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 / 3)
“吃什么?”
怕杨琦安看出自己的小心思,脑子里堆满了黄色废料的人闲闲的开口,端的是从容淡定,但到底是不是想问这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忙活着的人听到声音抬头:“嗯?你想吃什么?大餐还是当地小吃?”
“随便。”
想了想,倚着门框的人又加了句:“都行。”
“……”这不都是一个意思么?杨琦安觉得自己就多余问这一嘴。
最后当然还是老样子,杨琦安安排童舒。
酒店就在市中心,走路比开车方便多了。杨琦安在手机上点开自己收藏的店,一键导航,带着童舒往目的地走。
老小区巷子里的底商,老板买下邻近挨着的三家门面,家庭式餐馆,毫无环境可言,但卖的麻辣拌很可口。
可口的第一个原因是味道好,食客来来往往,热闹的不像话。而可口的第二个原因是老板卖的麻辣拌,全都是用红油拌的,一点辣椒籽都看不到,合童舒的胃口。
在陌生城市的好处就是,杨琦安觉得在这个地方,童舒能依赖的人只有自己,自己也是。
在一定维度里,这带给杨琦安安全感,虽然她很清楚童舒的独立性,但这种潜意识中给自己的暗示也足够杨琦安的心得到舒缓。
而吃完饭后,两个人可以漫无目的的游荡在这座城市,想往哪个方向都可以,想走多久都可以,没有目的性,仅仅凭借着喜好,游荡。
杨琦安不知道童舒的胳膊是什么时候缠上来的,或许她早已经习惯了童舒的皮肤带来的触感,所以没有抗拒,甚至于在注意力并不集中的“游荡时刻”,毫不知情。
但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只想就这样顺着童舒,轻轻缓缓带着童舒的胳膊离自己的身体更近一些。
这座城市没有那么繁华,小城的烟火气会在清晨,会在傍晚,展现的淋漓尽致。
平凡的爱情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繁华,它只用在清晨的油条摊前说一声:“老板,两根油条,两杯豆浆带走”,如果再当地人一点,或许会直接拿着家里带柄的搪瓷盆,熟稔的让老板装大半盆。
它也只用在傍晚,吃过晚饭的两个人并肩挽手的慢慢在小公园里遛弯,夏天的时候日头长,会有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长;冬天的时候白日短,但也会有昏黄的路灯,照亮两张平凡却幸福的脸。
杨琦安觉得自己没办法很好的去形容这种感觉,但这种清晰的,放大版的满足感,却是想想就幸福的感觉。
就像是虽然原生家庭糟糕,但杨琦安却一直都不觉得自己会因此而去过分的渴望家。相反,她反而会觉得如果注定没有,那么也没什么。
人生的底色终究是孤独的,所以有没有一个家作为避风港,从本质上来说无所谓。
因为,迟早会孤身一人。
甚至在自己疯狂赚钱的那个阶段,一套房子会比一个家带来更厚重的拥有感。因为房子是实实在在的,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在那个位置的某一栋某一层,直至定位到某一户;而家,就像是一场虚妄,随时会落空。
和童舒在一起之初,杨琦安也只是觉得:“那个人来了,挺好的。她们构建了一段关系,在这场关系里,她们会彼此陪伴,会彼此支撑。很奇妙。”
可偏偏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心底的伤疤还在慢慢缩小范围的时候,杨琦安却有了一种很浓烈的对家的渴望。
童舒,在长久的陪伴中治愈自己;这座小城,也在初来乍到的几小时内,疗愈着自己。
傍晚的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的好长好长,天要黑却没全黑的时间里,一段平凡的小故事在徐徐展开。
明天,明早,加入两根油条和两杯豆浆的清晨,会更完美吧。
吃完饭后的两个人绕着市中心的商圈转了转。觉得人太多,太挤了反而没那么放松,然后又慢慢的走去不远处的小公园。
穿着规规矩矩的白色衬衫短袖的大爷在联系唱歌,音箱中流淌着的红歌旋律,很有年代感;退休的大妈们在跳舞,华尔兹,健身操,每种都很擅长;还有穿着速干衣戴着耳机跑步的年轻人,一个公园,一条绿道,构成形形色色的人际圈。 ↑返回顶部↑
怕杨琦安看出自己的小心思,脑子里堆满了黄色废料的人闲闲的开口,端的是从容淡定,但到底是不是想问这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忙活着的人听到声音抬头:“嗯?你想吃什么?大餐还是当地小吃?”
