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3)
他爸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文化人,所以名字很大可能还是那个前妻取的。
只是这位吾阿姨似乎很多年前就过世了。
周勤勇一直没把乡下的儿子接过去,甚至不闻不问,这一点虽然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批评的余地,但蒋宜周心里还是觉得他爸做得有点过分。
所以这一路奔波虽然磨人,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只因心里存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歉意。
现在眼看这院子虽然说不上破烂,但也绝对不算好,他不禁犯起嘀咕。
生活条件不好,为什么不去找爸爸呢?
听说吾掠很像他爸爸,天生读书的料子,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名牌大学,却在大二辍学,回到乡下,从此再也没出去过。
每天就住在这山窝窝里,到底图什么?不无聊么?没有不甘心?
周围的一切都能勾起蒋宜周的好奇心,他像个好奇宝宝,四处张望不停,企图从生活痕迹中提前窥探一丝线索,却越看越疑惑。
吾舅舅把行李箱扛到正屋前的廊下,靠墙摆好,回头道:“看来你哥今天没回家午睡,你先进屋坐会儿,我去叫他。”
蒋宜周回神,赶忙道:“他手机号多少,我打电话给他也行。”
要是能要到电话,也算是他此行计划的开门红了。
吾舅舅愣了一秒,道:“他不用这些。”不等蒋宜周反应,他又道,“等你见过他就知道了,吾掠不用这些新玩意儿的。”
“啊?”
蒋宜周难以想象,这年头不用手机用什么?这是什么避世修仙的高人啊?
眼看吾舅舅要走,蒋宜周连忙跟上:“我陪您一起去吧。”
日头正烈,刚才过来的路上这年轻人就一副被晒蔫吧了的模样,吾舅舅有些犹豫,但蒋宜周已经率先走出院子,装出一副兴致高昂的样子:“我第一次来,正好四处走走认认路。”
天知道,他这辈子就没说过这么违心的假话。
赶路的这两天他颠簸得快散架,要不是刚才院子里除了几块垫脚的石砖,别的地方都是泥巴地,他一准进门就躺倒摊平了。
或许是被他的“诚意”打动,吾舅舅没再说什么,在前面带路。
阳光比刚才更加炙烈,但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庄稼汉早已习惯,蒋宜周这一次轻装简行,忘记带墨镜,只能垂着头眯着眼蔫蔫地跟在后面。
然而或许是怕他赶路枯燥,前头的吾舅舅还时不时和他搭话。
“没想到你爸这么多年了还能想起吾掠。”吾舅舅的口音浓重,蒋宜周侧着耳朵仔细听,不由有点赧然。
他含糊道:“我爸他……太忙了。”
吾舅舅问:“他现在应该当大官了吧?”不等蒋宜周回答,他就赶忙说,“不管他当了什么官,我们家都从没想过要靠他讨什么好处、受什么恩惠,但吾掠是他亲儿子,他不能不管。”
“是。”蒋宜周连忙点头,“所以现在爸爸让我来看看我哥。如果他愿意去城里,我们都很欢迎。”
吾舅舅想说什么,终究忍住了,闷头走了会儿,低低叹了口气:“吾掠这孩子很乖,特别乖。他妈妈身体一直不好,他小时候,人还没灶台高,就会站在板凳上做饭炒菜、照顾他妈妈。做完家务会乖乖写作业,整个村里就没有比他更懂事的小孩了。”
蒋宜周眼前不由浮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灶台前忍着呛人的油烟,艰难烧菜的画面。
他想到家里的相册,虽然记忆已然模糊,但照片里,他小时候去过海边游泳、游艇冲浪、到过八达岭爬长城、动物园骑大象、东方明珠比耶,以及各种亲子夏令营冬令营……旅游经历数都数不过来。吃穿住行从来不用自己操心,这辈子连手机话费都没亲自充过,父母疼爱、朋友喜欢,每年生日派对亲朋好友都会热热闹闹地聚成一团。 ↑返回顶部↑
只是这位吾阿姨似乎很多年前就过世了。
周勤勇一直没把乡下的儿子接过去,甚至不闻不问,这一点虽然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批评的余地,但蒋宜周心里还是觉得他爸做得有点过分。
所以这一路奔波虽然磨人,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只因心里存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歉意。
现在眼看这院子虽然说不上破烂,但也绝对不算好,他不禁犯起嘀咕。
生活条件不好,为什么不去找爸爸呢?
