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家里有了点余钱,项乾也就吃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蛋糕,那是刘月文从镇子上一家新开的蛋糕店买回来的廉价奶油蛋糕。
  项乾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吃蛋糕的感受,奶油和果酱混合在一起的奇妙味道在他的味蕾上炸开,每咽下去一口都会怅然若失。
  后来再想吃,刘月文却不舍得给他买了,因为一个蛋糕的钱可以拿去买几斤猪肉。
  时隔经年,项乾从大学毕业,专程去了一趟镇子上心心念念的蛋糕店,奇妙的是,镇子上店来来回回换,这家店却未倒闭。
  老板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个和数年前一模一样的蛋糕,项乾吃了一口就愣住了,奶油和果酱又甜又腻,面包甚至噎嗓子,他再三跟老板确认有没有出错,胖乎乎的女老板扯下墙上的抹布擦净了手,从窗口走出来:“最便宜的这款一直都是这个用料。”
  蛋糕已是如此珍重,遑论礼物。
  可项乾既没有收礼物的经验,也少有送礼物的经验。
  送生日礼物在学生之间最为盛行,收到的礼物多少、好坏、贵贱,是侧面衡量一个人在学校吃不吃得开、家境殷不殷实的标准。
  许多人为了能收到礼物,便主动去送礼物。尽管项乾整天低着头在座位上写题,也有不少人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一旦有人提出要送项乾生日礼物,项乾就跟即将收到俩大耳刮子似的直摇头。
  他还不起。
  在送礼物方面没什么经验的项乾拿出应对高考的劲去做功课,凡是能送人的项乾都掂量过,太贵的负担不起,便宜的拿不出手,他有的顾屿都有,他没有的顾屿想要也是轻而易举。
  绞尽脑汁的项乾忽然灵光一闪,急匆匆跑到储藏室,从行李箱的夹层翻出一个红木匣子。
  项乾松了一口气,他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两块质地温润的和田玉佩,两块都是半圆,一块刻着龙,一块刻着凤,合起来是一个经典的龙凤佩。
  这龙凤佩是有来头的。
  甭管现在混的如何,往上数几代,谁家没阔过?项乾家里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确切地说,是刘月文的姥姥,项乾的太姥姥辉煌过。
  他的太姥姥是地主家的独生女,30岁之前都是风光的大小姐,出行要人拿轿子抬,写得一手好字,30岁之后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都在她跟丈夫一起逃亡的过程中遗失了,唯有这陪嫁的龙凤佩还在。
  说来也很唏嘘,太姥姥的丈夫没几年就去世了,太姥姥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女儿跟一个儿子,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到了该享福的晚年,几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待见她的,只因她活得太久而身体又时常不好。
  尤其她那儿子,跟人在外面喝酒,提到80来岁的她就蹦的老高,大骂“老不死的东西!”
  走路要拄拐的太姥姥变成烫手山芋,谁都不想接手,几个孩子轮流接她到家里赡养,轮到谁,谁甩脸子,家里做饭刻意少做一份,吃饭也不喊人,等太姥姥蹒跚着走出来,只有几个没刷的盘子等着她,所以她屋里常年备着龙须挂面,抽几根往锅里一扔就可以吃,有外人问起,太姥姥就答“面条好消化。”
  刘月文看不过眼,把太姥姥接到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年。
  太姥姥最喜欢拿“以前”做开场白,刘月文和项国军一听见这俩字,就会一个赛一个的忙,之前没想起来的活突然全都想起来了,扬麦子的扬麦子,喂鸡的喂鸡。
  再有意思的事,听上一年半载也受不住啊!
  唯有项乾特别捧场,每次都撑着下巴瞪着眼睛听,太姥姥晒太阳,项乾就搬个小马扎坐在旁边,一边听一边“为什么、为什么”问个不停。
  太姥姥很少讲30岁之后的事情,讲的都是她童年时是怎么在仆人的帮助下偷偷翻墙跑去赶集、学女红扎了多少次手、和丈夫书信往来是如何被家人发现之类的趣事。
  有次,项乾给太姥姥端洗脚水,太姥姥脱下她小巧的鞋子,项乾低头一看,一张小脸霎时没了血色,手上的水哐当一声倒地上了。
  足背弯曲、皮肤溃烂,有四个脚趾压折贴在脚底,看起来十分可怖,后来项乾才知道是因为缠了足。
  据太姥姥说,三寸金莲是大家闺秀的标志,她三岁就缠了足,一直到七八岁都不能正常行走,脚一踩在地面,就像踩在了刀尖上。
  太姥姥去世前一个月,把龙凤佩拿出来给了项乾,她说:“龙这块你留着,凤这块以后要给你媳妇。”
  10岁的项乾不知道什么是媳妇,24岁的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有媳妇,拜顾大少爷所赐,他的性取向有点模棱两可了。
  项乾反复摩擦着两块玉佩,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太姥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人应该比较开明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