,监国这事真不是人干的,他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朱棣看到了他批复的奏折,气的大发雷霆。
告诉汉王不必再监国,等太孙一大婚就跟着他出征。
汉王辛苦一场,最后什么也没落到,心中十分不痛快。
他以为皇上让他监国是看重他,想把皇位传给他。
可皇上却只是利用监国这事绊住他的手脚。
自己私底下好去处理建文帝和靖难遗孤的事。
这不是拿他当傻子耍吗?汉王觉得没面子极了。
接着朱棣下旨命太子继续监国,统设六部,东宫被抓的属官也尽数放了回来,还升了官。
汉王气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善祥还偏在此时去刺激他。
再次看到善祥,汉王眼神都凌厉了起来。 ↑返回顶部↑
但经过太子这么一说,朱棣心中也的确打消了不惜牺牲朱瞻基,也要杀掉建文帝的想法。
好在建文帝真的已经看破尘俗,成了真正的出家人。
他将传国玉玺这种东西都交给了朱棣,还说朱棣当皇帝比他好。
朱棣几番试探,甚至说出可以给建文帝建一座宫殿,尊他为太上皇。
可建文帝一个都不接茬,只说他已遁入空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建文帝了。
朱棣看到建文帝的确已经没有什么野心欲望。
再加上朱瞻基还在靖难遗孤手里,这才没有杀掉建文帝。
只说,建文帝已经死在他攻入皇城那天的大火里,世上早已没有朱允炆这个人了。
解决了建文帝这桩心事朱棣心情十分不错。
朱瞻基趁势提出请求朱棣赦免靖难遗孤,将流放努尔干司的三万人回京生活。
朱棣说他可以改善那些人的生活,将他们中的老弱病残接回京都治疗养病。
以后他们也能参加科举,入朝做官。
但彻底赦免靖难遗孤这件事,他不会做,他不愿做首鼠两端之人。
他这一辈子绝不认错,但等到将来下一任皇帝登基,可以赦免这些人,就当作新皇的仁政了。
朱瞻基没想到爷爷还是没松口,看来靖难遗孤之事,只能等他爹上位。
朱棣解决了靖难反贼之事,见汉王监国也将军费问题解决了,他瞬间变了脸。
汉王打仗虽然在行,但不是治理天下的人才。
他监国期间经常耍着大刀和下面的臣子讨论国事,奏折批的一塌糊涂,每天这个也头疼,那个也头疼。
汉王也是亲自监国了才发现,监国这事真不是人干的,他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如今朱棣看到了他批复的奏折,气的大发雷霆。
告诉汉王不必再监国,等太孙一大婚就跟着他出征。
汉王辛苦一场,最后什么也没落到,心中十分不痛快。
他以为皇上让他监国是看重他,想把皇位传给他。
可皇上却只是利用监国这事绊住他的手脚。
自己私底下好去处理建文帝和靖难遗孤的事。
这不是拿他当傻子耍吗?汉王觉得没面子极了。
接着朱棣下旨命太子继续监国,统设六部,东宫被抓的属官也尽数放了回来,还升了官。
汉王气愤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善祥还偏在此时去刺激他。
再次看到善祥,汉王眼神都凌厉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