听说吾掠很像他爸爸,天生读书的料子,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名牌大学,却在大二辍学,回到乡下,从此再也没出去过。
每天就住在这山窝窝里,到底图什么?不无聊么?没有不甘心?
周围的一切都能勾起蒋宜周的好奇心,他像个好奇宝宝,四处张望不停,企图从生活痕迹中提前窥探一丝线索,却越看越疑惑。
吾舅舅把行李箱扛到正屋前的廊下,靠墙摆好,回头道:“看来你哥今天没回家午睡,你先进屋坐会儿,我去叫他。”
蒋宜周回神,赶忙道:“他手机号多少,我打电话给他也行。”
要是能要到电话,也算是他此行计划的开门红了。
吾舅舅愣了一秒,道:“他不用这些。”不等蒋宜周反应,他又道,“等你见过他就知道了,吾掠不用这些新玩意儿的。”
“啊?”
蒋宜周难以想象,这年头不用手机用什么?这是什么避世修仙的高人啊?
眼看吾舅舅要走,蒋宜周连忙跟上:“我陪您一起去吧。”
日头正烈,刚才过来的路上这年轻人就一副被晒蔫吧了的模样,吾舅舅有些犹豫,但蒋宜周已经率先走出院子,装出一副兴致高昂的样子:“我第一次来,正好四处走走认认路。”
天知道,他这辈子就没说过这么违心的假话。
赶路的这两天他颠簸得快散架,要不是刚才院子里除了几块垫脚的石砖,别的地方都是泥巴地,他一准进门就躺倒摊平了。
或许是被他的“诚意”打动,吾舅舅没再说什么,在前面带路。
阳光比刚才更加炙烈,但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庄稼汉早已习惯,蒋宜周这一次轻装简行,忘记带墨镜,只能垂着头眯着眼蔫蔫地跟在后面。
然而或许是怕他赶路枯燥,前头的吾舅舅还时不时和他搭话。
“没想到你爸这么多年了还能想起吾掠。”吾舅舅的口音浓重,蒋宜周侧着耳朵仔细听,不由有点赧然。
他含糊道:“我爸他……太忙了。”
吾舅舅问:“他现在应该当大官了吧?”不等蒋宜周回答,他就赶忙说,“不管他当了什么官,我们家都从没想过要靠他讨什么好处、受什么恩惠,但吾掠是他亲儿子,他不能不管。”
“是。”蒋宜周连忙点头,“所以现在爸爸让我来看看我哥。如果他愿意去城里,我们都很欢迎。”
吾舅舅想说什么,终究忍住了,闷头走了会儿,低低叹了口气:“吾掠这孩子很乖,特别乖。他妈妈身体一直不好,他小时候,人还没灶台高,就会站在板凳上做饭炒菜、照顾他妈妈。做完家务会乖乖写作业,整个村里就没有比他更懂事的小孩了。”
蒋宜周眼前不由浮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灶台前忍着呛人的油烟,艰难烧菜的画面。
他想到家里的相册,虽然记忆已然模糊,但照片里,他小时候去过海边游泳、游艇冲浪、到过八达岭爬长城、动物园骑大象、东方明珠比耶,以及各种亲子夏令营冬令营……旅游经历数都数不过来。吃穿住行从来不用自己操心,这辈子连手机话费都没亲自充过,父母疼爱、朋友喜欢,每年生日派对亲朋好友都会热热闹闹地聚成一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