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萧贞观随即又想到了天意,此事不大正常,但是的的确确发生了,如此便可算作异象,前朝那些官吏,怕又是会拿此事大做文章。
做便做吧,萧贞观疲倦地想,山火能快点被扑灭就好。
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姜见黎在端阳节过后的第二日才从夏侯汾口中得知。昨日她随御驾回京后,天色已晚,就回王府住了一晚,打算第二日再出城回司农寺,结果就接到了司农寺蔡正卿派人递的话,要她立刻回皇城司农寺,说有要事要商议。
等到了司农寺,才发现司农寺五品以上的官吏都汇聚一堂,彼时蔡正卿尚未到议事堂,她悄悄向夏侯汾打听究竟出了何事,夏侯汾告诉她,德阳郡竹州发生了山火。
听闻此事后,姜见黎下意识的反应是,德阳郡?那不是萧贞观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吗?蜀中多少年没发生过山火了,怎么偏在此时发生了山火?
夏侯汾还告诉她,陛下对此事十分看重,打算从京中调派禁卫前往竹州。
姜见黎忽然就猜到了蔡正卿今日议事的目的,倘若萧贞观当真要派禁卫前往蜀中,那么必定需要一个能主使之人一同前往,此人会身负赈灾与调查灾祸的两大重任,而司农寺十有八九得出一个副手跟随主使一同前往赈灾,今日怕是要定下何人担任副使。
果然不出所料,蔡叔培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在今日召集众人议事。
姜见黎本就愁得慌,眼下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端阳节那一日,太上皇的人将她引去明定塔,她一进塔中,就发现傅缙也在,而傅缙见到她进来后,神色顷刻间变得格外奇怪。大约是怕萧贞观发现,所以太上皇没有话里话外地绕弯子,单刀直入地就对她发问,问她愿不愿嫁给傅缙。
当时她一头雾水,在她看来,傅缙是太上皇瞩意地皇夫人选,而今却问她愿不愿嫁傅缙,她要是嫁了傅缙,萧贞观怎么办?皇夫之位,何人来坐?
姜见黎以为太上皇是在试探她,不免觉得好笑,但是接下来太上皇又十分严肃地将一样东西交给了她,那是一张对折的白宣,她不明所以地打开看了,下一刻,寒意从脚底升起爬满全身,而后,太上皇又问了她一回,愿不愿嫁给傅缙。
她知道,在太上皇拿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她就没得选了。
太上皇很满意她的识时务,同时目光之中又潜藏了点可惜的意味,不过她都没心思去猜测了,因为她手中的东西被太上皇收了回去,太上皇告诉傅缙,她刚才看到的,是她的嫁妆,傅缙不疑有他。
嫁妆?呵,太上皇是在威胁她,只有她嫁给傅缙,这样能定她罪,取她命,让她这些年来所有的经营筹谋都毁于一旦的东西,才会交到她手中。
所以她果断同意了,不过,同意了就不能反悔吗?
她可不是个愿意受人胁迫的性子,哪怕那个人是太上皇,是当朝天子的父亲。
只是想要不被胁迫,她就需要重新设下一场局,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现在,这个机会好像来了。
萧贞观因为德阳郡山火的事愁眉不展,两日都不曾合过眼,偏在此事,太上皇忽然驾临了太极宫。
青菡入殿通报时,萧贞观正在为赈灾的主使人选而犹豫不决,听闻父亲过来,急忙抽取出一张白宣,笔走龙蛇地在上头写下了几个名字,这几个都是她觉得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官吏。
写好后,太上皇也走到了御案前,低头附身看了一会儿,才开口,“吾儿还在为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担忧?”
萧贞观将白宣调了个方向,问道,“阿耶以为,若要从中择一为主使担任钦差,这几人谁更合适?”
太上皇却并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将白宣往萧贞观一侧推了推,“这几人皆可,此事吾儿自己决定吧,德阳郡曾是你的封地,你希望何人去查,便派何人前往,阿耶今日过来,是有另一件事想同你商议。”
“何事?”萧贞观疑惑道。
“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嫁娶之事。”
萧贞观愣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听岔了,“阿耶是要儿在此事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是,”她微微停顿,想要竭力压制心底的怒气,却怎么都压制不了,“可是阿耶,这个节骨眼上,不应当以国事为重吗?德阳郡大火至今不曾扑灭,蜀中每日传来的急报里,死亡的百姓于失踪的百姓人数每一日都在增多,蜀中人心惶惶,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看着儿,看着儿会怎么处置此事,儿又不曾下诏停止择婿,等德阳郡的事平息,儿自会令礼部择吉日举行面选,阿耶非要在这个时候逼儿做出一个选择吗?!”
