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2 / 3)
“臣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想起了何人?”萧贞观警觉道,“不会因着京中来人,让你想起了,傅缙?”
“也差不多。”
姜见黎的话令萧贞观大惊失色,“你想起傅缙做什么?你不是说你……”
“臣并不是想起了太仓令本人,臣是想起了一个来日或许会顶替太仓令的人。”
姜见玥越说,萧贞观越糊涂,“顶替傅缙?”
“主上还记得那位谈郎君吗?”
“你提他做什么?”
“主上不觉得他的出现,十分巧合,又十分怪异吗?”姜见黎说,“他自称是四处行医的郎中,可是他那样子,哪里像是行走于乡间的,说是哪个高门里头养尊处优的小郎君的也不为过。”
“你究竟想说什么?”
“臣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谈郎君,今日见到了梁郡守,才恍然大悟,主上觉不觉得谈郎君同梁郡守有几分相似?”
“你是说,他是梁述泉的儿子?”
“不是儿子,也是亲眷。”萧贞观笃定道。
“若是梁述泉之子,他这个儿子倒是同他不大相似,”萧贞观感叹道,“比他有善心。”
姜见黎张了张口,笑了一声,听着有些讽刺,“主上的眼神,似乎一直都不大好。”
萧贞观忽然笑了出来,“朕同你说笑呢,朕明白你的意思,你在提醒朕,梁家醉翁之意不在酒,盯着朕身侧的位置呢,不过朕难道在你眼中就如此好蒙骗?”
“臣瞧着陛下见到谈郎君时,还是挺开心的。”
“你便是对他如此看不惯?”萧贞观似乎乐见其成,“要不朕派人将他寻来,你同他谈一谈,或许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不必了。”姜见黎作势要走,萧贞观急忙上前拦住,“行了,不同你说笑了,司农寺送来的那一车瓜,你打算如何处置?”
第一百二十九章
司农寺万作园送来的一车瓜,叫做南瓜,是从东南海上传过来的东西,姜见黎得到种子以后,在万作园种了一年多,去岁种的一片几乎连花都没开过就全部死于干旱,直到江宁郡主许清如回京后给了她一份种植要义,她才磕磕绊绊地找到了些护养南瓜的法子。
第一年,南瓜结的不多,且个头也都不算大,按照许清如留下的经验,南瓜大面积结果应当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南北略有差异,这才六月中旬,要不是她不想错过此次赈灾的机会,这些南瓜还能在地里再长上旬月,或许能长得再壮实些,个头再大些。
可是时间紧迫,她等不了那么久了,也只能委屈这些瓜早早地离开藤曼,来到这里。
姜见黎独自待在存放赈灾粮的粮库里,身边堆着五六筐南瓜,她将这几筐南瓜一筐一筐倾倒在地,将南瓜一个一个摊开翻来覆去的检查。许清如告诉它,南瓜可作备荒作物,在大晋境内广推种植,但前提是,百姓得接受这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她打算趁此机会将南瓜用于赈灾,让百姓知晓此物灾时能饥,如此一来,用作赈灾的南瓜便不能出任何差错,若是吃伤了人,令百姓谈其色变,日后再想推广种植便不会容易。
姜见黎检查得尤为仔细,凡是表皮上又坑洼的,都被她捡拾到了一旁,几筐南瓜捡拾下来,能用得上的约莫只剩下了八成。
比她想象的略好些,何况捡拾出来的南瓜也并非是坏的烂的,只是从外头看上去长得有瑕疵而已,这些应当也能吃,她打算带回草庐试一试。
将南瓜重新归整好,被捡拾出来的恰好能装一筐,南瓜个头不大,但堆在一起重得很,仿佛时石头垒出来的,姜见黎尝试将它提起,南瓜却纹丝不动,没法子,只凭她自己时无法将这一筐南瓜运回的,她打算唤一名左武卫来帮她。
粮仓外就有左武卫看守,每一个时辰轮一次岗,眼下大约正式换岗之时,姜见黎走出粮仓后,发现外头一个人也没有。想了想,决定亲自往距离粮仓不愿的营房走一趟,寻个瞧着靠谱的,免得再路上毛手毛脚,磕坏了她的南瓜。
从粮仓前往营房,要经过一纵一横两条巷子,姜见黎只识得营房的大致方位,走到岔路口,忽然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返回顶部↑
“想起了何人?”萧贞观警觉道,“不会因着京中来人,让你想起了,傅缙?”
