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赢秀骤然抬眸看他,郑重地摇了摇头。
  谢舟只是建章谢氏一个门客而已,还是国相的门客,现在被派到江州放鹿,要是不小心触怒了国相,岂不是连放鹿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行,你做这事太危险了。”赢秀摇头摇得很坚决,大有绝不答应的意味。
  ……危险在哪?
  谢舟发现自己不太懂现在的刺客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在江州舆图上添一座小小的渡口,对他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
  对于建章谢氏的门客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赢秀就是不要他帮,也不要那个王氏子帮,非得自己去做。
  在仕宦勾连的南朝,出身不显的庶民寸步难行,更何况是起一座渡口。
  谢舟想,赢秀终究还是要借势的,向王守真,亦或者他。
  回到寄身的酒肆后,赢秀便敲响了薛镐的房门,要向他借有关渡口水运的书籍。
  薛镐作为苦读多年的儒生,虽然有书,但大多都是经学易术,没有这么偏的书,在交好的儒生中打听了一番,好容易才给赢秀借来了两本。
  赢秀捧着破旧的书,秉烛看了很久。
  结合书上写的,再根据那日在涧下坊看到的地貌,赢秀提起笔,在纸上落墨。
  民间修渡口都是要向府衙申请的,他得先把禀帖写了。
  次日,江州府衙,几个胥吏围着看了看面前写得粗糙又认真的禀帖,又看看送禀帖的儒生。
  “你是哪一姓的人?”胥吏问赢秀。
  “我姓赢。”赢秀道。
  没听过江州有姓赢的豪族大户,胥吏点了点头:“你回去等等吧。”
  赢秀问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
  胥吏随口道:“有消息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
  赢秀只好走了,昨夜读了书后他才知道,修渡口是和修运河同时进行的,倘若等到大运河修葺结束,再想修渡口就难了。
  苦思一番,少年刺客再次想起了谢舟那句借势。
  小秦淮的酒肆,一群或老或少的吴姓儒生围坐在一起,老少都盯着桌子正中的禀帖看,都说文人相轻,显然在他们眼里这赋禀帖还不够看。
  行文粗陋,对仗不工整,平仄不齐,一看就没读过几年蒙馆。
  但是这篇禀帖写来不是为了求功名的,而是要向府衙申请,给一个叫做涧下坊的地方修渡口,那是一个满是侨姓的地方。
  而且这个少年说了,倘若能说动府衙答应修葺渡口,到时候要把他们所有人的名字都裱在渡口旌旗。
  少年还说,他们这间小酒肆里一共有十六个人,届时渡口修成后就名十六渡。
  涧下坊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住的都是庶民,但是毕竟能在一个地方留名,年长的儒生抚着髯须点点头,直言不讳地说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前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