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3)
“也不知道这女帝选秀有何不同之处?”
“当然不同,参选的都是男的啊!”
“这还要你说!哎不对,这也难说,毕竟凤临皇帝她……没准咱这位新帝不喜欢男人呢?”
“可诏书上说,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儿郎上报州郡啊!”
“哦,是吗?那你说,咱们小皇帝这回,会选几个皇夫啊……”
听墙角,尤其听的还是天子之事,这让金管事心下惴惴,他人不住压低了声音提醒,“黎娘子若是对此事有兴趣,可去皇榜处一观。”
言下之意是,就不要在此听市井里头的议论了,免得听到什么大不敬之言。
姜见黎却继续往前走,只回了一句,“不感兴趣。”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五月五,端阳节。按照历代的惯例,这一日天子将率百官亲临长安西南郊的明定池,明定池由三条水系交叉汇聚而成,与凤仪年间凿通南北的运河相连,占地极为广袤,有十多个楚州紫金池那么大,因而虽叫做“池”,其实是一个湖泊,还是一个人工凿成,历经十朝的湖泊。
下令开凿此湖的人,是大魏新安帝,新安帝下诏建此湖,原是为在长安训练水师,只是长安地处中原,水师在战斗之时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何况新安一朝内外皆安,久无战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训练水师,却没什么可用之处,因而此湖建成后不久,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用处,成了又一处大型的皇家园林。
关陇萧氏得天下后,高祖皇帝每岁端阳节都会率领百官群臣来到明定池,观看由中央十六卫军进行的赛龙舟,此后,这一惯例便传了下来,俨然成了皇家的一种习俗。
到了这一日,明定池会向百姓开放半个湖,天子率领群臣在东半湖观看,百姓便可携家带口在西半湖观看,也算与民同乐。
当然,明定池上的龙舟赛,也并非一年不落,年年举办的,譬如多灾多难的昭兴元年就没有举办定明池端阳龙舟赛。
有了春游宴在前,上个月礼部给萧贞观上呈举办龙舟赛的章程时,她一度想要取消今岁的龙舟赛,总是隐隐担忧端阳那一日,百官齐聚之时,又会发生什么意外。
奏疏被她留中不发,在御案上搁了长达一旬的时间,礼部商尚书是今岁刚接任的,自她接任尚书以来,还不曾主办过什么大典,端阳节这个龙舟赛若是要办,那可以算作头一桩,新官上任,难免紧张,她暗示了萧贞观三四回,都没得到什么回复,她甚至忍不住怀疑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萧贞观,眼看端阳节步步紧逼,若是再没个确切的说法,就来不及准备了,商尚书只能委婉地请尚书令前去试探一番。
各州郡已经将符合选婿条件的男子尽数上呈给了礼部,尚书令借着这个由头,将画像名册亲自给萧贞观送了过来。
尚书令年逾耳顺,也没几年就要致仕了,萧贞观给他免了礼,赐了座,“这些事儿尚书令让底下的人去做便好,眼看天渐渐热了,您何必辛苦亲自走这一趟。”
“陛下择婿之事乃我朝第一等的大事,关乎国本,老臣岂敢言辛苦,”尚书令将名册交给青菡,“这些州郡递上来的名册,已经被礼部又筛过了一遍,余下的这些,老臣一个一个亲自看了,皆是品行端正、德才兼备之子,陛下若有空,可好好过目,再择中意之人入京面选。”
萧贞观无奈地一晒,这与前朝选秀又有何差别……
尚书令老神在在,点到为止,捋着白花花的胡子谈起了另一件事,“不知陛下对今岁的端阳节龙舟赛,有何想法?”
萧贞观早就想好了说辞,叹了一口气,“尚书令,这龙舟赛就非办不可?朕是觉得,朕方登基,合该专心政务,举办一次耗费的人力物力良多,去岁天下多灾,眼看民力才刚刚恢复过来,朕哪里能只顾着此等游乐之事。”
“陛下体谅百姓民生,是我大晋之福气,但端阳龙舟赛乃高祖皇帝所定,已久成传统,不可轻易废绝啊,何况端阳之日,长安百姓可携家带口前往观看,是与民同乐的大好时机,且参与比赛的队伍皆由中央府卫组成,龙舟赛上,百舸争流,亦是向百姓展示我大晋禁军风貌的难得机会。”
萧贞观明白了,此龙舟赛,并非单纯的只是一场宴乐,它可以用来震慑人心,也可以用来收揽民心,更可以用来鼓舞军心。
“那便依照以往的惯例举办吧。”
“是。谨遵陛下圣令。”
尚书令脚步刚健地离开了勤政殿,留下萧贞观一个人对着名册头疼。
姜见黎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过皇城了,上一回回皇城地时候,还是在万方楼听到萧贞观下诏择婿的时候。
那一天傍晚时分,她从司农寺出来就遇上了青菡,青菡看上去已经等了她许久,她直觉不会是什么好事。
青菡暗示她,让她这一段时日都不要回皇城当值了,等春游宴的风头过去再说,她问青菡,过了多久才算过去,青菡没有说,只让她在万作园等消息。 ↑返回顶部↑
“当然不同,参选的都是男的啊!”
