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薛明英听见内宅两字,眼睫一颤,想了想后,单独在西厅见了容安。
  “听说你被留了下来。”
  容安笑脸相迎道:“是,陛下命奴婢留下替薛娘子分忧。”
  “不觉得屈才?往日你在的是东宫,还随他登基入了宫,如今这个小家宅,恐怕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容得下容得下,奴婢觉得东宫也好,这里也罢,都是替陛下和薛娘子分忧,娘子说这些话,是要折煞奴婢了。”
  容安将两人并列在一块儿,悄悄打量着这位主子的神色,见她无喜无怒,在主子身边久了,待人多了些主子的风范,淡着脸色不说话时,让人猜不透在想什么。
  薛明英倒是没想那么多,见他软和得没半点脾气,也在意料之中,赶他是赶不走的,要想跟前少些那人留下的监视之人,还是得靠那人的吩咐。
  于是她捧了杯热茶在手,抿了口,徐徐道:“既然如此,这里便要托付给你了,你要好生照看。”
  “奴婢定当尽心尽力”,容安见她松口,马上接过了话,顺便问道,“奴婢想着娘子来钱塘日久,该要念上京吃食了,派人找来了几个有名的案板师傅,娘子午膳尝着若有不合意的,尽管提出,奴婢再派人去找。”
  “好,你有心了。”薛明英淡淡应了句,放下茶杯,站了起来。
  几日后,她和母亲商议之后,搬去了乡间的一处别院,容安则被她勒令留在了那汇文巷的宅子里,好生照看。
  别院不远处就是个书院,不大不小三进,据说是几代前哪个乡绅无后,便将祖宅捐了出来,给乡间适龄的孩童做个学堂。
  薛明英每日骑马经过那里时,总听见里头传来朗朗书声,稚气响亮的童声总让她在马背上一笑,忍不住将马系在了书院门前柳树,呆呆地伫立一会。
  明明年岁不大,可是在岭南、上京辗转,又到了钱塘,她经过的事不算少,回想起来,最舒心自在的时候除了开始在岭南的那几个月,便是属这时候了。
  要是……那人不再来,这样的日子,她当真可以快快活活过一辈子。
  “薛娘子!你怎么在这里?”
  薛明英正打算骑马走开,忽然从书院里头走出来个人,手里捧了本书,身边还围绕了十几个孩子,叫着他先生。
  是陈开。
  他急急忙忙地走上前,眼里晶莹发亮,又想到了什么,离她有两步之遥时停下了脚步,手紧紧地捏住了书卷,嗫嚅地叫了声“薛夫人”。
  薛明英愣了下,猛然想起,自己确实在望潮台上和他说过,自己有了夫郎。
  本来就是用来应付他的托辞的,现在听来,却让她想起了那张本已淡忘的纸笺,听着叫人觉得如假似真。
  仿佛,她真有个夫郎,只是不在这里。
  “陈三郎君。”
  薛明英不愿多想那人,朝他点了点头,便准备走了。
  那些孩子们见先生欲言又止,忙围住了她道:“夫人,随我们去河边看木槿花罢!先生说这是诗经里头的花,也叫舜华!”
  陈开原本黯淡的眼神又亮了亮,“就在不远处那条河里,走个半刻钟就到了。薛夫人,可要一起去看看?”
  “去罢去罢!”那些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她,热情邀请。
  薛明英却有自知之明。
  她身边不可能没人跟着,只是隐在暗处还是明处的区别,既然陈开对她有意,少不得露出几分,要是传到那人耳中,只会害了人。
  她也不想让陈开误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