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的县令,会加将军号,这是三国以来的老传统了。
  吕蒙,以平北都尉令广德长,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本书中出现的乔智明,当县令时加殄寇将军。
  南朝宋沈攸之,起为龙骧将军、武康令。
  南朝齐萧赤斧,出为建威将军、钱塘令。
  南朝梁沈瑀,起为建武将军、余姚令。
  等等,不一一列举。
  简单来说,至唐代,县令的职权就被阉割了不少。到明清,继续阉割,百里侯难副其实,县令之职也没有魏晋时被人看重了。
  三、县佐吏
  1、丞
  诸县令秩千石者,第六品,其丞、尉第八品;
  县令长相六百石及以下者,皆第九品。
  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是,西晋还是置县丞的,《晋书》提及:“范广为堂邑令丞……”
  这是西晋末年的事情。
  东晋有没有县丞,不好说。
  南朝宋《宋志》:“(晋)后则无复丞,唯建康有狱丞。”
  2、尉
  官品参照上条。
  大县置二人,次县、小县各一人。
  洛阳置六部尉。
  江左之后,建康亦有六部尉,至迟晋成帝咸和六年(332)时已有七部尉,自此未变。
  七部尉:江尉在三生渚,西尉在延兴寺后巷,东尉在吴大帝陵口,南尉在草市北,北尉在朝沟村,左尉在清流溪孤首桥,右尉在沙市。
  3、方略吏
  县置方略吏四人,无品,吏职,但“不与县吏主簿功曹等同列,而与县尉另成一节。”
  县丞(官)、县尉(官)、方略吏(吏)皆为一县之“上佐”,县令无权自辟。
  四、县属吏
  1、纲纪类
  功曹、廷掾(只有西晋有,东晋没有)。
  2、门下类
  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干、门下游徼、门亭长、门下议生、门下循行等等,不一一写出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