“这还要你说!哎不对,这也难说,毕竟凤临皇帝她……没准咱这位新帝不喜欢男人呢?”
“可诏书上说,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儿郎上报州郡啊!”
“哦,是吗?那你说,咱们小皇帝这回,会选几个皇夫啊……”
听墙角,尤其听的还是天子之事,这让金管事心下惴惴,他人不住压低了声音提醒,“黎娘子若是对此事有兴趣,可去皇榜处一观。”
言下之意是,就不要在此听市井里头的议论了,免得听到什么大不敬之言。
姜见黎却继续往前走,只回了一句,“不感兴趣。”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五月五,端阳节。按照历代的惯例,这一日天子将率百官亲临长安西南郊的明定池,明定池由三条水系交叉汇聚而成,与凤仪年间凿通南北的运河相连,占地极为广袤,有十多个楚州紫金池那么大,因而虽叫做“池”,其实是一个湖泊,还是一个人工凿成,历经十朝的湖泊。
下令开凿此湖的人,是大魏新安帝,新安帝下诏建此湖,原是为在长安训练水师,只是长安地处中原,水师在战斗之时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何况新安一朝内外皆安,久无战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训练水师,却没什么可用之处,因而此湖建成后不久,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用处,成了又一处大型的皇家园林。
关陇萧氏得天下后,高祖皇帝每岁端阳节都会率领百官群臣来到明定池,观看由中央十六卫军进行的赛龙舟,此后,这一惯例便传了下来,俨然成了皇家的一种习俗。
到了这一日,明定池会向百姓开放半个湖,天子率领群臣在东半湖观看,百姓便可携家带口在西半湖观看,也算与民同乐。
当然,明定池上的龙舟赛,也并非一年不落,年年举办的,譬如多灾多难的昭兴元年就没有举办定明池端阳龙舟赛。
有了春游宴在前,上个月礼部给萧贞观上呈举办龙舟赛的章程时,她一度想要取消今岁的龙舟赛,总是隐隐担忧端阳那一日,百官齐聚之时,又会发生什么意外。
奏疏被她留中不发,在御案上搁了长达一旬的时间,礼部商尚书是今岁刚接任的,自她接任尚书以来,还不曾主办过什么大典,端阳节这个龙舟赛若是要办,那可以算作头一桩,新官上任,难免紧张,她暗示了萧贞观三四回,都没得到什么回复,她甚至忍不住怀疑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萧贞观,眼看端阳节步步紧逼,若是再没个确切的说法,就来不及准备了,商尚书只能委婉地请尚书令前去试探一番。
各州郡已经将符合选婿条件的男子尽数上呈给了礼部,尚书令借着这个由头,将画像名册亲自给萧贞观送了过来。
尚书令年逾耳顺,也没几年就要致仕了,萧贞观给他免了礼,赐了座,“这些事儿尚书令让底下的人去做便好,眼看天渐渐热了,您何必辛苦亲自走这一趟。”
“陛下择婿之事乃我朝第一等的大事,关乎国本,老臣岂敢言辛苦,”尚书令将名册交给青菡,“这些州郡递上来的名册,已经被礼部又筛过了一遍,余下的这些,老臣一个一个亲自看了,皆是品行端正、德才兼备之子,陛下若有空,可好好过目,再择中意之人入京面选。”
萧贞观无奈地一晒,这与前朝选秀又有何差别……
尚书令老神在在,点到为止,捋着白花花的胡子谈起了另一件事,“不知陛下对今岁的端阳节龙舟赛,有何想法?”
萧贞观早就想好了说辞,叹了一口气,“尚书令,这龙舟赛就非办不可?朕是觉得,朕方登基,合该专心政务,举办一次耗费的人力物力良多,去岁天下多灾,眼看民力才刚刚恢复过来,朕哪里能只顾着此等游乐之事。”
“陛下体谅百姓民生,是我大晋之福气,但端阳龙舟赛乃高祖皇帝所定,已久成传统,不可轻易废绝啊,何况端阳之日,长安百姓可携家带口前往观看,是与民同乐的大好时机,且参与比赛的队伍皆由中央府卫组成,龙舟赛上,百舸争流,亦是向百姓展示我大晋禁军风貌的难得机会。”
萧贞观明白了,此龙舟赛,并非单纯的只是一场宴乐,它可以用来震慑人心,也可以用来收揽民心,更可以用来鼓舞军心。
“那便依照以往的惯例举办吧。”
“是。谨遵陛下圣令。”
尚书令脚步刚健地离开了勤政殿,留下萧贞观一个人对着名册头疼。
姜见黎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过皇城了,上一回回皇城地时候,还是在万方楼听到萧贞观下诏择婿的时候。
那一天傍晚时分,她从司农寺出来就遇上了青菡,青菡看上去已经等了她许久,她直觉不会是什么好事。
青菡暗示她,让她这一段时日都不要回皇城当值了,等春游宴的风头过去再说,她问青菡,过了多久才算过去,青菡没有说,只让她在万作园等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