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击天下 第15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许久未见,自是十分亲热。
  当初两个少年秦淮结义,结为异姓兄弟。如今各自都才十八岁,便一个贵为郡王、大将军,一个已经是右第四品的督学使者,又是天子宠臣,都是极其荣耀。只是,两人并未受身份束缚,依旧以兄弟相称,一如当初结义之时。
  两人登上谢安的牛车,司马珂笑道:“还请贤弟带路,前往国子学与太学,看看大晋未来的栋梁之才!”
  谢安身为督学使者,太学和国子学正是其管辖之内,但是两处学堂并不在一个地方。
  国子学,为右第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弟设立,仅有三百余人,地址在建康宫北门附近。而太学经过两年的发展,已达三千多人,大多是寒门及右第五品以下官员的子弟,选址便是在当年天策军的驻地乐游苑。
  两人乘车先是前往了国子学,司马珂只是随便转了一圈,便随谢安离去,直往太学而去。
  他们去太学的时候,正是太学生下课之际,整个乐游苑到处都是前往用膳的太学生。
  为了不惊动众太学生,司马珂和谢安两人,就坐在马车之上,掀开车帘,打量着这群熙熙攘攘的大晋年轻学子们。
  司马珂见得这些太学生,一路欢声笑语,沿途还三五成群的讨论课堂上的内容,颇有点自己当年读大学时的感觉,脸上不禁露出了温暖的笑意。
  这些,才是他将来真正要用上的栋梁之才。
  谢安望着司马珂,笑问道:“贤兄为何轻国子学,而重太学?”
  司马珂淡淡的笑了笑,道:“国子学皆世家豪门之子弟,必不愿随我北伐及治理江北之地。唯太学生,多出寒门之中,渴求建功立业,增长名望,以改变家族之命运。他日我若北伐,随我治理江北之地者,必多出自太学生。”
  谢安脸色的笑容顿时黯淡了下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司马珂没有注意到谢安的神色,继续说道:“贤弟既为督学使者,掌太学,还请为愚兄多多考察贤能之辈。他日一旦愚兄渡江北伐,收复故土,须请贤弟为我多多荐举贤能。愚兄每攻取一郡,便治理安定一郡,步步为营,稳打稳扎,迟早必将胡虏驱逐出中土,复我大晋河山。”
  谢安又点了点头,笑笑道:“现已过午时,不如愚弟做东,前往潘楼一叙,为贤兄接风,亦可好好畅谈一番。如何?”
  司马珂因早餐吃了两顿,倒是不是很饿,此刻听谢安一提,这才想起已到了饭点,当即笑道:“如此甚好。”
  ………………
  潘楼。
  一如往日那般繁华。
  司马珂和谢安两人,并肩而行,走到潘楼门口。
  那门口的小厮们,正在殷勤的招呼来宾,突然见得来了两个身着紫袍的少年,不禁神情一呆。因为紫袍乃朝中官服,来此的士族家的少年子弟,一般尚未出仕,大都是身着青衫,很少有着紫袍者。所以那几个小厮不觉多看了两眼。
  然而,当他们看清来者时,不禁一个个露出了极其激动的神色,一名小厮激声道:“西阳王殿下到了,我且去速速禀报郎主!”
  司马珂的姿容,便是自己的名片,不用介绍,凡久住建康城中者,一望便知其身份,这些小厮自是也不例外。
  潘楼多权贵出没,来的郡王也不少,像司马无忌等人也皆是潘楼的常客,所以这潘楼的迎宾小厮其实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但是司马珂却不同其他郡王,而是在建康士民和百姓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而且司马珂原本就成名于潘楼,与潘楼也算有一定的渊源,故此这些小厮自是十分激动。
  幸得此时已过了饭点高峰期,门口的宾客不是很多,并没引起较大的轰动,那酒楼的主人,急匆匆而来,亲自给司马珂和谢安安排了一处上好的阁子,又说了许多殷勤之言,这才离去。
  阁子之中,司马珂与谢安两人共用一个案几,一边举樽对饮,一边畅聊。
  谢安虽然经过蒸馏酒的锻炼,酒量颇佳,但是跟司马珂相比,却是差了很远。几坛酒过后,渐渐的,便带了几分醉意。
  只听谢安醉醺醺的说道:“贤兄如今官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西阳郡王,又都督六州军事,已算是位极人臣。兄前有平叛及破胡虏之丰功,今又有西征收复疆土之伟绩,整个江南之地,无人不知贤兄之名,声望之隆,无人可比。人生至此,夫复何求,何不急流勇退,娶妻生子,安享天伦之乐?”
  司马珂脸色一变,沉声问道:“贤弟何出此言?”
  谢安满脸的醉意,摇头苦笑道:“贤兄岂不知功高震主之言?就算陛下对贤兄万般信任,其他士族及官员,岂会再让贤兄安心北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