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2)
守卫去得快,回来的也快,回来时面色颇为迟疑,姜见黎便知魏延徽不打算配合行事。
“司,司正,魏娘子言她昨夜受了风,早起发病,恐无法下榻,还请司正见谅……”守卫自是不知昨夜发生之事,在他看来,魏延徽此举是违背圣意,大有不妥,但是又有太后懿令在先,这位魏娘子若是当真身子不适,便是不去见驾,也自会有太后做主,只是苦了他这个传话的,免不了在其间遭受一些夹板气。
姜见黎暗道果然如此,魏延徽戒心不小,她早知她不会轻易离开关雎殿,只是事到如今,她这个苦主亲自来请,万事可由不得魏延徽耍性子。
“劳烦郎君再去给魏娘子带几句话,陛下说她早知魏娘子身子不适,于是在离开前给魏娘子请了医师,魏娘子只要遵命前往嘉风殿,同医师说道说道,便可百病全消,陛下看在太上皇与县主的面子上,对魏娘子关怀备至,还望魏娘子不要令陛下失望。”
一番话听得守卫云里雾里,但是他并不好奇话中的真正含义,在这宫禁之中,越强烈的好奇心,越是会引来祸患的。
“是,司正稍等,小人这就去传话。”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魏延徽终于苦着一张惨白的脸出来了,病怏怏地歪靠在婢女连序的身上,走一步喘三步。
姜见黎适时转身在前方引路,“陛下口谕,请魏娘子前往嘉风殿。”
当着关雎殿的守卫和宫人,魏延徽不敢多言半句,老老实实地跟在姜见黎身后,待走出了关雎殿,她急忙捏了捏连序的手腕。
连序恭声询问,“敢问司正,陛下眼下可在嘉风殿中?”
魏延徽用帕子掩着唇轻轻咳嗽了两声,解释说,“司正容禀,婢女连序无意探听圣迹,只是臣女眼下这副模样实在狼狈,若是陛下也在嘉风殿,恐冒犯了陛下。”
“魏娘子无需担心,陛下此刻正在织霞楼,”姜见黎学扶疏学得惟妙惟肖,魏延徽与扶疏见得又不多,因而并未发觉端倪,听了这话不无担忧地问,“那么陛下命臣女前去嘉风殿,不知是为了与哪位医师对谈?可是尚药局的祁奉御?”
“魏娘子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陛下的意思。”姜见黎有意告诉她,“此刻殿中唯有黎娘子一人在,黎娘子方醒。”
不等魏延徽开口,姜见黎继续说道,“陛下离开前曾留下御令,待黎娘子醒来,臣便要讲魏娘子请到嘉风殿,给昨晚的事做一个了结。”
“了……了结?”魏延徽脚下一个踉跄,几乎站不稳,掩着帕子咳嗽个不停,这回瞧着不像是装出来的,而是当真被惊着了。
姜见黎脚下不停,步子却放缓了许多,好让魏延徽主仆能跟得上,“陛下说,昨晚之事令她痛心疾首,若是县主知晓必然也失望至极。”
魏延徽垂眸,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竭力克制心口涌动的情绪。
姜见黎佯装未觉,“魏娘子如此作为,她不忍告知县主,太上皇与太后又念着翊王父子功高,对魏娘子极为不忍,只是黎娘子怎么说也是摄政王殿下带回来的人,又被殿下认为姊妹,且最重要的,黎娘子乃司农寺丞,是前朝官吏,魏娘子昨夜之举,有谋害朝臣之嫌,若陛下不给出一个交代,恐寒了忠臣之心,所以今日魏娘子前往嘉风殿同黎娘子道个歉,并不再为难黎娘子,此事便就此作罢。”
正值阳春三月,桃源之中繁花似锦,春光明媚,如此美景本该令人心神愉悦,但姜见黎的一番话却将眼前诸景烧成一团火,灼灼春光刺痛了魏延徽的双目。
恐寒了忠臣之心?姜见黎也能算大晋的忠臣?同姜氏相比她算得了什么?!陛下对她百般容忍,致使她生出了与姜氏后人争夺爵位之心,而今又要她向她道歉,此举难道就不怕寒了真正的忠臣之心?
