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难道是萧贞观授意?
  于是她起身随宫人离开,在宫人的引导下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了一座高塔前。
  “请寺丞入内。”
  “我好像从未见过你,你是哪一殿的宫人?”姜见黎问。
  宫人摇了摇头,“姜寺丞入塔便知。”
  姜见黎抬头,这是一座七宝塔,每一层塔檐上都悬了铜铃,眼下四面无风,铜铃一动不动,笔直地垂在那里,她心头爬过一阵敏锐的怪异,转身欲走,忽然鬼魅一般的影子飘到了跟前。
  是萧家的暗卫。
  塔内的人不是萧贞观,但是她知晓是谁了。
  萧贞观离了宴席,漫无目的地在四周游逛,逛了许久也不曾等到她想等的人。
  不对啊,姜见黎能在席间待这么久?
  她不禁怀疑是自己遗漏了什么,正欲让青菡找个宫人去引姜见黎出来,结果一转身就瞧见姜见黎从另一头过来了。
  “咳咳。”萧贞观故意出声,哪知姜见黎脚下步履不停,只分了个轻飘飘的眼神给她,就继续往前回席上去了。
  萧贞观的呼吸一凝,气得咬牙切齿,“青菡!”
  “陛下,”吴大监急匆匆赶来,打断了萧贞观的话,萧贞观看他急得满头大汗,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第一百一十八章
  昭兴二年的端阳节,比三月的春游宴还不太平。
  吴大监送来的是蜀中急报,此急报为一封请罪奏疏,德阳郡郡守梁述泉在奏疏中称其治下德阳郡竹州发生山火,大火已经连着烧了五日,至今未曾平息,失踪人数已逾百人,死亡人数难计。
  萧贞观看着梁述泉的急奏,差点把上头 “死亡人数不详”几个字盯出洞来。去岁雪灾、水灾、旱灾接连不停,还不容易消停了小半年,如今蜀中又发生了火灾,还是她曾为公主之时的封地德阳郡,真是漏雨的屋子才堪堪修好就又被暴风把屋顶给掀开了。
  上天莫不是真的觉得她德不配位,所以她登基之后,大晋的百姓才一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觑着萧贞观阴晴不定的脸色,吴大监紧张地问,“陛下,传急奏的人就在外头,可要召见?”
  不远处传来阵阵欢呼声,萧贞观想起了方才竞争激烈的龙舟赛,在明定池的那一头,长安百姓还在乘兴游乐,若在此刻将德阳发生山火的事通晓群臣,流言必当一触即发,她闭了闭眼,将急奏攥紧,低声道,“先不要声张,等朕返回宫中再行定夺!”
  来回踱步了许久,直至面上再也看不出焦躁之色,萧贞观才回到席中。
  宴上,太上皇正同尚书令闲话,见到萧贞观回来,他笑意不减地问,“方才听尚书令言,择选的名册已经送去勤政殿了,不知吾儿看过不曾?”
  萧贞观端起杯盏浅浅抿了一口,心不在焉地回道,“还不曾。”
  “陛下日理万机,此事说急也不急,”尚书令打了个圆场,笑呵呵地说,“陛下以国事为重,是我大晋之福。”
  太上皇却练练摇头,注视着萧贞观,一副慈父模样,“此事不仅是吾儿终身大事,也是大晋国事,吾儿千万得上一上心。”
  萧贞观本来就被德阳郡地事搅得心烦意乱,面上的平静都是压抑出来的,听了太上皇的话后,心中烦躁更甚,忍不住刺道,“既是国事,儿岂能不上心的,只是不知此次择选,遵循的是何年的规制?”
  “何年的规制?”太上皇不解,“这是何意?”
  萧贞观露出一抹浅笑,“我大晋历代甄选后宫,最终入选之人虽从未有过定数,但是也并未有过只择一人的先例,阿耶以为,儿该选几人呢?”
  不仅太上皇,连苏后也被萧贞观一番话噎住了,这夫妇二人对视一眼,难得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无奈二字,一时之间竟谁都答不上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