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石子濯道:“户部尚书之子季殊归送来。”
景俟淡淡道:“不错,石子濯正是季殊归送给臣弟。”
景倬头大,只得道:“传季殊归。”
景俟道:“皇兄左传一个,右传一个,不妨将锦衣卫千户杜介和臣弟府中总管糜仪都传来,方才叫他二人和季殊归一同指认,这三人彼此口风不同,想来各自谋划,不知内中有什么鬼。”
石子濯也说道:“不错,臣弟一直安分守己,不知臣弟究竟得罪何人,要受此磨难?”
这一招乃是阳谋,纵然是景倬便是这幕后之人,他也绝不能说石子濯乃是疑神疑鬼,并没有人要害他。
景倬沉声道:“皇弟宽心,此事自会有个交代。”
石子濯和景俟道:“多谢皇兄。”
不多时,景康时、季殊归、杜介和糜仪四人皆至。
景倬便问:“皇叔,你来认一认,你在贤王府中见到的,究竟是哪一位?”
景康时眯起了眼睛,仔细打量起石子濯和景俟,他左看右看,怎也看不出差别来,心中不由发了牢骚:总不该是拿我这老骨头消遣吧?
景康时慢慢说道:“陛下啊,我真眼拙,瞧不出哪个是皇侄,不妨问一问二位,可否还记得同我说了些什么?”
景倬颔首:“如此甚好。”
石子濯先开口说道:“我入殿中,看见皇叔,便问道‘什么风把皇叔吹来了’?”
景俟接口道:“皇叔便说‘皇侄这是不欢迎我这把老骨头啊。’”
“怎会,”石子濯模拟着当时的情形,侧过身来面向景俟,“我吩咐侍从,‘还不把皇叔最爱的明前龙井沏上?’”
景俟压低声音,装成景康时的语气声调:“‘难为皇侄还记得,这茶啊,也将就天时地利人和,若是雨水不对、土壤不对、种茶的人不对,这茶便苦涩得很呐。’”
石子濯接着说道:“皇叔这是话里有话?不妨直说。”
他二人唱戏一样,一人饰演贤王,一人饰演巍王,如此这般地把那时的对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在场之人瞧着这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做此戏来,心头皆觉得有些怪诞。
待石子濯和景俟说完,景倬便问:“皇叔,他二人所说,可有差错?”
“无有,”景康时有些恍惚,“同当时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当时见景康时的并非石子濯,但石子濯就在廊下,原原本本将屋内对话听了个大概。他又先揽下“贤王”这个角色,有着景俟提词,纵然是不知当时景俟说了什么,按照自己会说什么去设想,也出不了差池。
景倬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么说,皇叔也无法料定哪位才是真正的贤王了?”
景康时缓缓摇头,表示无能为力。景倬又问季殊归、杜介和糜仪三人,他三人便将适才的推断又说了一遍。
景倬听罢,忽然问道:“朕听闻,这二人当中有一位名唤石子濯,乃是季卿所赠,不知季卿何以送个一模一样的人来?”
季殊归又将那个捡到流民石子濯,见他生得同贤王一模一样便送了过去的说辞重复了一遍。
景倬肃然道:“既是流民,并非贱籍,怎能随意处置?”
季殊归吓得一抖,连忙跪地道:“草民问过石子濯,他本人也是同意的。”
景倬便问:“石子濯,你同意否?”
石子濯和景俟都不上钩,没人应声。 ↑返回顶部↑
景俟淡淡道:“不错,石子濯正是季殊归送给臣弟。”
景倬头大,只得道:“传季殊归。”
景俟道:“皇兄左传一个,右传一个,不妨将锦衣卫千户杜介和臣弟府中总管糜仪都传来,方才叫他二人和季殊归一同指认,这三人彼此口风不同,想来各自谋划,不知内中有什么鬼。”
石子濯也说道:“不错,臣弟一直安分守己,不知臣弟究竟得罪何人,要受此磨难?”
这一招乃是阳谋,纵然是景倬便是这幕后之人,他也绝不能说石子濯乃是疑神疑鬼,并没有人要害他。
景倬沉声道:“皇弟宽心,此事自会有个交代。”
石子濯和景俟道:“多谢皇兄。”
不多时,景康时、季殊归、杜介和糜仪四人皆至。
景倬便问:“皇叔,你来认一认,你在贤王府中见到的,究竟是哪一位?”
景康时眯起了眼睛,仔细打量起石子濯和景俟,他左看右看,怎也看不出差别来,心中不由发了牢骚:总不该是拿我这老骨头消遣吧?
景康时慢慢说道:“陛下啊,我真眼拙,瞧不出哪个是皇侄,不妨问一问二位,可否还记得同我说了些什么?”
景倬颔首:“如此甚好。”
石子濯先开口说道:“我入殿中,看见皇叔,便问道‘什么风把皇叔吹来了’?”
景俟接口道:“皇叔便说‘皇侄这是不欢迎我这把老骨头啊。’”
“怎会,”石子濯模拟着当时的情形,侧过身来面向景俟,“我吩咐侍从,‘还不把皇叔最爱的明前龙井沏上?’”
景俟压低声音,装成景康时的语气声调:“‘难为皇侄还记得,这茶啊,也将就天时地利人和,若是雨水不对、土壤不对、种茶的人不对,这茶便苦涩得很呐。’”
石子濯接着说道:“皇叔这是话里有话?不妨直说。”
他二人唱戏一样,一人饰演贤王,一人饰演巍王,如此这般地把那时的对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在场之人瞧着这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做此戏来,心头皆觉得有些怪诞。
待石子濯和景俟说完,景倬便问:“皇叔,他二人所说,可有差错?”
“无有,”景康时有些恍惚,“同当时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当时见景康时的并非石子濯,但石子濯就在廊下,原原本本将屋内对话听了个大概。他又先揽下“贤王”这个角色,有着景俟提词,纵然是不知当时景俟说了什么,按照自己会说什么去设想,也出不了差池。
景倬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么说,皇叔也无法料定哪位才是真正的贤王了?”
景康时缓缓摇头,表示无能为力。景倬又问季殊归、杜介和糜仪三人,他三人便将适才的推断又说了一遍。
景倬听罢,忽然问道:“朕听闻,这二人当中有一位名唤石子濯,乃是季卿所赠,不知季卿何以送个一模一样的人来?”
季殊归又将那个捡到流民石子濯,见他生得同贤王一模一样便送了过去的说辞重复了一遍。
景倬肃然道:“既是流民,并非贱籍,怎能随意处置?”
季殊归吓得一抖,连忙跪地道:“草民问过石子濯,他本人也是同意的。”
景倬便问:“石子濯,你同意否?”
石子濯和景俟都不上钩,没人应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