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逐客令都说到这份上了,禛钰哪能听不懂,她非但不要自己插手,更不想让他名不正言不顺地寓居林府。
晴雯和雪雁两个侯在二门边,将黛玉迎了进去,而后关门落锁。
“章明,你与永龄留在这里。选几个扈从为林姑娘差遣,让永龄跟着王君效学侍疾,照看林御史。事情若有了眉目,即刻报我。”禛钰就吩咐了一句,背着手走出了林府。
他也有正事要忙,除了检视盐课漕运,还要稽账肃贪,的确也不能在林府久待。
只是自己走是一回事,被人赶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林姑娘对他显然处处设防。
最初他预想的是,通过多方帮助林姑娘,以取得她的信赖和好感,为将来招惹蛊惑她做铺垫。哪知这一路上经了几遭事,复仇之心渐渐偏离了自己的设想。
那姑娘并不像贾府下人说的那样刻薄、爱哭、怯弱、小性儿,相反她十分敏锐、聪慧、坚韧、善良、甚至隐隐有杀伐果断的魄力。
如此,也说明她寓居在贾府,处境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好。贾府奴仆并没当她是个正经主子伺候恭敬,明里暗里对她言三语四,多有怠慢。
禛钰的初期目标并未达成,却不知不觉让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眼下也必要远离林姑娘一段日子,冷静思考这个问题了。
找出残余衔羽藤的事刻不容缓,黛玉当机立断请贾琏带领贾府男女诸仆,以找寻母亲重要遗物为由,四处抄检盘查有无衔羽藤的蛛丝马迹。
一时弄得府内人心惶惶,怨声四起。
另一方面黛玉也取了家中的人口册子,将所有能够接触到父亲饮食药物器具、及采买菜蔬鱼肉的奴仆先圈点了出来,而后分层级,逐个单独诘问,再核查口供辨别真伪。
如此忙碌了半天,贾琏并没有发现林府中有衔羽藤的痕迹,黛玉从下层奴仆的口供中也没有可疑之处。
最后黛玉渐渐缩小了嫌疑人的范围,一共有四人,一个是林府的总管万隆、剩下的三人都是父亲的侍妾通房,一个是随母亲陪嫁来的柳姨娘,一个是林老夫人当年赐给父亲的陈姨娘,最后一个是父亲的通房丫鬟照雪。
近三年来他们几乎轮流给父亲侍奉汤药饮食,也都有与府外沟通的条件,是最有可能接触到衔羽藤的人。
这几个人除了照雪,其余都算是府里的半个主子,轻易不能讯问,免得彼此离心,家宅不宁,唯有暗中调查才行。
经过王君效确定府中水源及厨房中没有衔羽藤后,林府厨房也照常朝暮炊事,只是对采买进府的食物更是严查细审。
为了不惊蛇入草,表面上黛玉在抄检无果后,又拿出了母亲的遗物,让大家以为虚惊一场。
实际上她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借贾琏的小厮出府,暗查这四个嫌疑人往来的亲眷熟人,另一边则打算与姨娘们小坐闲谈,留心窥察。
晴雯深知,这种时候就是自己窥心神通大显身手的时候。
第21章
开心眼寻证显神通,话家常谈笑剖真相
晴雯跟在黛玉身边,看她打理林府诸事,敲打刁奴,才知道黛玉小小年纪,管理庶务的才干丝毫不逊色于凤姐,而且她宽严相济,赏罚分明,很得仆妇的敬重。
那些乘着主人病倒,小姐离家期间,偷奸耍滑、欺上瞒下的奴仆,也在黛玉一通分条析理、明察秋毫之下,坦诚错误,加倍描赔府中损失。
为抄检一事打马虎眼,黛玉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几桩奴仆贪赃渎职的家务事后,就着手准备与姨娘们接触。
儿时的黛玉体弱多病,一直在母亲膝下静养,鲜少与父亲的通房侍妾接触。母亲病故后,又去了外祖家。如今再见这些女人,可谓是人生面不熟。
父亲的三个女人中,柳姨娘最为年长,是母亲的陪嫁丫鬟,她知书达理,擅长筹划备办,深得父母的信赖。黛玉离家后,林府的中馈庶务就是柳姨娘在帮忙协理。
柳姨娘照顾过襁褓中的黛玉,对她最为亲切殷勤,亲自洗手作羹汤给小姐接风洗尘。
“我离家数年,林家多靠柳姨娘费心掌理了。”黛玉感激地说:“若不是柳姨娘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只怕府中早就乱套了。”
