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厢房中,吃过一碗地道正宗的姑苏三味圆,黛玉的病症果然就缓解了,人也精神起来。
  这三味圆虽则食材易得,唯佐汤面筋工序繁多,需要下细致功夫,又是磨又是筛的,才能做出一碗皮薄馅嫩,晶莹剔透的三味圆汤来。
  听闻这是家主封娘子亲手做的,黛玉心中感激,她想多年未聆乡音,不如向那封娘子道谢一番,叙些乡土人情。于是带着晴雯去拜会封娘子。
  那封娘子双鬓花白,已到知命之年,她背井离乡已有三载,正想与同乡交谊,自然欢迎黛玉的到来。
  主仆二人被封娘子邀入房中,黛玉见屋中陈设不多,但都新雅有致。
  南墙上挂着一副六尺斗方的工笔画,画的是一个眉心点痣的小女孩,手里握着一枝杏花,正望着来人笑意盈盈,十分生动可爱,栩栩如生。画上款识落的是:旃蒙之春淮阴尘隐斋恭笔持赠。
  晴雯一见之下,开口道:“好漂亮的娃娃!”
  “这位尘隐斋先生的画作赋色明丽,勾线均细轻柔,人物形态毕肖,真是笔底生花的佳作。”黛玉也不禁赞叹起来。
  “这是本县邑令严大人的手笔。”封娘子介绍道。
  晴雯细看画中女孩儿甚为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再看她又像极了封娘子,不由问:“画中之人可是您的孙女?”
  封娘子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一时凄然,自语道:“月寒日暖煎人寿1,我都这么老了。”
  她抬头看了画两眼,喟然一叹:“他画的不是我的孙女,而是我昔年被拐的女儿甄英莲。”
  第19章
  思报复太子蓄奸心,揆情理小姐暗提防
  晴雯与黛玉面面相觑,瞬时明白,这位老妇人就是香菱的亲母了。
  “大娘,我们知道……”晴雯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封娘子香菱的事,却被黛玉扯住了衣袖。
  晴雯面露疑惑,咬唇不语,就听黛玉说:“我们知道大娘心中难受,只是暌违年久,少小离家的孩子,记忆浅薄,恐怕也难寻了。”
  “谁说不是呢?我又搬离了故地,只怕英莲就算回了姑苏,也找不到娘亲了。”封氏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圈。
  晴雯忙走过去,拿帕子为她擦眼泪,宽慰道:“大娘别伤心了,俗话说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1,说不定很快你就能与女儿相见了。”
  “好姑娘,承你吉言了。”封氏不禁忘情哭泣,一时泪落襟怀,发蓬钗松,又觉失礼犹豫着要不要去里间理妆。
  晴雯乖觉,忙道:“大娘快别哭了,我最会梳头妆饰,现替您梳头净面吧。”
  封氏羞惭道:“让姑娘见笑了。”
  待晴雯替封氏理完妆发,黛玉把她女儿的事放下不谈,只用家乡话与她说了些姑苏的旧闻、旧景,在温糯婉转的吴侬软语里,封氏也渐渐平复了心绪,重展了眉头。
  闲话叙了小半个时辰,黛玉携晴雯告辞。
  二人回到自己的厢房,晴雯伺候黛玉卸妆洗沐。
  好容易房中就剩她两个人了,晴雯才问黛玉为何向封娘子隐瞒了香菱的事。
  黛玉叹道:“你也瞧见了,那封娘子神疲心弱,忧伤过度,咱们且让她今晚好好睡一觉再说。倘若我们讲了香菱的事,她必然情致激动,哪里还睡得着。一则我要确定她会如何安排女儿的未来,有没有保护女儿的能力;二则还要考虑如何维护香菱的名誉,如何将她平安地从薛家救出来。兹事体大,关乎香菱的一生,我们务必慎之再慎。”
  “还是姑娘想得周到,怪我鲁莽了。”晴雯扪心自省。
  “你有这份急公好义的心就很难得了,以后在事上多琢磨几分因果利害,也就好了。”黛玉宽慰她道,又指着书桌说:“我想把香菱的画像画出来,你去替我研墨吧。”
  “主子,人在画画呢,什么都听不到,要不咱回去?”章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