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感谢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郎月慈松了口气,如是说道。
  “都说了不用叫老师。”施也把盛满汤的碗放到郎月慈面前,“来,给你压压惊。”
  郎月慈道了谢,接着说:“倒不至于。就是那一瞬间确实是有些慌。”
  施也:“放心,我不会追问你,也不会分析你的。你体验过这种感觉之后,未来在实践中怎么操作,那是你自己需要完善的。都毕业这么多年了,实践经验早就大于理论概念,我没什么能教你的。”
  “或许工作上没有,但心理学上还是有的。”郎月慈喝了汤,看向施也,“今天上午观心老师更新的科普内容,我能不能有那个幸运听一听扩展版?”
  “亲子关系?”施也想了想,说,“可以是可以,但我不解决个体问题。”
  郎月慈弯了嘴角,说:“就当朋友闲聊,或者,你站在朋友的角度,给我支支招。”
  “那不还是解决个体问题吗?算了,反正你是赖上我了。”施也玩笑道,“说吧,也是难得有这样的时间,过了今天又得埋头案子了。”
  “不是我的问题,算是替我家里人问吧。”郎月慈组织了一下措辞,说,“我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是我继父的亲生女儿。我姐和姐夫工作都很忙,我妈已经退休了,偶尔会帮着带带我外甥女。老人带孩子,就算是亲生母女都容易打架,我们家这情况,就更复杂些。其实这些年我妈跟我姐相处得挺好的,我姐坐月子都是我妈照顾的,那会儿都没吵起来,不知道怎么孩子大了反而关系尴尬了。”
  施也:“信息太少,我给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介意我问一些关于你家庭的基本情况吗?”
  “没关系,你问。”
  “你母亲的职业,你外甥女的年龄,你姐的亲生母亲的情况,还有就是你姐和姐夫的关系。这些你能回答就回答,回答不了就算了。”
  郎月慈道:“我妈是高中教师,我外甥女九岁,在国际学校上三年级。我姐的亲妈在她三岁的时候就病故了。我姐和姐夫感情挺好的,没听说他们有什么问题,当然,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人家关起门来有问题只是没告诉我而已。”
  “亲子关系是个非常大的课题,如果真的有问题,是需要全家一起参与进来的。所以只听你的描述,我不可能随便给出推断,这是不负责的行为,而且这也违反职业规则,不过我可以跟你说一些基本的观点和理论。”
  郎月慈点头表示理解。
  施也这才说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跨代教育的差异在几乎所有家庭中都存在,就算是亲生母女,因为下一代的教育吵翻天的也比比皆是,这不是特例,只是你家的情况结合着重组家庭角色适应的问题,所以会更难一些。
  “我简单跟你说几点吧,第一个是角色,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理想的状态下,应该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出现,而家中的其他人则作为支持者的角色出现。第二是教育冲突的核心。很多家庭出现的教育冲突,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以及讨论谁才是对的。但教育的核心是孩子,抚养与教育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于最佳的教育方式,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定义,灵活适应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才是根本。
  “成年期的人们都知道每个人不一样,尊重独立个体的独立意识和选择,其实这些独特性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成人曾经都是孩子,而每个孩子最终也会长大成人。
  “还有一点就是付出与要求。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出现在了付出与要求不对等的情况。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要求孩子考到某一个名次,但对应的,家长并没有给出对等于这个要求的付出。简单说,如果家长既不付出钱,也不付出精力,只是拼命给孩子提目标,那本质上不是要求,那叫许愿。”
  郎月慈笑了下,接话说:“或者你可以说,那叫痴人说梦。”
  “倒不至于这么夸张,可以说是许愿不劳而获吧。”
  郎月慈想了想,说:“我抽空跟我妈聊一聊,不行就让她跟我继父一起出去旅游去。”
  施也:“怎么解决问题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这个我确实帮不了。”
  “这就足够了。”郎月慈说,“感谢观心老师的倾囊相授,这得值多少钱?”
  施也轻轻挑了下眉,说:“一顿饭。”
  “这顿饭本来就算我的。”
  “那就记账。你记性这么好,我忘了你都不会忘。”
  “好。我记下了。”
  吃完饭后郎月慈送施也回酒店,之后就回了市局。
  成云霞在楼道里拦住了他,问:“人接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