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家的丫头 第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幸运就幸运在是她爹,要是她的儿子,她一定一天照三顿打不可。
  武英去乡里的包子铺买了十来个菜包子回来,见随安坐在家中的石凳上一言不发,褚秋水在屋里偷偷伸出半个头瞧她。
  这父女俩,可真不像父女俩啊。
  要是自己摊上个这样的爹……,还不如重新投胎去。
  这样一想,武英对随安的同情瞬间猛增,上前劝道:“姐,吃点东西吧。”
  随安回神,站起来伸手接过食篮:“洗洗手,咱们一起吃。”
  褚秋水忙跑到水井边打水。
  随安洗了手,拿过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突然眼眶发酸,她明明不想哭的,却觉得自己这次不一定能忍住,便站起来,背对他们两个走到一边。
  褚秋水刚要说话,武英已经看出随安情绪不好,知她好面子,连忙拉住褚秋水,温声道:“褚大叔快吃,要不一会儿该凉了,吃完咱们把东西都装了车吧,还有一些大件的用不着的,要不送了邻居们,以后也劳他们多照看照看……”
  听着武英絮絮叨叨的声音,随安眼中蓄满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她却张嘴,轻轻咬了一口手中已经变得微凉的包子。
  江山万里孤寂的看来看去,却挡不住俗世里头亲人的一声悲戚,一点讨好。
  时光仿佛将记忆也带走了,现代亲人的模样早就开始模糊,有时候睡醒想来,朦朦胧胧的仿佛那只是梦一场。
  可褚秋水这样一个柔弱到只会哭的男人,却被她牢牢的背在了肩上。
  血缘的羁绊,远比情感更能直达人心深处。
  一场穿越,将她与现代的亲人之间的血缘斩断,她带着期盼与亲人再聚首的情感,却背负着这一世的血亲。
  并非多愁善感的性子,包子吃完了,心情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以前我不在家,家里就多亏了松二哥照料,我们现在要进城,这宅子跟地亩就仍旧托了松二哥吧,他年纪不少,也该成家了,以后开销大,有咱家的两亩地,稍微补贴补贴,至于咱家欠松二哥的,一时半会儿还不完,慢慢的还也就是了。”
  褚秋水是只要闺女乐意,他无有不允。
  吃完饭,褚秋水跟随安一起去了李家,李松去走镖还没有回来。
  李娘子看着随安问褚秋水:“这是囡囡?不是说——”后半句话吞回了肚子里头。
  褚秋水笑着点头,“是,他嫂子,你瞧她是不是一眨眼就长大了?变的你都认不出来了吧?!”
  李娘子心道你一回来就说闺女没了,街坊四邻都以为她遭了不测,知道你伤心也没敢多问,这才过了几天,说回来就回来了,是说你心大好呢,还是说你不着调好呢?
  随安冲李娘子行了个礼:“这些年我不能在爹跟前尽孝,多亏了婶子跟二哥照料,现在我要带了我爹上京去,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婶子能允了。”把宅子跟地的事都说了。
  李娘子没想到随安来竟然是想托付家产的,“这,街坊邻居的,帮你们多看顾几眼就是……”
  随安摇了摇头,“那两亩地,凭我爹耕种不了,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松二哥帮助我家良多,要说把地里的出产都送给他,是小瞧了二哥,只是因为庄户人家心疼庄稼,总不能让地在那里荒废了,您耕种了,这地里的出产便是您家的,天经地义,您也别怕人说,我已经写了个说明,若有人不服,只管上京去找我,松二哥也是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说实话,李娘子对自己儿子之前一门心思惦记随安有点不满,但今日见了,观她行事说话,再看模样,顿时又心疼起自己儿子来。随安不是良籍,可到底在大户人家做事,行事很有章程,不是那小门小户里头出来,眼里只盯着钱看的。
  随安不动声色的送了这么份大礼,还叫李娘子心里妥妥贴贴,说不出个不好来。
  “主家的恩典,我跟着老夫人身边伺候,拿着月钱,吃住又在府里,所以就生了想把我爹接到京里去的想法,要不我这心总要一直提着,不是怕他摔跤,就是怕他扭了腰……”
  随安说起褚秋水,这话就格外不客气,当然她说的也是实情,李娘子就算想替褚秋水挽回点面子,也实在找不出来。
  褚秋水只管在旁傻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