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坞堡不打,打贼寨。”邵勋说道:“贼寨人少,也没坞堡那么坚固,找几个有水有田地的贼寨挑了,自己占下来,再招募流民屯垦。”
  糜晃点了点头。
  流民不是问题,洛阳周边现在就有不少来自并州的流民,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但你得帮我压服那些坞堡主,不然怕是难以筹集钱粮。”糜晃认真地说道。
  “好。”邵勋直接答应了下来。
  你帮我我帮你,这才正常。
  况且,坞堡主不是不纳钱粮,事实上他们是交的,甚至愿意出兵。
  问题在于比例,糜晃想要更多,这个就需要谈了。
  至于邵勋自己招募的流民,主要是养银枪军。
  银枪军士卒半脱产、半屯田。
  另外每兵还有五户流民提供钱粮支持,尽量减少银枪军士兵干农活的时间,增加训练频次。
  考虑到最花钱的武器、甲胄已经解决了,这个体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前提是有官面上的保护伞。
  说白了,这就是他在极端情况下的备用方案。一旦情况有变,瞬间控制整个宜阳县,拉起六百训练充分的银枪军士卒,外加大量流民组成的民兵。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是一支加强版的乞活军,独属于他一人的部队。
  而在此之前,他尽可以继续挖大晋的墙角,利用殿中将军的身份,倒腾真正的流民军很难得到的优质武器、甲胄。
  总之,司空你老人家让我继续当打手,不让我外放,我认了,但也别怪我准备了备用方案。
  再者,这年头官员、军将的亲族在外头大建坞堡、蓄养宾客的多了去了,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爱咋样咋样吧。
  糜晃、邵勋入县衙后,立刻喊来县丞齐顺,仔细打听本地情况。
  时间不多,军队拉出来消耗也不小,还是得速战速决。
  西晋县一级官吏
  下班后码了几个小时字,累了,换换脑子,写个西晋州、郡、县三级政府的架构。
  之所以弄这个,是因为我发现有些读者在用东汉的官制套西晋。
  或许是三国比较热门吧,大家对那时候的制度比较了解。
  但我要说,西晋官制确实有很多与东汉相同,但毕竟演化了魏、晋两朝,改动不小了,不宜生搬硬套。
  先从县一级开始。
  一、主官名号
  曹魏时期,诸县令秩千石者,第六品;县令相六百石者,第七品;诸县长令相,第九品。
  西晋时期,诸县令秩千石者,第六品;县令相六百石者,第七品;诸县长令相,第八品。
  《北堂书钞》七八引晋令:“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以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
  县为国者为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