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么说,你早就知道了此事?”萧贞观冷静了几息才开口,“你……”
  你什么?你愿不愿愿意?你是不是喜欢傅缙?
  萧贞观问不出口,她压根就不想问。
  “此事,太上皇那日同臣说过。”
  “那你是如何回答的?”
  姜见黎注视着萧贞观,“陛下希望臣如何回答?”
  “你遵从自己的本心,告诉朕,你喜不喜欢傅缙?”萧贞观的双手有些发抖,为了不让姜见黎瞧出来,只好交叠着压在案几下。
  “陛下希不希望臣喜欢太仓令?”
  萧贞观闻言,心底涌起一股酸涩,比吃到了还没成熟的杏子还要酸,酸得她眼眶发热,她觉得姜见黎多少是喜欢的,但是因为她从前对傅缙的态度,所以姜见黎又不敢喜欢,故而有此一问。
  她不敢直视姜见黎的眼睛,因为方才无意中瞥过时,匆匆一眼,她就从她的某种看到了期待与紧张。
  姜见黎在期待什么?又在紧张什么?
  “若是你……,朕会将傅缙的名册还回去,”萧贞观一开口就被莫名的不甘所淹没,她无法深究,继续说道,“朕会给你们赐婚,还会,还会赐你一品夫人爵位,就像皇祖母少时承诺祖母的那样。”
  萧贞观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么说,但是她就是这么说了。
  姜见黎听了这话怔愣片刻,随意低下头,强掩失落,半是玩笑半是自嘲地说,“凤临女帝最后可没赐得成……”
  萧贞观当然知道皇祖母最后没赐得成,因为她祖母的名号不是赐的,而是册封的,那不一样,镇国晋宁夫人,是超品,位比中宫。
  萧贞观对姜见黎的失落感到困惑,但是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姜见黎一直图谋翊王爵位,而今她要给她的一品夫人爵位终究比不上翊王爵位,但是除此以外,她不知还能给她什么,只好安慰道,“朕会会好好给你选个封地。”
  “那么,臣该谢恩吗?”姜见黎问。
  萧贞观张了张口,恰好尚书令来了,打断了她即将要说的话,其实她也不知还能说什么,于是只得先放姜见黎离开。
  第一百二十章
  火起于德阳郡,祸亦起于德阳郡。德阳乃是萧贞观登基前的封地,蜀中诸郡,唯有德阳失火,天降灾祸示警于晋的流言再度甚嚣尘上。
  五日过去了,德阳的山火还是没有能够扑灭,消息传至四海,天下皆知,长安的大街小巷里不知何时起了流言,说什么“业火昭昭,兴于西南,贞观之道,天灾无尽”,流言直指萧贞观的昭兴朝天灾不断,是她德不配位。
  观政殿的早朝上,文武百官已经就这流言吵过一通,官员大抵分为三派,一派认为这是有心之人故意散播,想要趁机动摇大晋的天下,应当彻查严惩,杀鸡儆猴;一派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刻派遣钦差前往德阳郡赈灾,顺势调查山火实情,稳住民心,只要山火扑灭,赈灾得力,流言就可不攻自破;还有一派秉持中庸之道,并不发表任何意见。
  看着比菜市口还要热闹的早朝,萧贞观仿佛又回到了去岁大灾连绵的那段时日,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无论地下官吏如何叫骂吵嚷,她都能岿然不动。
  等到他们吵完了,她才开口,“诸位所言,朕觉得都很有道理,流言从何而起,自然是要查的,但是正如谭御史所言,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赈灾,扑灭山火,所以朕决意任命尚书令为赈灾主使,担任钦差一职,前往德阳郡。”
  此言一出,满朝官吏都被镇住。
  许多人都从身边同僚的眼中看到了同自己一样的困惑,尚书令?让年过耳顺还有两年就要致仕的尚书令大老远跑去蜀中赈灾?
  萧贞观故意不发话,等到底下群臣缓过神来,才一锤定音,“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中书尽快拟定诏书,退朝。”
  群臣山呼万岁,恭送圣驾。
  出了观政殿,萧贞观急匆匆地往后头勤政殿地方向走,等过了观政门她才开口,“说吧,何事如此着急?”
  她之所以这么急着下朝,就是瞧见了青菡在高台廊柱后头急得团团转地身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