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征之时,逃回洛阳,然后跟着出征。失败后,逃回老家等着,居然又官复原职,还“从驾有功”,受封爵位。
  而说起大晋朝的爵位,那绝对是史上最混乱的之一。
  泰始元年,置“新五等爵”——如果算上王,则是六等爵。
  王爵仅可司马氏子孙就封,暂且不论——原本只有亲王,后又多了个县王,只有少数人得封。
  公(郡公、县公两种)、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外姓可封,宗王后人递减爵位时亦可封,如东赢公司马腾。
  外姓所封之五等爵,大多数是司马炎开国时所封,一般加开国二字,又可详细分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五等爵之后,还有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
  泰始年间(265-274),又有关中侯之类,非常杂乱。
  咸宁三年(277),荀勖上奏,认为“五等体国经远,实不成制度”,“然但虚名……略与旧郡县乡亭无异。”
  荀勖觉得,五等爵与汉代的列侯分封没什么区别,请“裁度”。最终结果是,公侯仍从旧制,公侯以下基本不封了。即便有,也是公侯后人递减爵位时获得,且无封国,仅享有一些经济利益。
  而公侯则是有封土的。侯国即便不满五千户,仍可置军,兵千人。
  司马伦僭位时,滥封过一次,甚至连他家奴仆都封爵了。但除此之外,公侯以下很少封,算是把以往杂乱的封爵体系给重构了一遍——实际上,仅有公侯的话,清晰是清晰了,但又偏少。
  与温羡一同受封的,还有延陵县公高光等人(食邑一千八百户)。
  温羡出身太原温氏,是温恢之孙,高光乃曹魏太尉高柔之子,都是名门世家出身。
  他们什么都没做,得了爵位。
  从驾出征,拼死力战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封。
  合理,真的合理。
  “东赢公腾进安北将军(第三品),并州多事,不知道他能不能撑住场面。”曹馥继续说道。
  司马腾乃司马越二弟,司马模之兄,并州刺史、都督。
  去年曾经率军击败过邺将王斌,为司马颖的最终倒台立下过功劳。
  但没有什么可赏给他的。
  将军号看着贵重,但没地盘、没兵,不太实惠。
  邵勋之前宁可不升任材官将军,也要继续掌兵,这也是原因之一。
  公侯以下的爵位,各种将军号,都是锦上添花之物,不值得花大力气追求。
  司马越在二弟、四弟中,最终选择了还没有地盘的四弟司马模去邺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
  如此一来,从西到东,并州、冀州、青州全部掌握在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手里了,如果他本人再拿下徐州,堂弟司马虓在豫州,堂侄司马释还在宛城当都督,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一系的声势非常浩大了。
  司马越作为这一系的“家长”,是当之无愧的盟主,虽然这个盟主的军事能力有点弱。
  “军司,说这些作甚?”庾敳有些幽怨地说道:“司空到底几时回洛阳?听闻最近有不少士人前往东海,投奔司空,难道他就在东海开府,不管我们了?”
  “是啊。”庾敳起了头,有人叹了口气,接着道:“如果拿下徐州,司空必然自领徐州都督、刺史,为弹压地面,肯定还要在那边留一段时间,今年还能回洛阳么?”
  “东平王到底挪不挪窝?早点走,司空早点整顿完徐州,可早点回洛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