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庶民学子,他们只能入学律学、书学、算学,最高四门学。
  每年就录取那么几十名,还要一道道通关。
  升格考试考进太学,再升格考进国子学,最后监考过了才有资格参加科考。
  从四门学升格太学、再升格国子学,先要有足够学年,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一点儿不比在地方参加乡试、府试轻松。
  岭南支教,只要熬过三年,得到官府认可,就能得到举荐信,参加国子学补考,备战科考。
  不用跟众多学子挤一个赛道,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太学、国子学于高品阶官员、勋贵子弟来说,唾手可得。
  可对于寒门来说,好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在门外徘徊。
  如今只要不怕艰难困苦,去岭南熬上三年,带出一批学子,就能拿到国子学入场券。
  不用熬学年,直接备考科考的监考。
  到时再奋力一跳,伸手就能触摸到进士。
  “怎么这会儿才出这政令?”苏时彦拧眉。
  要是早半年,自己不用颠儿、颠儿跑回长安考太学。
  自己算是第一批支教,待那些学子到岭南,自己比他们早了大半年的=时间,也能早于他们返回长安,错开拥堵的高峰期,
  偏偏这会儿才公布!苏时彦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总是踩错点儿。
  “兄长想回岭南?”苏辰彦惊讶。
  “算了,都回来了,再去岭南,折腾!”苏时彦叹气。
  岭南的贫困、落后,连好书都找不到,比起太学差远了,还是安心现状吧。
  “岭南支教令不会是阿樱提议的吧?”苏府,卢照时来拜访。
  整个长安,卢照时就苏府有故旧走动。
  “也许吧!”苏步成笑笑,端起茶盏咂一口。
  “说来惭愧,梧州十年,未曾想过用此法大力办学,只觉得岭南人才凋敝,远远落后中原。
  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卢照时感叹。
  “卢大人谬赞,说起来,是圣上远见卓识,大庾岭即将凿通,岭南文化发展提上日程是迟早的事儿。
  此举既促进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也给寒门学子另辟一条通道。”苏步成中肯道。
  “是啊,圣上卓远见识!”卢照时心领神会。
  “卢大人该有好消息了吧?”苏步成关心道。
  以梧州这一年多的发展,卢照时的政绩斐然,这样的官员都不提拔、调动的话,那就说不过去。
  “看年后吧!”卢照时尴尬笑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