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3)
“这方面陆砚你比较有经验,多带带明宣。”
陆砚颔首:“嗯。”
季明宣想了想,突然说:“我还真有一个地方不太理解。”
周导:“说说。”
季明宣搁下筷子,翻开剧本:“就是盛行初和陆长安率军杀入京都,夺下皇宫之后那一幕戏。”
“我不太理解,一直运筹帷幄、理智内敛的盛行初,为什么会主张大开杀戒?杀掉昏君和他的子女还说得通,但下令杀光所有宗室、罪臣,还要连诛九族,是不是有些过了?”
“他是一个仁爱之君,不是那种暴虐或容易冲昏头脑的人。”
周导听到这,赞许地看了季明宣一眼,说:“这个地方我和编剧也讨论过,但史料记载确实如此。”
季明宣也查过这一段资料,正是因为史料也是这么记载的,所以在剧本围读的时候,他虽然有疑问,但没有直接提出来。那时主要是担心自己太过想当然,未必有编剧和导演考虑周全。
今天会提起,是因为周导先开了口,他又确实不理解,便想看看周导和陆老师能不能点拨一二。
没想到这部分剧情陆砚也做了功课,说道:“史学界分析,可能是因为盛行初痛恨宗室和朝臣迫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又逼死了他的母亲。”
盛行初的父亲和兄长原本是边关将领,却因为佞臣通敌叛国谋取兵权,枉死沙场。
而盛行初的母亲,贵为长公主,丧夫后寡居。但昏君无能,妄图以怀柔政策招安一股叛军势力,竟然将她指婚二嫁那罪奴出身、粗鄙荒淫的叛军首领。其中不乏贪生怕死的宗室和朝臣推动,寄希望于牺牲长公主一人,保朝廷一时平安。
长公主深爱亡夫,更不愿受辱,在送嫁途中自戕而亡。
盛行初也是自这件事之后,才下定决心揭竿而起,在边关十二城自立为王。
陆砚:“所以,他在夺宫后大开杀戒,为父母兄长报仇,也情有可原。”
季明宣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迟疑道:“可是,如果他真的恨到要诛所有人九族,怎么又会在陆长安的反对下改变了主意?”
“还是说他本来也没想赶尽杀绝,只是一时冲动?这样倒显得他这个人有些反复无常和残忍,将那么多人的生死当做儿戏。”
“而且这里陆长安的反应也不太符合人设。”季明宣看了眼陆砚说,“他是个乱世枭雄,亲历百姓疾苦,被逼无奈落草为寇。他比盛行初更恨昏君和朝廷奸佞,不至于因为怜悯他们,不顾盛行初心中恨意和脸面,当众反对他的命令。”
季明宣边说边思考,话落,就见陆砚和周导都看着自己,不由一顿,摸了摸鼻子道:“我想的有点多,不一定有道理。”
陆砚却有些惊讶于他的用心,赞同道:“不,我也认为陆长安不至于为了不相干的人,公然与他无条件信赖的伙伴唱反调。”
季明宣眼前一亮,找到了一点底气,随后看向周导:“您觉得呢?”
周导想了想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会不会想得太复杂了?也许,盛行初就是在夺宫之战中杀红了眼,失去了理智呢?”
“他亲身上阵的时候不多,有些应激反应也情有可原。相反陆长安有着比他更丰富的作战经验,不那么容易上头,反而表现得更理智。”
季明宣和陆砚若有所思。
“才不是!”
旁听了半晌的玉团突然反驳,搁下筷子一本正经道:“父皇没有失去理智,父亲也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反驳父皇,他们不过是联手做戏罢了。”
季明宣:“……???”你小子成精了?小小的嘴巴里说这么复杂的句子,简直让人害怕!
倒是周导越看小孩越觉得捡到宝了,笑问:“你怎么知道?”
