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5节(1 / 4)
整个坞堡内部分上下三层,密密麻麻建了近两千个房间,并且留有一定的新建余量。
房间不大,挤一挤住一家五口人不成问题。
士兵的房间稍大一些,居住条件更好。
最好的当然还是邵勋的馆舍了,前后两进,甚至建造了花园。
这……
老子都没提这要求,裴家的“设计师”就给安排了?
稍稍有些浪费,但看起来确实很爽啊,体现了他的地位。
看完内部结构,邵勋又登上了门口,俯瞰远处。
云中坞本身处在一处台地上,三面临沟,只有南侧有山道通行而下。
上山的路狭窄逼仄,很难走。
在邵勋看来,这个坞堡最大的优势不是有多坚固,而是地形限制了敌军,摆不开什么兵力。
哪怕来了十万人,他也就只能派一两千兵,添油战术般一批批上,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
敌人倒是可以长期围困,但成本极为惊人。与其那样,还不如谈判呢。
史上北方遍地坞堡,有的被敌人攻破,有的安然屹立数百年,奇迹般度过了整个南北朝。
能长期生存下来的,要么战斗力强,有武勇优势,要么地势险要,让敌人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或者兼而有之。
云中坞,至少占了个地势险要。只要守军敢打敢拼,匈奴人真不一定拿得下来。
明年,金门坞要开工建设了,檀山坞也将起个头。
财政压力很大,以至于邵勋都想卖一些武器、铠甲了。
但终究舍不得,还是先借钱吧。实在不行,再动用准备扩军的钱。
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
云中坞内,士兵们搬来了几大箱竹简、木牍,邵勋足足看了一下午。
去年云中、金门、檀山三寨,共得粮六万五千斛,听起来很多,但由于建坞堡占用了大量人力、原本农田数量太少、沟渠太少等各种因素,远远不敷使用。
从裴妃那弄来的一千五百匹河内绢、五百贯钱早就花光了,裴康后来送的五百匹蜀锦也用了个七七八八,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
但乱世嘛,钱是最不值钱的,邵勋非常看得开。
坞堡的存在,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勤基地。
后勤基地的存在,可以让他养活这六百名银枪军士卒,并支持他们持续训练,不断提高水平,提高战斗力。
归根结底,人是最重要的财富。
邵勋现在很有成就感。
他的私兵从“零级”慢慢变成“一级兵”,再变成“二级兵”……
最后再上阵厮杀,活下来的会变成“精英兵”。 ↑返回顶部↑
房间不大,挤一挤住一家五口人不成问题。
士兵的房间稍大一些,居住条件更好。
最好的当然还是邵勋的馆舍了,前后两进,甚至建造了花园。
这……
老子都没提这要求,裴家的“设计师”就给安排了?
稍稍有些浪费,但看起来确实很爽啊,体现了他的地位。
看完内部结构,邵勋又登上了门口,俯瞰远处。
云中坞本身处在一处台地上,三面临沟,只有南侧有山道通行而下。
上山的路狭窄逼仄,很难走。
在邵勋看来,这个坞堡最大的优势不是有多坚固,而是地形限制了敌军,摆不开什么兵力。
哪怕来了十万人,他也就只能派一两千兵,添油战术般一批批上,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
敌人倒是可以长期围困,但成本极为惊人。与其那样,还不如谈判呢。
史上北方遍地坞堡,有的被敌人攻破,有的安然屹立数百年,奇迹般度过了整个南北朝。
能长期生存下来的,要么战斗力强,有武勇优势,要么地势险要,让敌人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或者兼而有之。
云中坞,至少占了个地势险要。只要守军敢打敢拼,匈奴人真不一定拿得下来。
明年,金门坞要开工建设了,檀山坞也将起个头。
财政压力很大,以至于邵勋都想卖一些武器、铠甲了。
但终究舍不得,还是先借钱吧。实在不行,再动用准备扩军的钱。
第一百三十章 特权阶级
云中坞内,士兵们搬来了几大箱竹简、木牍,邵勋足足看了一下午。
去年云中、金门、檀山三寨,共得粮六万五千斛,听起来很多,但由于建坞堡占用了大量人力、原本农田数量太少、沟渠太少等各种因素,远远不敷使用。
从裴妃那弄来的一千五百匹河内绢、五百贯钱早就花光了,裴康后来送的五百匹蜀锦也用了个七七八八,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
但乱世嘛,钱是最不值钱的,邵勋非常看得开。
坞堡的存在,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勤基地。
后勤基地的存在,可以让他养活这六百名银枪军士卒,并支持他们持续训练,不断提高水平,提高战斗力。
归根结底,人是最重要的财富。
邵勋现在很有成就感。
他的私兵从“零级”慢慢变成“一级兵”,再变成“二级兵”……
最后再上阵厮杀,活下来的会变成“精英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