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61节(4 / 4)
允禧不太认同,或者说不太理解:“去花楼就算了,朝廷确实有规定官员不得狎妓。但纳妾自古以来就是为了多子多福,怎么会是耻辱之事?”
弘书叹了口气:“禧叔,咱们大清目前有三千多万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吗?”
允禧当然不知道。
弘书也不知道,大清现在人口都统计的不全,别说这种数据了,但他知道那个数字不会好看,史书上可是有过‘无妻者半’这种形容词的:“至少两百万,禧叔,你知道两百万有多少人,京城现在的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你想想,这两百万人要是出一问题,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麻烦?即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也不意味他们带来的麻烦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应该了解男人,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他们会有多躁动,他们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种地吗?不会的,他们没有妻子,没有家,就不会有定性,也不会有牵挂,他们会四处奔逃、偷鸡摸狗,最后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们就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为什么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只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纳妾过多,让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富人纳妾这事,却可以努力努力,起码能让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更少一些。”
允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恐怕有些难,三妻四妾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咱们露出反对这种观念的意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弘书点头:“当然,所以我才没有上来就写硬邦邦的文章告诉大家什么什么是错的,不过是借一些故事让大家意识到,为了子嗣纳一二妾室没什么,但若只是好色而纳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会成为大家的谈资。”
允禧道:“这样倒是没什么,这样的人本来也会被人瞧不起。”
弘书摇头:“那只是一部分爱惜名声的读书人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只会觉得纳妾多的人厉害。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大多数百姓都能像那些爱惜名声的读书人那样想。” ↑返回顶部↑
弘书叹了口气:“禧叔,咱们大清目前有三千多万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吗?”
允禧当然不知道。
弘书也不知道,大清现在人口都统计的不全,别说这种数据了,但他知道那个数字不会好看,史书上可是有过‘无妻者半’这种形容词的:“至少两百万,禧叔,你知道两百万有多少人,京城现在的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一百万。你想想,这两百万人要是出一问题,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麻烦?即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也不意味他们带来的麻烦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应该了解男人,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他们会有多躁动,他们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种地吗?不会的,他们没有妻子,没有家,就不会有定性,也不会有牵挂,他们会四处奔逃、偷鸡摸狗,最后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们就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为什么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只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纳妾过多,让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富人纳妾这事,却可以努力努力,起码能让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更少一些。”
允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恐怕有些难,三妻四妾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咱们露出反对这种观念的意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弘书点头:“当然,所以我才没有上来就写硬邦邦的文章告诉大家什么什么是错的,不过是借一些故事让大家意识到,为了子嗣纳一二妾室没什么,但若只是好色而纳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会成为大家的谈资。”
允禧道:“这样倒是没什么,这样的人本来也会被人瞧不起。”
弘书摇头:“那只是一部分爱惜名声的读书人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只会觉得纳妾多的人厉害。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大多数百姓都能像那些爱惜名声的读书人那样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