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傍晚,一匹从竹州城郊匆匆赶回的白马与夏侯汾同时到达了驿站。
  “少卿,下官回来送今日敛葬的名册。”
  来人是夏侯汾手下的文吏,也是他极为信任的心腹之一。因着姜见黎的提醒,夏侯汾在安排文吏时,尽量在其中安插从京城带来的人手,与竹州府衙的文吏暗成制约之势,以免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他却一无所知。
  夏侯汾一遍往驿站内走,一边问道,“今日行事可还顺利?”
  文吏朝夏侯汾拱手,“回少卿,一切顺利,”话是这么说,但是文吏抬手时,借着名册的遮掩,暗中给夏侯汾递了个暗号,夏侯汾恰好瞧见,心下一沉,暗道姜见黎所料无差,到底是出了事。
  还是出了一件不能伸张的事。
  夏侯汾佯装出一副满意之色,“不错,不错,有邹刺史和竹州府衙的鼎力相助,看来再有不出一日的时间,陛下交代的事便能够全部解决了,来,你过来同我好生说一说,今日收敛亲眷尸骸时,那些百姓的情形如何?”
  “百姓们见了亲眷的尸骸自是悲伤不已,但他们也知晓该让遗体早日入土安……”二人一边往堂内走,一边闲聊,途中遇上几次驿站的官吏,夏侯汾都和善地点头微笑,对他们的暗中打量心知肚明,却视若无睹。
  入了堂,夏侯汾吩咐差役上一壶新茶,“你从城外从匆匆赶回来,一会儿还要赶回去,也是辛苦你了,坐下略歇歇,喝杯茶再走。”
  “下官谢少卿体谅。”
  二人继续闲聊,提到遭遇山火的几座山头,夏侯汾还适时发出几声惋惜的叹息,“也是天不随人愿啊,那几座山头也不知过多少年才能恢复如初……”
  “少卿,德阳郡上下如此齐心协力,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从此次天灾中恢复过来,您宽宽心。”
  正说着,新茶上了来,差役放下茶时顺口问道,“少卿还有何其他吩咐?”
  “无了,你先下去吧。”
  “是。”差役贴心地将房门阖上。
  二人静默两息,文吏面上的淡然从容顿时一扫而光,急切地想要开口,却见夏侯汾抬手做了个下压的动作,冲他摇了摇头,继续笑呵呵地开口,“也是,此事自有梁郡守、邹刺史他们操心,我等做好陛下吩咐的事儿便好了。”紧接着,夏侯汾又问还有几处村庄没有收敛完毕,以及明日几时能够收敛完之类的问题,文吏都一一回答了,大约过了一炷香,外头才传来极轻微的动静。
  文吏瞪圆了双眼,夏侯汾这才将脸上的笑意一收,朝他招手,“近前回话,究竟出了何事,可以说了。”
  文吏战战兢兢上前,附在夏侯汾耳边道,“少卿,今日收敛的骸骨,有异!”
  夜幕降临,萧贞观用完晚膳后,拿着蒲扇来到院子里纳凉。院子里放置了一张躺椅,还是邹茂庭派人送来的。
  这位邹刺史其实送了不少东西过来,但是只有这张躺椅被萧贞观留下了,她记得姜见黎那个长安京郊的庄子里也有这么一张躺椅,留下这个,必然是合姜见黎的心意的。
  的确很合。
  自从躺椅被送过来,姜见黎每日用完晚膳都会躺在躺椅上观天纳凉,有时候一躺就是一两个时辰。
  躺在院子里真有那么舒服?
  萧贞观好奇了许多日,但从未与姜见黎争抢过那张躺椅,今日也是一时兴起,她想瞧瞧当姜见黎发现自己素日里的位置被她占了后,会是个什么反应。
  然而萧贞观在椅子上躺了许久,漆黑的夜空都快被她灼灼的目光盯出一个洞,姜见黎都没出现。
  “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萧贞观转着蒲扇嘟囔了一句。
  “不好看的话,主上在这里躺这么久作甚?”姜见黎冷不丁从后头冒出来,惊得萧贞观手中的蒲扇都落了地。
  “你在朕身后站了多久?”萧贞观心有余悸。
  姜见黎俯身从地上拾起扇子,拍了拍上头沾上的尘土,“没多久,刚出来,”说着又补充了一句,“是青菡说主上在院子里躺了太久,想请臣唤您回屋。”
  萧贞观别过脸去,“不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