“随便。”
想了想,倚着门框的人又加了句:“都行。”
“……”这不都是一个意思么?杨琦安觉得自己就多余问这一嘴。
最后当然还是老样子,杨琦安安排童舒。
酒店就在市中心,走路比开车方便多了。杨琦安在手机上点开自己收藏的店,一键导航,带着童舒往目的地走。
老小区巷子里的底商,老板买下邻近挨着的三家门面,家庭式餐馆,毫无环境可言,但卖的麻辣拌很可口。
可口的第一个原因是味道好,食客来来往往,热闹的不像话。而可口的第二个原因是老板卖的麻辣拌,全都是用红油拌的,一点辣椒籽都看不到,合童舒的胃口。
在陌生城市的好处就是,杨琦安觉得在这个地方,童舒能依赖的人只有自己,自己也是。
在一定维度里,这带给杨琦安安全感,虽然她很清楚童舒的独立性,但这种潜意识中给自己的暗示也足够杨琦安的心得到舒缓。
而吃完饭后,两个人可以漫无目的的游荡在这座城市,想往哪个方向都可以,想走多久都可以,没有目的性,仅仅凭借着喜好,游荡。
杨琦安不知道童舒的胳膊是什么时候缠上来的,或许她早已经习惯了童舒的皮肤带来的触感,所以没有抗拒,甚至于在注意力并不集中的“游荡时刻”,毫不知情。
但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只想就这样顺着童舒,轻轻缓缓带着童舒的胳膊离自己的身体更近一些。
这座城市没有那么繁华,小城的烟火气会在清晨,会在傍晚,展现的淋漓尽致。
平凡的爱情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繁华,它只用在清晨的油条摊前说一声:“老板,两根油条,两杯豆浆带走”,如果再当地人一点,或许会直接拿着家里带柄的搪瓷盆,熟稔的让老板装大半盆。
它也只用在傍晚,吃过晚饭的两个人并肩挽手的慢慢在小公园里遛弯,夏天的时候日头长,会有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长;冬天的时候白日短,但也会有昏黄的路灯,照亮两张平凡却幸福的脸。
杨琦安觉得自己没办法很好的去形容这种感觉,但这种清晰的,放大版的满足感,却是想想就幸福的感觉。
就像是虽然原生家庭糟糕,但杨琦安却一直都不觉得自己会因此而去过分的渴望家。相反,她反而会觉得如果注定没有,那么也没什么。
人生的底色终究是孤独的,所以有没有一个家作为避风港,从本质上来说无所谓。
因为,迟早会孤身一人。
甚至在自己疯狂赚钱的那个阶段,一套房子会比一个家带来更厚重的拥有感。因为房子是实实在在的,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在那个位置的某一栋某一层,直至定位到某一户;而家,就像是一场虚妄,随时会落空。
和童舒在一起之初,杨琦安也只是觉得:“那个人来了,挺好的。她们构建了一段关系,在这场关系里,她们会彼此陪伴,会彼此支撑。很奇妙。”
可偏偏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心底的伤疤还在慢慢缩小范围的时候,杨琦安却有了一种很浓烈的对家的渴望。
童舒,在长久的陪伴中治愈自己;这座小城,也在初来乍到的几小时内,疗愈着自己。
傍晚的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的好长好长,天要黑却没全黑的时间里,一段平凡的小故事在徐徐展开。
明天,明早,加入两根油条和两杯豆浆的清晨,会更完美吧。
吃完饭后的两个人绕着市中心的商圈转了转。觉得人太多,太挤了反而没那么放松,然后又慢慢的走去不远处的小公园。
穿着规规矩矩的白色衬衫短袖的大爷在联系唱歌,音箱中流淌着的红歌旋律,很有年代感;退休的大妈们在跳舞,华尔兹,健身操,每种都很擅长;还有穿着速干衣戴着耳机跑步的年轻人,一个公园,一条绿道,构成形形色色的人际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