魏延徽的眼中、心中有多么不忿,姜见黎无意去猜,她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从此处到蒹葭殿大约还有一炷香的时间,魏延徽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仔细考虑要不要认这个错,道这个歉。
这是她给她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不是嘉风殿!”到了殿前,魏延徽才反应过来。方才她因为司正的一番话心绪难平,竟没有发觉路上的不对劲之处。
“司正不是说陛下宣召我去嘉风殿?可此处分明是蒹葭殿!”魏延徽警惕地盯着眼前之人的后背,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从始至终,引她过来的人都戴着幕篱,从头到尾,她和连序都未曾看到她的模样,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不是陛下派来的人!
“陛下的确宣召魏娘子去嘉风殿,但是黎娘子想要在蒹葭殿中见一见魏娘子。”姜见黎指向蒹葭殿后头的高台问道,“魏娘子看到那一处来吗?那座高台虽然不比织霞楼,但是在上头仍能看到万亩桃林的盛景,魏娘子,黎娘子怕是已经在上头恭候多时,请吧。”
魏延徽心下激起一股强烈的不安,抓着连序的手后退几步,“司正,楼上风大,我又自小畏高,能否烦请黎娘子下来续话?”
“这是黎娘子的意思,臣只是个传话的,若是魏娘子不愿登台,臣便上去请示一番,请黎娘子略等片刻。”
姜见黎走向了高台,她态度不卑不亢,对魏延徽算不得亲近,但是也没有一丝为难饿意味,这让魏延徽打消了些心中的疑窦,但是魏延徽始终对殿前女官戴着幕篱在宫禁行走一事,感到惊疑不定,便忍不住问,“我观司正一直戴着幕篱,司正可是身有不适?” ↑返回顶部↑
“司,司正,魏娘子言她昨夜受了风,早起发病,恐无法下榻,还请司正见谅……”守卫自是不知昨夜发生之事,在他看来,魏延徽此举是违背圣意,大有不妥,但是又有太后懿令在先,这位魏娘子若是当真身子不适,便是不去见驾,也自会有太后做主,只是苦了他这个传话的,免不了在其间遭受一些夹板气。
姜见黎暗道果然如此,魏延徽戒心不小,她早知她不会轻易离开关雎殿,只是事到如今,她这个苦主亲自来请,万事可由不得魏延徽耍性子。
“劳烦郎君再去给魏娘子带几句话,陛下说她早知魏娘子身子不适,于是在离开前给魏娘子请了医师,魏娘子只要遵命前往嘉风殿,同医师说道说道,便可百病全消,陛下看在太上皇与县主的面子上,对魏娘子关怀备至,还望魏娘子不要令陛下失望。”
一番话听得守卫云里雾里,但是他并不好奇话中的真正含义,在这宫禁之中,越强烈的好奇心,越是会引来祸患的。
“是,司正稍等,小人这就去传话。”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魏延徽终于苦着一张惨白的脸出来了,病怏怏地歪靠在婢女连序的身上,走一步喘三步。
姜见黎适时转身在前方引路,“陛下口谕,请魏娘子前往嘉风殿。”
当着关雎殿的守卫和宫人,魏延徽不敢多言半句,老老实实地跟在姜见黎身后,待走出了关雎殿,她急忙捏了捏连序的手腕。
连序恭声询问,“敢问司正,陛下眼下可在嘉风殿中?”
