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88节(3 / 4)
“哼。”胤禛半个字不信,瞥了一眼他身上的衣裳,嫌弃道,“回去换一身,一会儿随朕出席太和殿筵宴。”
弘书惊诧地睁大眼,一直到人站在太和殿里,眼睛都没有变小多少。
他是第一次来这里。
太和殿本就不是常用之所,就是雍正,也是几月才在太和殿升一次大朝。而正月初一的太和殿筵宴,大概是大清最正式的大型国宴之一,参与者都是内外王公和一二品以上的王公大臣。
咦,不对,怎么看见何国宗他们了?细细一瞧,还真没看错,就是何国宗、徐本、尹继善这群谈判代表团的人,他们十来人站在整个大殿最角落的一张桌子旁。
虽然是角落,但也是太和殿的角落,能混进这里,代表的层次就不一样了。看来这次谈判立下的功劳着实不错啊,何国宗等人最高才不过从四品,可见朝廷对他们这次差事的满意程度。
弘书若有所思,看来他能破格来参加应该也是这次谈判的功劳。
下一瞬,他的这个想法就被亲爹亲自打脸。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朕近日偶感不适,不宜饮酒,今日,就叫六阿哥代朕给众位爱卿敬酒。”
“苏培盛,去给六阿哥斟酒。”
第73章
苏培盛的作用不止是斟酒,还有介绍人,这太和殿里一多半人弘书都只听过爵位或名字,没见过人。
比如这一位。
“这位是简亲王神保住。”苏培盛道。
上一任简亲王是神保住的嫡长兄雅尔江阿,在雍正四年因事被革爵,亲王爵位就落到了身为雅尔江阿十四弟的神保住身上,可谓是典型的天上掉馅饼了。
这一位算辈分和胤禛是一辈的。
“王叔,新年喜乐,您请。”弘书端着杯中甜味大过酒味、估计才酿没几天的酒去敬。
神保住很客气,将杯沿放的略低于弘书:“您客气。”
再比如这一位。
“这位是工部右侍郎尹泰。”苏培盛又额外加了一句,“尹大人之子便是翰林院侍讲尹继善大人。”
噢,原来就是这位啊。弘书恍然大悟,他老早就听过这位的名字和一些事迹,就是没见过本人。
什么事迹呢,说来还是和尹继善有些关系,尹继善乃是尹泰的第五子,庶出,据说尹泰家规极严,虽然他的儿子中只有尹继善一人考中进士得以出仕,但尹泰对尹继善并无任何优容不说,反而更为严厉,动辄叱骂上家法,及至尹继善的生母徐氏,在家的待遇也是严苛到令人发指,时至今日,仍旧穿着如同丫鬟一般每日在正院打帘。
注意,这不是尹继善嫡母故意打压虐待他生母,而是尹泰定的家规。
真的,咱们就是说,在尹继善如此有出息的情况下,也没人要求你必须对他好过嫡子,你有必要这样苛待吗?说句不好听的,你章佳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而百年之后的爵位财产分配朝廷早有律法规定,尹继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过嫡兄去,何况以他的才情和能力,以后的发展未必看得上章佳家的那点家产。你现在把关系处好点,让尹继善和嫡兄多多培养感情,以后人家发达了也能多提携下兄弟和家族不是?
