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也是有女儿的人,有这样丢人的大姑子, 还让她住在家里, 今后她女儿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
  因此肖红霞现在一心想将她们母女俩给赶出去。
  听说薛安桢连见都不见她们, 就直接去了首都,估计以后都不会再回来了, 肖红霞幸灾乐祸之余, 又心生烦躁。
  高兴的是,以前总在她跟前高人一等的大姑子,眼看着已经彻底翻不了身。
  烦躁的是没了薛安桢这个接盘的, 大姑子母女俩岂不是要赖在他们家不走了?
  不过想到她们母女俩当初对薛安桢那么绝情的做法, 但凡是个有骨气的人, 都不会轻易原谅她们,肖红霞倒是能体谅薛安桢的心情。
  只是对着冷血无情, 自私自利的大姑子和外甥女,肖红霞可不敢长久的跟她们相处。
  免得被对方抓到了什么把柄,万一也跟薛安桢一样, 被她们六亲不认的给举报了可怎么办?
  心里打定了主意, 肖红霞开始不停地跟丈夫潘天安咬耳朵, 吹枕边风。
  潘天安以前对潘如萍这个姐姐,只有仰仗巴结的份儿。
  毕竟姐姐两次都嫁的极好,给家里的帮助都很大。
  要是姐姐没做出偷人被拉去游街的事儿,她回来住就回来住,他这个当弟弟的肯定不会多话。
  可想到外头传的那些风言风语,明显已经给他几个孩子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潘天安就有些不能忍了。
  尤其是外甥女薛明丽都二十郎当了,还任性至极。
  住在家里的这几天,总是跟她表弟和表妹抢吃的,跟她表姐抢穿的,半点都没有身为客人的自觉,看的潘天安直皱眉。
  在媳妇的枕边风下,潘天安也生出了要尽快将人赶出去的念头。
  林知言可不在乎潘如萍母女会落得什么处境,在他的催促和安慰下,老师直到办好所有手续,买了车票登上去首都的火车,都没有提起要在临走之前去看一看薛明丽。
  等上了火车后,林知言看着老师过于平静的面容,又不免替他心酸。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就是如此吧?
  未免潘如萍母女不死心,再跑来首都纠缠老师,刺激老师,林知言还联系了那位市长叔伯,请他帮一下忙。
  最好时不时的让人给潘如萍和薛明丽找点麻烦,让她们再也抽不出精力,跑到首都这边搞事。
  在潘如萍和薛明丽焦头烂额之际,林知言终于带着老师踏上了首都的土地。
  林知言倒是还好,对重回首都没什么复杂感慨。
  反倒是薛安桢,看着跟二十年前有着不小变化的首都,面露复杂之色。
  也是这时候,林知言才知道,原来老师的老家就是首都这边的。
  在建国前,能供应家族子弟出国留学的,可想而知老师所在的薛家也是大户人家。
  只是薛家身处首都,先后遭到了军阀盘剥和战争波及,很快就落魄了下来。
  薛家的子嗣又历来稀少,老师那一辈儿更是只有他和他兄长二人。
  在老师出国留学不久,日寇开始侵扰华北地区,不知何时秘密加入红党组织的薛家兄长,就开始参加抗日。
  可惜薛家兄长时运有些不济,于日寇宣布战败之前,在一场战争中意外牺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