魏延徽用帕子掩着唇轻轻咳嗽了两声,解释说,“司正容禀,婢女连序无意探听圣迹,只是臣女眼下这副模样实在狼狈,若是陛下也在嘉风殿,恐冒犯了陛下。”
“魏娘子无需担心,陛下此刻正在织霞楼,”姜见黎学扶疏学得惟妙惟肖,魏延徽与扶疏见得又不多,因而并未发觉端倪,听了这话不无担忧地问,“那么陛下命臣女前去嘉风殿,不知是为了与哪位医师对谈?可是尚药局的祁奉御?”
“魏娘子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陛下的意思。”姜见黎有意告诉她,“此刻殿中唯有黎娘子一人在,黎娘子方醒。”
不等魏延徽开口,姜见黎继续说道,“陛下离开前曾留下御令,待黎娘子醒来,臣便要讲魏娘子请到嘉风殿,给昨晚的事做一个了结。”
“了……了结?”魏延徽脚下一个踉跄,几乎站不稳,掩着帕子咳嗽个不停,这回瞧着不像是装出来的,而是当真被惊着了。
姜见黎脚下不停,步子却放缓了许多,好让魏延徽主仆能跟得上,“陛下说,昨晚之事令她痛心疾首,若是县主知晓必然也失望至极。”
魏延徽垂眸,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竭力克制心口涌动的情绪。
姜见黎佯装未觉,“魏娘子如此作为,她不忍告知县主,太上皇与太后又念着翊王父子功高,对魏娘子极为不忍,只是黎娘子怎么说也是摄政王殿下带回来的人,又被殿下认为姊妹,且最重要的,黎娘子乃司农寺丞,是前朝官吏,魏娘子昨夜之举,有谋害朝臣之嫌,若陛下不给出一个交代,恐寒了忠臣之心,所以今日魏娘子前往嘉风殿同黎娘子道个歉,并不再为难黎娘子,此事便就此作罢。”
正值阳春三月,桃源之中繁花似锦,春光明媚,如此美景本该令人心神愉悦,但姜见黎的一番话却将眼前诸景烧成一团火,灼灼春光刺痛了魏延徽的双目。
恐寒了忠臣之心?姜见黎也能算大晋的忠臣?同姜氏相比她算得了什么?!陛下对她百般容忍,致使她生出了与姜氏后人争夺爵位之心,而今又要她向她道歉,此举难道就不怕寒了真正的忠臣之心?
魏延徽的眼中、心中有多么不忿,姜见黎无意去猜,她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从此处到蒹葭殿大约还有一炷香的时间,魏延徽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仔细考虑要不要认这个错,道这个歉。
这是她给她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不是嘉风殿!”到了殿前,魏延徽才反应过来。方才她因为司正的一番话心绪难平,竟没有发觉路上的不对劲之处。
“司正不是说陛下宣召我去嘉风殿?可此处分明是蒹葭殿!”魏延徽警惕地盯着眼前之人的后背,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从始至终,引她过来的人都戴着幕篱,从头到尾,她和连序都未曾看到她的模样,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不是陛下派来的人!
“陛下的确宣召魏娘子去嘉风殿,但是黎娘子想要在蒹葭殿中见一见魏娘子。”姜见黎指向蒹葭殿后头的高台问道,“魏娘子看到那一处来吗?那座高台虽然不比织霞楼,但是在上头仍能看到万亩桃林的盛景,魏娘子,黎娘子怕是已经在上头恭候多时,请吧。”
魏延徽心下激起一股强烈的不安,抓着连序的手后退几步,“司正,楼上风大,我又自小畏高,能否烦请黎娘子下来续话?”
“这是黎娘子的意思,臣只是个传话的,若是魏娘子不愿登台,臣便上去请示一番,请黎娘子略等片刻。”
姜见黎走向了高台,她态度不卑不亢,对魏延徽算不得亲近,但是也没有一丝为难饿意味,这让魏延徽打消了些心中的疑窦,但是魏延徽始终对殿前女官戴着幕篱在宫禁行走一事,感到惊疑不定,便忍不住问,“我观司正一直戴着幕篱,司正可是身有不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