玉团抱起胳膊骄傲道:“反正我就是知道,一切都是他们商量好的。” ↑返回顶部↑
陆砚颔首:“嗯。”
季明宣想了想,突然说:“我还真有一个地方不太理解。”
周导:“说说。”
季明宣搁下筷子,翻开剧本:“就是盛行初和陆长安率军杀入京都,夺下皇宫之后那一幕戏。”
“我不太理解,一直运筹帷幄、理智内敛的盛行初,为什么会主张大开杀戒?杀掉昏君和他的子女还说得通,但下令杀光所有宗室、罪臣,还要连诛九族,是不是有些过了?”
“他是一个仁爱之君,不是那种暴虐或容易冲昏头脑的人。”
周导听到这,赞许地看了季明宣一眼,说:“这个地方我和编剧也讨论过,但史料记载确实如此。”
季明宣也查过这一段资料,正是因为史料也是这么记载的,所以在剧本围读的时候,他虽然有疑问,但没有直接提出来。那时主要是担心自己太过想当然,未必有编剧和导演考虑周全。
今天会提起,是因为周导先开了口,他又确实不理解,便想看看周导和陆老师能不能点拨一二。
没想到这部分剧情陆砚也做了功课,说道:“史学界分析,可能是因为盛行初痛恨宗室和朝臣迫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又逼死了他的母亲。”
盛行初的父亲和兄长原本是边关将领,却因为佞臣通敌叛国谋取兵权,枉死沙场。
而盛行初的母亲,贵为长公主,丧夫后寡居。但昏君无能,妄图以怀柔政策招安一股叛军势力,竟然将她指婚二嫁那罪奴出身、粗鄙荒淫的叛军首领。其中不乏贪生怕死的宗室和朝臣推动,寄希望于牺牲长公主一人,保朝廷一时平安。
长公主深爱亡夫,更不愿受辱,在送嫁途中自戕而亡。
盛行初也是自这件事之后,才下定决心揭竿而起,在边关十二城自立为王。
陆砚:“所以,他在夺宫后大开杀戒,为父母兄长报仇,也情有可原。”
季明宣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迟疑道:“可是,如果他真的恨到要诛所有人九族,怎么又会在陆长安的反对下改变了主意?”
“还是说他本来也没想赶尽杀绝,只是一时冲动?这样倒显得他这个人有些反复无常和残忍,将那么多人的生死当做儿戏。”
“而且这里陆长安的反应也不太符合人设。”季明宣看了眼陆砚说,“他是个乱世枭雄,亲历百姓疾苦,被逼无奈落草为寇。他比盛行初更恨昏君和朝廷奸佞,不至于因为怜悯他们,不顾盛行初心中恨意和脸面,当众反对他的命令。”
季明宣边说边思考,话落,就见陆砚和周导都看着自己,不由一顿,摸了摸鼻子道:“我想的有点多,不一定有道理。”
陆砚却有些惊讶于他的用心,赞同道:“不,我也认为陆长安不至于为了不相干的人,公然与他无条件信赖的伙伴唱反调。”
季明宣眼前一亮,找到了一点底气,随后看向周导:“您觉得呢?”
周导想了想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会不会想得太复杂了?也许,盛行初就是在夺宫之战中杀红了眼,失去了理智呢?”
“他亲身上阵的时候不多,有些应激反应也情有可原。相反陆长安有着比他更丰富的作战经验,不那么容易上头,反而表现得更理智。”
季明宣和陆砚若有所思。
“才不是!”
旁听了半晌的玉团突然反驳,搁下筷子一本正经道:“父皇没有失去理智,父亲也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反驳父皇,他们不过是联手做戏罢了。”
季明宣:“……???”你小子成精了?小小的嘴巴里说这么复杂的句子,简直让人害怕!
倒是周导越看小孩越觉得捡到宝了,笑问:“你怎么知道?”
玉团抱起胳膊骄傲道:“反正我就是知道,一切都是他们商量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