“也差不多。”
姜见黎的话令萧贞观大惊失色,“你想起傅缙做什么?你不是说你……”
“臣并不是想起了太仓令本人,臣是想起了一个来日或许会顶替太仓令的人。”
姜见玥越说,萧贞观越糊涂,“顶替傅缙?”
“主上还记得那位谈郎君吗?”
“你提他做什么?”
“主上不觉得他的出现,十分巧合,又十分怪异吗?”姜见黎说,“他自称是四处行医的郎中,可是他那样子,哪里像是行走于乡间的,说是哪个高门里头养尊处优的小郎君的也不为过。”
“你究竟想说什么?”
“臣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谈郎君,今日见到了梁郡守,才恍然大悟,主上觉不觉得谈郎君同梁郡守有几分相似?”
“你是说,他是梁述泉的儿子?”
“不是儿子,也是亲眷。”萧贞观笃定道。
“若是梁述泉之子,他这个儿子倒是同他不大相似,”萧贞观感叹道,“比他有善心。”
姜见黎张了张口,笑了一声,听着有些讽刺,“主上的眼神,似乎一直都不大好。”
萧贞观忽然笑了出来,“朕同你说笑呢,朕明白你的意思,你在提醒朕,梁家醉翁之意不在酒,盯着朕身侧的位置呢,不过朕难道在你眼中就如此好蒙骗?”
“臣瞧着陛下见到谈郎君时,还是挺开心的。”
“你便是对他如此看不惯?”萧贞观似乎乐见其成,“要不朕派人将他寻来,你同他谈一谈,或许能化干戈为玉帛呢?”
“不必了。”姜见黎作势要走,萧贞观急忙上前拦住,“行了,不同你说笑了,司农寺送来的那一车瓜,你打算如何处置?”
第一百二十九章
司农寺万作园送来的一车瓜,叫做南瓜,是从东南海上传过来的东西,姜见黎得到种子以后,在万作园种了一年多,去岁种的一片几乎连花都没开过就全部死于干旱,直到江宁郡主许清如回京后给了她一份种植要义,她才磕磕绊绊地找到了些护养南瓜的法子。
第一年,南瓜结的不多,且个头也都不算大,按照许清如留下的经验,南瓜大面积结果应当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南北略有差异,这才六月中旬,要不是她不想错过此次赈灾的机会,这些南瓜还能在地里再长上旬月,或许能长得再壮实些,个头再大些。
可是时间紧迫,她等不了那么久了,也只能委屈这些瓜早早地离开藤曼,来到这里。
姜见黎独自待在存放赈灾粮的粮库里,身边堆着五六筐南瓜,她将这几筐南瓜一筐一筐倾倒在地,将南瓜一个一个摊开翻来覆去的检查。许清如告诉它,南瓜可作备荒作物,在大晋境内广推种植,但前提是,百姓得接受这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她打算趁此机会将南瓜用于赈灾,让百姓知晓此物灾时能饥,如此一来,用作赈灾的南瓜便不能出任何差错,若是吃伤了人,令百姓谈其色变,日后再想推广种植便不会容易。
姜见黎检查得尤为仔细,凡是表皮上又坑洼的,都被她捡拾到了一旁,几筐南瓜捡拾下来,能用得上的约莫只剩下了八成。
比她想象的略好些,何况捡拾出来的南瓜也并非是坏的烂的,只是从外头看上去长得有瑕疵而已,这些应当也能吃,她打算带回草庐试一试。
将南瓜重新归整好,被捡拾出来的恰好能装一筐,南瓜个头不大,但堆在一起重得很,仿佛时石头垒出来的,姜见黎尝试将它提起,南瓜却纹丝不动,没法子,只凭她自己时无法将这一筐南瓜运回的,她打算唤一名左武卫来帮她。
粮仓外就有左武卫看守,每一个时辰轮一次岗,眼下大约正式换岗之时,姜见黎走出粮仓后,发现外头一个人也没有。想了想,决定亲自往距离粮仓不愿的营房走一趟,寻个瞧着靠谱的,免得再路上毛手毛脚,磕坏了她的南瓜。
从粮仓前往营房,要经过一纵一横两条巷子,姜见黎只识得营房的大致方位,走到岔路口,忽然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