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16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马珂让王曦牛刀小试,结果十分满意。在王曦递过来的那张纸上,提笔在其中两三处修改了一下回复意见,便令王曦按照此份最新确定的回复意见,代他提笔回复。
  ………………
  秋去冬来,江南之地寒风瑟瑟,但是京口之地却是一片火热朝天。
  经过数万军民将近半年的建设,京口的互市也已经建成。
  用砖石搭建的宽广的码头,足以停泊上数百艘商船。码头之后,是一个宽广的卸货区,足足有上千亩的区域。
  在码头的边上,建造了置舶使署,占地数十亩,由李颜兼任置舶使,并设立各级胥吏,管理互市。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范会也派快船提前来通知司马珂,第一批货船将于半个月之后抵达京口的互市。
  接到消息之后,司马珂立即派人前往建康,请谢家、纪家、荀家、褚家、吴郡四姓等要好的士族进行宣传,并请其派人前来参加首次的互市交易。
  有了司马珂的影响力,再加上诸士族之间的宣传,各建康城中的士族,早早便派人前来参加,一时间之间京口的客栈住满了人。
  等到扶南人的商船抵达的那一天,司马珂特意发动京口的军民数万人前来活跃气氛。
  一大早,京口互市码头,便人山人海,司马珂亲率李颜和诸士族所派的族中代表,在码头上迎接。
  远处的一片帆影,遮蔽大江而来,远在数里之外,便吹响了号角声,那悠扬的号角声连绵而起,响彻了整个江面。
  随后,码头上锣鼓喧天,画角争鸣,与扶南人的号角声相呼应,一时间码头上的人群和商船上的扶南人,纷纷发出震天价的欢呼声。
  在扶南人的船队的旗舰之上,挂着一面巨大的商旗,上面绣着几个大字。
  “大晋西阳王商船”。
  旗舰之上,扶南国镇南将军范会,高高的站在高高的甲板上,拼命的向司马珂挥着手,满脸的激动之色。
  很显然,这大晋的西阳王给足了他的面子,也令他为日后的生意充满了希望。
  不过范会,也没有令司马珂失望。
  半年的时间,他利用手头的各方的关系,全力而为,真给司马珂带来了一千匹阿拉伯良驹。
  除了阿拉伯良驹,还有十万斤的占城稻的稻种。占城此时属林邑,林邑的国王与扶南国的国王都姓范,两国又交好,往来密切,十万斤占城稻的稻种,对于范会来说,就是小事一桩。
  首次的互市,在司马珂的巨大的影响力之下,极其圆满,扶南人的上百艘商船上的货物,全部被买空,而且又载满了扶南人想要的货物而去。
  互市第一次的交易的成功,便开启了整个江南之地最大的贸易港口,此后扶南人的商船往来不断,将各种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口,又从京口满载而归。
  扶南人的货物,不再限于奢侈品,还包括占城稻米、各种药材等,带走了东晋的丝绸、瓷器、茶叶。
  ………………
  不得不说,范会为了促成这次互市的开通,还真是出了大力气。送过来的一千匹阿拉伯战马,并没有滥竽充数,都是高达一米五以上、重达一千多斤的雄健大马,而且普遍年龄在三四岁左右,最大的也没超过四岁,正是刚刚成年的阶段,使用寿命至少还有六年以上。
  有了这批优质战马,加上一千副马铠也打造完毕,司马珂开始训练重甲骑兵。
  马铠,又称马具装,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四肢、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
  司马珂打造的马铠,用甲叶以札甲方式相连而成,一副重约六十多斤,虽然防不住十石弩这样的强弩,但是对普通的弓箭的防御力极高。
  一副明光铠重达五十斤,马上的精锐骑士体重一般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也这样算起来,重甲铁骑的战马要驮着两百六十多斤去冲锋。而北地最精良的战马为蒙古马,体重通常在七百斤左右,让其去驮体重近四成的重量去冲锋,便会特别吃力,短途冲锋还行,若是长途便会马力不继。
  而体重一千多斤的阿拉伯马,驮着两百六十斤的重量奔行,算起来跟蒙古马驮着轻骑的奔行的的感觉差不多。毕竟轻骑的负重也要达一百六七十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