所以就有不少人搞不懂这位尹泰的脑子到底是这么长得,一个满人愣是比大多数汉人家都要迂腐,他们家族但凡能出这么一位有出息的子弟,那必然是要倾注资源在其身上,好好培养联络感情,等成材之后才能更好地回馈家族。
家族就是这么一步步传承下去的。
不会有人觉得只用一个家族和孝道的名头就能捆绑人家一辈子吧?但凡有本事的人,都不会被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声捆住,人家有的是办法给自己刷名声。
不过尹继善的事情倒也不用弘书来出头,在这次被调来谈判组之前,尹继善就已经很得胤禛重视了,否则也不会考中进士后短短五年时间就做到从五品翰林院侍讲的位置,前途本就是肉眼可见的光明,再加上这次的功劳一跳,恐怕等不到弘书登基,这位就能和尹泰平级。 ↑返回顶部↑
弘书惊诧地睁大眼,一直到人站在太和殿里,眼睛都没有变小多少。
他是第一次来这里。
太和殿本就不是常用之所,就是雍正,也是几月才在太和殿升一次大朝。而正月初一的太和殿筵宴,大概是大清最正式的大型国宴之一,参与者都是内外王公和一二品以上的王公大臣。
咦,不对,怎么看见何国宗他们了?细细一瞧,还真没看错,就是何国宗、徐本、尹继善这群谈判代表团的人,他们十来人站在整个大殿最角落的一张桌子旁。
虽然是角落,但也是太和殿的角落,能混进这里,代表的层次就不一样了。看来这次谈判立下的功劳着实不错啊,何国宗等人最高才不过从四品,可见朝廷对他们这次差事的满意程度。
弘书若有所思,看来他能破格来参加应该也是这次谈判的功劳。
下一瞬,他的这个想法就被亲爹亲自打脸。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朕近日偶感不适,不宜饮酒,今日,就叫六阿哥代朕给众位爱卿敬酒。”
“苏培盛,去给六阿哥斟酒。”
第73章
苏培盛的作用不止是斟酒,还有介绍人,这太和殿里一多半人弘书都只听过爵位或名字,没见过人。
比如这一位。
“这位是简亲王神保住。”苏培盛道。
上一任简亲王是神保住的嫡长兄雅尔江阿,在雍正四年因事被革爵,亲王爵位就落到了身为雅尔江阿十四弟的神保住身上,可谓是典型的天上掉馅饼了。
这一位算辈分和胤禛是一辈的。
“王叔,新年喜乐,您请。”弘书端着杯中甜味大过酒味、估计才酿没几天的酒去敬。
神保住很客气,将杯沿放的略低于弘书:“您客气。”
再比如这一位。
“这位是工部右侍郎尹泰。”苏培盛又额外加了一句,“尹大人之子便是翰林院侍讲尹继善大人。”
噢,原来就是这位啊。弘书恍然大悟,他老早就听过这位的名字和一些事迹,就是没见过本人。
什么事迹呢,说来还是和尹继善有些关系,尹继善乃是尹泰的第五子,庶出,据说尹泰家规极严,虽然他的儿子中只有尹继善一人考中进士得以出仕,但尹泰对尹继善并无任何优容不说,反而更为严厉,动辄叱骂上家法,及至尹继善的生母徐氏,在家的待遇也是严苛到令人发指,时至今日,仍旧穿着如同丫鬟一般每日在正院打帘。
注意,这不是尹继善嫡母故意打压虐待他生母,而是尹泰定的家规。
真的,咱们就是说,在尹继善如此有出息的情况下,也没人要求你必须对他好过嫡子,你有必要这样苛待吗?说句不好听的,你章佳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而百年之后的爵位财产分配朝廷早有律法规定,尹继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过嫡兄去,何况以他的才情和能力,以后的发展未必看得上章佳家的那点家产。你现在把关系处好点,让尹继善和嫡兄多多培养感情,以后人家发达了也能多提携下兄弟和家族不是?
所以就有不少人搞不懂这位尹泰的脑子到底是这么长得,一个满人愣是比大多数汉人家都要迂腐,他们家族但凡能出这么一位有出息的子弟,那必然是要倾注资源在其身上,好好培养联络感情,等成材之后才能更好地回馈家族。
家族就是这么一步步传承下去的。
不会有人觉得只用一个家族和孝道的名头就能捆绑人家一辈子吧?但凡有本事的人,都不会被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声捆住,人家有的是办法给自己刷名声。
不过尹继善的事情倒也不用弘书来出头,在这次被调来谈判组之前,尹继善就已经很得胤禛重视了,否则也不会考中进士后短短五年时间就做到从五品翰林院侍讲的位置,前途本就是肉眼可见的光明,再加上这次的功劳一跳,恐怕等不到弘书登基,这位就能和尹泰平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