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儒生之死非同小可,吴姓中的读书人深感自危。
  一时间,儒生死前在沅水雅集上说的那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迅速传遍江州。
  昭肃帝没有任何动作,江州府衙也没有派人遏制流言,一直放任这句话流传了三日。
  直到三日后,延尉在城门宣榜布告凶手的亲笔罪状,又判凶手在江州游街,翌日于菜市枭首示众。
  三日里抓到真凶,理清脉络,动作之快,刑名之残暴,令人发指。
  杀害儒生的凶手是个撑船的艄公,夜里替醉酒的儒生撑船渡河,为财杀人,割了舌头,将儒生推到河里。
  此案由江州牧主理,而江州牧出自吴姓,这番说辞勉强堵住了吴姓南士的悠悠众口。
  吴姓安静了一会儿,又说江州坞主死得实在蹊跷,若不将刺客缉拿归案,只怕他们哪日也莫名其妙地死了。
  斥候又开始满城搜捕刺杀江州坞主的刺客。
  殊不知刺客已经换了一张脸,正在渡口等人。
  长公子的船只今日便到,提前派了鸱鸮传信告知赢秀。
  船只缓缓靠岸,远远看见一行人簇拥着一道身影从栈道上走出来,正中那道身影箸紫袍,革履高冠,是士族羽仪,名德之胄,赢秀朝他挥手:“鉴心!我在这里!”
  簇拥在王氏长公子身边的清客胥吏眉头微轩,长公子的名号也是区区一个僮客能唤的?
  摈退身边的清客,王守真快步走到赢秀身边,放慢脚步与他并肩而行,伸手虚虚比划了一下赢秀的身高,笑道:“倒是比去年长高了不少。”
  想当年他遇见赢秀时,对方还是个伶仃纤细的小少年,头戴草革,短褐裹身,穿着短袴,一张脸灰扑扑的,活脱脱一个小野人。
  然而就是这个小野人,一人一剑,在广陵道上救了他一命。
  王守真很是感慨,对赢秀嘘寒问暖,又掏出一叠厚厚的银票塞到他口袋里,赢秀没有抗拒,十分自然地收了。
  鉴心总是这样,像是生怕他出门在外会饿死一般,恨不得给他袖里塞一个银号。若是他不收,只怕鉴心真的会跟他急眼。
  二人相识四年,认识的时间不算长,却是刎颈之交,对彼此从未有过隐瞒,一路上王守真将此行目的徐徐道来。
  江州坞主相里玦死了,相里氏倒台,没了地方豪强阻碍,朝廷着手修葺运河,始于广陵,经过建康京师,由东向西连通徐州扬州江州荆州四州,贯通长江。
  由江州牧总其务,京师门下省散骑王誉赴任江州别驾,提调协理此事。
  王誉是琅琊王氏的家臣,明面是由他督办此事,实际上能做决策的是王守真。
  赢秀少年时待在山里,没有读过书,听完鉴心这番话,只知道江州要修运河,从东到西,要修得又大又长,让江州牧来修,再从健康派一个王家的家臣帮着修。
  王守真听完他总结的话,顿时哑然失笑,仔细一想,却发觉他说的也没什么错。
  王守真道:“之前让你多多读书,现在看来,应当没有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赢秀道:“闷在房间里怪无聊的,我偷偷把那些儒生的书都偷看了。”
  说来奇怪,也不知道鉴心为什么老叫他一个刺客多读书。
  他学着那群儒生穷经皓首的模样,仔细研究了半天,遗憾地发现书里并不教授杀人之术。
  “此行若是要杀谁,只管告诉我,”赢秀想了想,语气郑重:“我只杀恶人。”
  士族高门豢养僮客家臣,最看重的是忠心二字,比起胸有城府的聪明人,他们更需要忠贞不二的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