言语之中,不乏质问之意,殿中的宫人不禁将头垂得更低。
青菡见这情形不对,立刻带着满殿的宫人退了出去。
等到殿中只剩下父女二人,太上皇才看着双目泛红的幺女,笑呵呵地对她道,“吾儿误会了,阿耶此次前来,并非是要同你谈论择婿之事。” ↑返回顶部↑
做便做吧,萧贞观疲倦地想,山火能快点被扑灭就好。
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姜见黎在端阳节过后的第二日才从夏侯汾口中得知。昨日她随御驾回京后,天色已晚,就回王府住了一晚,打算第二日再出城回司农寺,结果就接到了司农寺蔡正卿派人递的话,要她立刻回皇城司农寺,说有要事要商议。
等到了司农寺,才发现司农寺五品以上的官吏都汇聚一堂,彼时蔡正卿尚未到议事堂,她悄悄向夏侯汾打听究竟出了何事,夏侯汾告诉她,德阳郡竹州发生了山火。
听闻此事后,姜见黎下意识的反应是,德阳郡?那不是萧贞观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吗?蜀中多少年没发生过山火了,怎么偏在此时发生了山火?
夏侯汾还告诉她,陛下对此事十分看重,打算从京中调派禁卫前往竹州。
姜见黎忽然就猜到了蔡正卿今日议事的目的,倘若萧贞观当真要派禁卫前往蜀中,那么必定需要一个能主使之人一同前往,此人会身负赈灾与调查灾祸的两大重任,而司农寺十有八九得出一个副手跟随主使一同前往赈灾,今日怕是要定下何人担任副使。
果然不出所料,蔡叔培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在今日召集众人议事。
姜见黎本就愁得慌,眼下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端阳节那一日,太上皇的人将她引去明定塔,她一进塔中,就发现傅缙也在,而傅缙见到她进来后,神色顷刻间变得格外奇怪。大约是怕萧贞观发现,所以太上皇没有话里话外地绕弯子,单刀直入地就对她发问,问她愿不愿嫁给傅缙。
当时她一头雾水,在她看来,傅缙是太上皇瞩意地皇夫人选,而今却问她愿不愿嫁傅缙,她要是嫁了傅缙,萧贞观怎么办?皇夫之位,何人来坐?
姜见黎以为太上皇是在试探她,不免觉得好笑,但是接下来太上皇又十分严肃地将一样东西交给了她,那是一张对折的白宣,她不明所以地打开看了,下一刻,寒意从脚底升起爬满全身,而后,太上皇又问了她一回,愿不愿嫁给傅缙。
她知道,在太上皇拿出这样东西的时候,她就没得选了。
太上皇很满意她的识时务,同时目光之中又潜藏了点可惜的意味,不过她都没心思去猜测了,因为她手中的东西被太上皇收了回去,太上皇告诉傅缙,她刚才看到的,是她的嫁妆,傅缙不疑有他。
嫁妆?呵,太上皇是在威胁她,只有她嫁给傅缙,这样能定她罪,取她命,让她这些年来所有的经营筹谋都毁于一旦的东西,才会交到她手中。
所以她果断同意了,不过,同意了就不能反悔吗?
她可不是个愿意受人胁迫的性子,哪怕那个人是太上皇,是当朝天子的父亲。
只是想要不被胁迫,她就需要重新设下一场局,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现在,这个机会好像来了。
萧贞观因为德阳郡山火的事愁眉不展,两日都不曾合过眼,偏在此事,太上皇忽然驾临了太极宫。
青菡入殿通报时,萧贞观正在为赈灾的主使人选而犹豫不决,听闻父亲过来,急忙抽取出一张白宣,笔走龙蛇地在上头写下了几个名字,这几个都是她觉得可以担当此重任的官吏。
写好后,太上皇也走到了御案前,低头附身看了一会儿,才开口,“吾儿还在为德阳郡发生山火的事担忧?”
萧贞观将白宣调了个方向,问道,“阿耶以为,若要从中择一为主使担任钦差,这几人谁更合适?”
太上皇却并不回答这个问题,他将白宣往萧贞观一侧推了推,“这几人皆可,此事吾儿自己决定吧,德阳郡曾是你的封地,你希望何人去查,便派何人前往,阿耶今日过来,是有另一件事想同你商议。”
“何事?”萧贞观疑惑道。
“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嫁娶之事。”
萧贞观愣了一会儿,以为自己听岔了,“阿耶是要儿在此事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是,”她微微停顿,想要竭力压制心底的怒气,却怎么都压制不了,“可是阿耶,这个节骨眼上,不应当以国事为重吗?德阳郡大火至今不曾扑灭,蜀中每日传来的急报里,死亡的百姓于失踪的百姓人数每一日都在增多,蜀中人心惶惶,全天下的眼睛都在看着儿,看着儿会怎么处置此事,儿又不曾下诏停止择婿,等德阳郡的事平息,儿自会令礼部择吉日举行面选,阿耶非要在这个时候逼儿做出一个选择吗?!”
言语之中,不乏质问之意,殿中的宫人不禁将头垂得更低。
青菡见这情形不对,立刻带着满殿的宫人退了出去。
等到殿中只剩下父女二人,太上皇才看着双目泛红的幺女,笑呵呵地对她道,“吾儿误会了,阿耶此次前来,并非是要同你谈论择婿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