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3)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他才道:“让太子进来。”
太子神色倒还平静:“儿臣参见父皇。”
又是片刻的寂静,庆兴帝才道:“你回来地倒是很快。”
太子从这句平静的话里听出了几分质疑,他膝行上前两步,道:“父皇英明,儿臣不敢隐瞒。十年前,儿臣在朔北与蒋柯有旧。听闻蒋柯罪状被人揭发,儿臣觉得这种人能隐瞒恶行,在朝堂数十年,与儿臣识人不清也有些关系。因此,便准备提前返程,跟您请罪。不曾想,行至中途,又听闻有人敲登闻鼓状告儿臣。虽不清楚所告何事,但儿臣不敢耽误,快马加鞭,这才赶了回来。”
他面露委屈后的隐忍,眼圈发红,当真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你不知道所告何事?”庆兴帝冷笑一声,将那第二封诉状扔在他的脸上,“那你好好看看!”
太子茫然地捡起那一张纸,只扫了头两句,便面色煞白,泣涕不能自已:“是何人,竟如此污蔑儿臣!朔北三州失守,是大庆之痛!怎能拿此事污蔑儿臣!”
“你说这是污蔑?”庆兴帝打量太子的表情,“你母后也说是污蔑。可是,大庆的老百姓却都相信了。”
“父皇!”太子极力解释,“这更说明了此事为诬陷!十年前,儿臣去朔北一事,朝中知道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百姓!如今,这话传到街头巷尾,必然是有心之人的手笔。”
“既然如此,你可敢当面对峙?”庆兴帝沉吟片刻,道。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背后,定然有人动手脚。尤其是,这封诉状的内容传得如此快,一夜之间,整个京师的百姓竟然全都知晓。
悠悠之口,如何能堵?
不过好在,敲登闻鼓的只是个平民女子。此案到底是他们来审,结果尚且可控。可是,庆兴帝心中仍旧愤怒:“你最好当真无辜!”
百姓不必知道真相如何。
但他需要知道。他需要知道他这个儿子,究竟是真无辜,还是装无辜。
第120章 贵人忘事太子冷眼看着被侍卫押进……
太子冷眼看着被侍卫押进来的两名女子。
左边的女子更为年轻,打扮质朴,也难掩姿容。右边的女子……竟然半张脸都布满青记?太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实在毫无印象。
与此同时,御史宋钊、晋王等人被再次传唤。这一次,裴太傅也被请了过来。
庆兴帝有心想让这件事彻底结束。无论真相如何,皇室之事,岂可让天下知晓?
而御史只觉得自己命苦。多少年了,登闻鼓就没响过。偏偏在他任期之内,竟然被敲响两次——还都是状告太子!天哪,他祖坟上的青烟,难道将熄灭于今日?
但,活儿还是得干。
他觑了一眼天子的神色,狠命地压住自己狂躁的心跳,保持一副木头疙瘩的表情,说:“天子殿下,这位杳娘说……”
他话还没有说完,杳娘抢先道:“太子殿下,您还记得朔州的容月么?”
容月?
太子脸色微微一变,他如何不记得?但,他摇了摇头,道:“不知你口中的这位容月,与我有何关系。”
杳娘冷笑一声,道:“太子殿下贵人多忘事,您不记得也没关系。不过,您应当认得您曾经写的书信吧?”
有人为太子呈上那三封书信。
太子端详半晌,这才轻轻“唔”了一声,道:“那时年幼,或许接交过几位好友……”
“好友?”杳娘似乎完全豁了出去,不管不顾地嘲讽,“一同生孩子的好友?” ↑返回顶部↑
太子神色倒还平静:“儿臣参见父皇。”
又是片刻的寂静,庆兴帝才道:“你回来地倒是很快。”
太子从这句平静的话里听出了几分质疑,他膝行上前两步,道:“父皇英明,儿臣不敢隐瞒。十年前,儿臣在朔北与蒋柯有旧。听闻蒋柯罪状被人揭发,儿臣觉得这种人能隐瞒恶行,在朝堂数十年,与儿臣识人不清也有些关系。因此,便准备提前返程,跟您请罪。不曾想,行至中途,又听闻有人敲登闻鼓状告儿臣。虽不清楚所告何事,但儿臣不敢耽误,快马加鞭,这才赶了回来。”
他面露委屈后的隐忍,眼圈发红,当真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你不知道所告何事?”庆兴帝冷笑一声,将那第二封诉状扔在他的脸上,“那你好好看看!”
太子茫然地捡起那一张纸,只扫了头两句,便面色煞白,泣涕不能自已:“是何人,竟如此污蔑儿臣!朔北三州失守,是大庆之痛!怎能拿此事污蔑儿臣!”
“你说这是污蔑?”庆兴帝打量太子的表情,“你母后也说是污蔑。可是,大庆的老百姓却都相信了。”
“父皇!”太子极力解释,“这更说明了此事为诬陷!十年前,儿臣去朔北一事,朝中知道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百姓!如今,这话传到街头巷尾,必然是有心之人的手笔。”
“既然如此,你可敢当面对峙?”庆兴帝沉吟片刻,道。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背后,定然有人动手脚。尤其是,这封诉状的内容传得如此快,一夜之间,整个京师的百姓竟然全都知晓。
悠悠之口,如何能堵?
不过好在,敲登闻鼓的只是个平民女子。此案到底是他们来审,结果尚且可控。可是,庆兴帝心中仍旧愤怒:“你最好当真无辜!”
百姓不必知道真相如何。
但他需要知道。他需要知道他这个儿子,究竟是真无辜,还是装无辜。
第120章 贵人忘事太子冷眼看着被侍卫押进……
太子冷眼看着被侍卫押进来的两名女子。
左边的女子更为年轻,打扮质朴,也难掩姿容。右边的女子……竟然半张脸都布满青记?太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实在毫无印象。
与此同时,御史宋钊、晋王等人被再次传唤。这一次,裴太傅也被请了过来。
庆兴帝有心想让这件事彻底结束。无论真相如何,皇室之事,岂可让天下知晓?
而御史只觉得自己命苦。多少年了,登闻鼓就没响过。偏偏在他任期之内,竟然被敲响两次——还都是状告太子!天哪,他祖坟上的青烟,难道将熄灭于今日?
但,活儿还是得干。
他觑了一眼天子的神色,狠命地压住自己狂躁的心跳,保持一副木头疙瘩的表情,说:“天子殿下,这位杳娘说……”
他话还没有说完,杳娘抢先道:“太子殿下,您还记得朔州的容月么?”
容月?
太子脸色微微一变,他如何不记得?但,他摇了摇头,道:“不知你口中的这位容月,与我有何关系。”
杳娘冷笑一声,道:“太子殿下贵人多忘事,您不记得也没关系。不过,您应当认得您曾经写的书信吧?”
有人为太子呈上那三封书信。
太子端详半晌,这才轻轻“唔”了一声,道:“那时年幼,或许接交过几位好友……”
“好友?”杳娘似乎完全豁了出去,不管不顾地嘲讽,“一同生孩子的好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