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2 / 3)
准确的说,名字也只是一个有助于自己在社会上区别于其他人的代号罢了,本质上姓什么叫什么的确不太要紧。
但他并不认为刘菊花改不改名、换不换名都无所谓。
刘菊花这三个字于她而言,并非是她本真身份的称呼,而是她作为拐卖商品时的代号,其中承载了多少屈辱和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所以,不论改名有多麻烦,郁桥都坚持带她去了。
好在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刘菊花当天就改了新的身份。
不对,准确的说,是换回了原来的身份。
时光已逝,物是人非,刘菊花,不,应该叫邱明华,她拿着新的身份证,心情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平静许多,只是偶然回忆起了什么,面色恍惚了许久。
她看着新身份证的名字,像是回到了当年,回到了十七八岁的自己,渐渐的,眼眶湿润了起来。
郁桥不确定邱明华回安霄县呆多长时间,或许是三五天,或许是一两个月,也或者一年半载,甚至以后都不回来了也不是不可能。
王三柱就很不理解这回事。
“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了,你不让她呆在城里好好颐养天年,放她回那个小村子做什么?”
郁桥望着载着养母回y市而已经远去的车影,笑了笑:“我看上去是不是很不孝顺?”
“是有点。”王三柱在这件事上就很不苟同郁桥,“她吃了那么多苦,老了也该享享福吧?非得跑回那个小村子里吃苦去。她不是你妈吗?你为什么不拦着她?”
郁桥沉默了片刻,道:“她虽然是我的母亲,但她也有母亲。”
三柱愣了下:“她妈不是早去世了吗?”
“如果是你一生在外漂泊,连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你不会后悔和遗憾吗?”
三柱噎住,半天后才唏嘘道:“那倒也是。”
人的一生总是在为青春做的决策买单,邱明华嘴上说不后悔,但谁这辈子能彻底摆脱亲情的羁绊?
当年二王被庆昭帝流放边塞戍守疆土十余年,日日鬼门关中来回闯荡,得战功无数。
他如此卖命,为的不过是一道回京面圣的懿旨。
然而庆昭帝在自不保身被逼退位的当口,下的最后一道圣旨竟是让他永镇边疆,无新帝诏令,不得踏入金鸮关半步。
金鸮关内怀安十九城,是大枫朝的腹地,是新政权的脉搏,是新帝的寝安之所。
二王为庆昭帝卖血卖命却得此下场,怎么能不恨?
如果问庆昭帝,他身为父亲,爱这个二儿子吗?
不爱。也爱。
二王比谁都清楚,庆昭帝嫌恶他出身地位,只因他母妃和母族势弱,也嫌弃他个人资质平庸,所以五个皇子中,他得到父皇的偏爱是最少的。
不然边疆苦寒,庆昭帝也不会派他去戍守。
可即便庆昭帝再漠视他再嫌恶他,最后下的那一道圣旨却保全了他此后长达十五年的安全与自由。
庆昭帝帝权倒台之时,其实并非一丝翻盘的希望都没有。
彼时二王闻怀京政变,带着手下三十八万大军盘踞在金鸮关外长达八个月。 ↑返回顶部↑
但他并不认为刘菊花改不改名、换不换名都无所谓。
刘菊花这三个字于她而言,并非是她本真身份的称呼,而是她作为拐卖商品时的代号,其中承载了多少屈辱和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所以,不论改名有多麻烦,郁桥都坚持带她去了。
好在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刘菊花当天就改了新的身份。
不对,准确的说,是换回了原来的身份。
时光已逝,物是人非,刘菊花,不,应该叫邱明华,她拿着新的身份证,心情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平静许多,只是偶然回忆起了什么,面色恍惚了许久。
她看着新身份证的名字,像是回到了当年,回到了十七八岁的自己,渐渐的,眼眶湿润了起来。
郁桥不确定邱明华回安霄县呆多长时间,或许是三五天,或许是一两个月,也或者一年半载,甚至以后都不回来了也不是不可能。
王三柱就很不理解这回事。
“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了,你不让她呆在城里好好颐养天年,放她回那个小村子做什么?”
郁桥望着载着养母回y市而已经远去的车影,笑了笑:“我看上去是不是很不孝顺?”
“是有点。”王三柱在这件事上就很不苟同郁桥,“她吃了那么多苦,老了也该享享福吧?非得跑回那个小村子里吃苦去。她不是你妈吗?你为什么不拦着她?”
郁桥沉默了片刻,道:“她虽然是我的母亲,但她也有母亲。”
三柱愣了下:“她妈不是早去世了吗?”
“如果是你一生在外漂泊,连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你不会后悔和遗憾吗?”
三柱噎住,半天后才唏嘘道:“那倒也是。”
人的一生总是在为青春做的决策买单,邱明华嘴上说不后悔,但谁这辈子能彻底摆脱亲情的羁绊?
当年二王被庆昭帝流放边塞戍守疆土十余年,日日鬼门关中来回闯荡,得战功无数。
他如此卖命,为的不过是一道回京面圣的懿旨。
然而庆昭帝在自不保身被逼退位的当口,下的最后一道圣旨竟是让他永镇边疆,无新帝诏令,不得踏入金鸮关半步。
金鸮关内怀安十九城,是大枫朝的腹地,是新政权的脉搏,是新帝的寝安之所。
二王为庆昭帝卖血卖命却得此下场,怎么能不恨?
如果问庆昭帝,他身为父亲,爱这个二儿子吗?
不爱。也爱。
二王比谁都清楚,庆昭帝嫌恶他出身地位,只因他母妃和母族势弱,也嫌弃他个人资质平庸,所以五个皇子中,他得到父皇的偏爱是最少的。
不然边疆苦寒,庆昭帝也不会派他去戍守。
可即便庆昭帝再漠视他再嫌恶他,最后下的那一道圣旨却保全了他此后长达十五年的安全与自由。
庆昭帝帝权倒台之时,其实并非一丝翻盘的希望都没有。
彼时二王闻怀京政变,带着手下三十八万大军盘踞在金鸮关外长达八个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