柳姨娘谦虚道:“姑娘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
晴雯和雪雁两个侯在二门边,将黛玉迎了进去,而后关门落锁。
“章明,你与永龄留在这里。选几个扈从为林姑娘差遣,让永龄跟着王君效学侍疾,照看林御史。事情若有了眉目,即刻报我。”禛钰就吩咐了一句,背着手走出了林府。
他也有正事要忙,除了检视盐课漕运,还要稽账肃贪,的确也不能在林府久待。
只是自己走是一回事,被人赶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林姑娘对他显然处处设防。
最初他预想的是,通过多方帮助林姑娘,以取得她的信赖和好感,为将来招惹蛊惑她做铺垫。哪知这一路上经了几遭事,复仇之心渐渐偏离了自己的设想。
那姑娘并不像贾府下人说的那样刻薄、爱哭、怯弱、小性儿,相反她十分敏锐、聪慧、坚韧、善良、甚至隐隐有杀伐果断的魄力。
如此,也说明她寓居在贾府,处境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好。贾府奴仆并没当她是个正经主子伺候恭敬,明里暗里对她言三语四,多有怠慢。
禛钰的初期目标并未达成,却不知不觉让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眼下也必要远离林姑娘一段日子,冷静思考这个问题了。
找出残余衔羽藤的事刻不容缓,黛玉当机立断请贾琏带领贾府男女诸仆,以找寻母亲重要遗物为由,四处抄检盘查有无衔羽藤的蛛丝马迹。
一时弄得府内人心惶惶,怨声四起。
另一方面黛玉也取了家中的人口册子,将所有能够接触到父亲饮食药物器具、及采买菜蔬鱼肉的奴仆先圈点了出来,而后分层级,逐个单独诘问,再核查口供辨别真伪。
如此忙碌了半天,贾琏并没有发现林府中有衔羽藤的痕迹,黛玉从下层奴仆的口供中也没有可疑之处。
最后黛玉渐渐缩小了嫌疑人的范围,一共有四人,一个是林府的总管万隆、剩下的三人都是父亲的侍妾通房,一个是随母亲陪嫁来的柳姨娘,一个是林老夫人当年赐给父亲的陈姨娘,最后一个是父亲的通房丫鬟照雪。
近三年来他们几乎轮流给父亲侍奉汤药饮食,也都有与府外沟通的条件,是最有可能接触到衔羽藤的人。
这几个人除了照雪,其余都算是府里的半个主子,轻易不能讯问,免得彼此离心,家宅不宁,唯有暗中调查才行。
经过王君效确定府中水源及厨房中没有衔羽藤后,林府厨房也照常朝暮炊事,只是对采买进府的食物更是严查细审。
为了不惊蛇入草,表面上黛玉在抄检无果后,又拿出了母亲的遗物,让大家以为虚惊一场。
实际上她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借贾琏的小厮出府,暗查这四个嫌疑人往来的亲眷熟人,另一边则打算与姨娘们小坐闲谈,留心窥察。
晴雯深知,这种时候就是自己窥心神通大显身手的时候。
第21章
开心眼寻证显神通,话家常谈笑剖真相
晴雯跟在黛玉身边,看她打理林府诸事,敲打刁奴,才知道黛玉小小年纪,管理庶务的才干丝毫不逊色于凤姐,而且她宽严相济,赏罚分明,很得仆妇的敬重。
那些乘着主人病倒,小姐离家期间,偷奸耍滑、欺上瞒下的奴仆,也在黛玉一通分条析理、明察秋毫之下,坦诚错误,加倍描赔府中损失。
为抄检一事打马虎眼,黛玉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几桩奴仆贪赃渎职的家务事后,就着手准备与姨娘们接触。
儿时的黛玉体弱多病,一直在母亲膝下静养,鲜少与父亲的通房侍妾接触。母亲病故后,又去了外祖家。如今再见这些女人,可谓是人生面不熟。
父亲的三个女人中,柳姨娘最为年长,是母亲的陪嫁丫鬟,她知书达理,擅长筹划备办,深得父母的信赖。黛玉离家后,林府的中馈庶务就是柳姨娘在帮忙协理。
柳姨娘照顾过襁褓中的黛玉,对她最为亲切殷勤,亲自洗手作羹汤给小姐接风洗尘。
“我离家数年,林家多靠柳姨娘费心掌理了。”黛玉感激地说:“若不是柳姨娘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只怕府中早就乱套了。”
柳姨娘谦虚道:“姑娘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