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风流 第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稚从自己的怀中摸出另一包饼,慢慢递过去,小孩震惊地瞪大眼睛瞧着他,连伸手去接都忘记了,忽然他蹭的爬起来,一溜烟跑没了,李稚捏着那包饼,手中还沾着鲜血,一层层沁到油纸中,他像是一尊石化的塑像,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地。
  狂烈的暴风雪仍在用尽全力鼓吹着破败的庙宇,巨大的佛像垂眸注视着他,李稚无声地坐在枯草堆中,身上萦绕着一股气息,柔弱、安静、痛楚、哀伤,但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息逐渐从他的周身迅速涌现,它像是烈火一样无声无息地燃烧,暴烈得令人不能直视,风雨如晦三百年,这个王朝在等一个人,一个能改变一切、为它带来新生的人。
  赵徽曾以为那个人是赵崇光,而谢照以为是赵慎,除了谢珩外,没人想到会是他,如赵崇光一样殉道无悔,却不为枷锁所困,如赵慎一样无坚不摧,却多了继往开来的决心,他好像是那一刻才忽然出现的,却实在令这个王朝、这个世道等了太久。
  太久了。
  被李稚吓得魂飞魄散的小孩子跑出破庙,忽然摔了一跤,“啊!”他扑通一声栽倒在雪地中,震惊地看向不远处那几个一点声音都没有的人。
  破庙外,已经暗中跟踪了李稚数日的豫州太守夏伯阳立在树荫下,他将刚刚庙中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原本波澜不惊的眼神终于有了些变化,身旁的随从道:“听说,行中书令谢珩正在雍州掘地三尺寻找一个人,会不会是他?”
  “如果是,我们应该庆幸,在士族捉住他之前找到了他。”
  随从听出这句话中暗含的意味,诧异地看向夏伯阳,“大人,您要帮他吗?可您不是说过广阳王府已倒,以我们跟赵慎父子的关系,此刻绝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引火烧身?再说他不过是赵慎的飞鹰走狗罢了。”
  夏伯阳道:“赵元临死前给我递了一则消息,我一直不以为意,可如今却有了点不一样的想法,这世道马上就要乱起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说得准将来的事情呢?”
  第二卷
  第115章 霍家之死(一)
  三年后。
  幽州府,锣鼓喧天。
  今日是并侯霍荀的寿辰,霍府上下连带着整个幽州府都喜气洋洋,霍家在幽州经营数代,在当地声望奇高,三年前,霍家人决意投向京梁士族,双方联手铲除广阳王府,一战大获全胜,赵元、赵慎身死,原本三足鼎立的西北格局就此终结,一个独属于霍家的辉煌时代开启了。
  西北三家中,青州桓氏向来低调,实力确实也稍逊另外两家一筹,广阳王府覆灭后,霍家便成为了西北边防唯一的支柱,地位水涨船高,霍燕据此与京梁士族一同瓜分了雍州,一人一半,理所当然,实打实的获利令霍家一跃成为梁朝有史以来最强的藩镇势力,加官进爵者不可胜数。
  今日的霍燕手握重兵左右逢源,儿子霍耀封武侯,满门公卿显贵,如此锋芒谁见了都不禁避让三分,他心中得意,除了尚未完全步入高门士族行列这一点缺憾外,如今的霍家可谓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
  此次父亲八十七岁寿诞,霍燕极为看重,决意为其大操大办,他邀请西北当地众多将军、名士、鸿儒前来赴宴,但凡是有名有姓的皆位列宾客名单上,洋洋洒洒两三千人,腾不开位置不要紧,他甚至专门为寿宴另外修建了一座花石别苑来招待客人,其中遍地是从黄州、湖州运来的奇石,每一块都各有名目,据说好事者估算过,光是这一笔花费便占到二十万两。
  幽州百姓背后议论:何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只消看看今日的霍家便能够懂得了。
  霍荀一早起来便听见了外面那喜庆的喧哗声,他年岁大了,身体本就衰弱,一听要迎来送往更是懒得动弹,他并未出席寿宴,只让小辈们尽情玩去。午觉睡醒后,满脸喜气的侍者端着一盒福寿锦走进来,对他道:“老祖宗,先生到了。”
  “什么先生?”
  “是大公子找来的替您写传的先生。”
  霍荀这三年间实在老得不成样子了,连记性也变得一塌糊涂,早上的事情睡个午觉便又全都忘光了,侍者早已经习以为常,轻笑着道:“老祖宗您忘了,早晨您说身子不适,不出席寿宴了,大公子来请,您发脾气骂了他一通,又说近来许多往事都记不清了,大公子便说,他去请个写传的先生来,将您这一生的故事都记录下来,将来递入守藏阁编纂成史。”
  霍荀想了半天,似有这么个事,“他这么快便把人请来了?”
  侍者替他换上新的衣裳,“大公子孝顺,将您的事看做第一等大事,听说请的是位远近闻名的大才,正好您不爱出门,来个人陪您聊天解解闷。”
  “他倒是有心了,把人请进来吧。”
  “是。”
  侍者应声退下去,过了一阵子,有脚步声自远及近传来,隔着一扇山石屏风,响起个年轻人的声音,“晚辈见过并候。”那嗓音听着像是山中的溪石流水,清澈平和,不卑不亢,能听出来是个有涵养的年轻人。
  霍荀有些意外于这来者如此年轻,问他道:“先生自何处而来?”
  “雍州。”
  霍荀这一觉睡到了傍晚,比平时更多几分疲懒,听到这个熟悉的州郡名,拂过袖子的手停了下,然后才慢慢捋了下去,低叹道:“雍州啊,是贵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