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五娘上前去帮她解,却连发带一道解了开来,长长的银带飘落在地,覆住了园中唯一一抹颜色。
  枯败之中,竟有一线生机。
  槐花树下长了一簇野花,她的园中从未出现过这种野花,许是飞鸟带来的种子,机缘巧合之下才在此处落地生根。
  姜见黎蹲下身拨了拨,比晚霞要艳丽的花骨朵格外夺目。若是萧贞观见了,必要说此花艳俗,但是她却觉得,浓艳是生命力的体现。
  “取个陶瓶过来,汲上些水,不需多,半瓶就够了。”
  最终这一簇浓艳的野花竟有姜见黎的辣手成了屋中的家花,花离了土,再怎么悉心照料都难以活过七日。
  姜见黎小心翼翼地将野花插入陶瓶中,将一枚光滑的,黑白相间的石子压在了瓶底,五娘见状好奇地问,“娘子,那是玉髓吗?”
  “不是,只是一枚普通的石子。”
  这样的石子江里头多的是,而瓶底这一枚,是她从江里顺手捞上来的。
  翌日早朝,论功行赏。
  所有人都依照在赈灾之中的功劳得了金银钱帛,唯有姜见黎是升官。
  萧贞观将她从司农寺主簿升为司农丞,升了一级,从六品进了五品。
  当五品朝臣的绯袍送到她手中时,她告诉自己。
  四下皆耳目,不可操之过急。
  作者有话说:
  第二卷 完
  第八十九章
  过了小寒,就离正旦不远了,也意味着大晋即将从昭兴元年进入昭兴二年。
  昭兴二年将至,摄政王萧九瑜却仍没有归京。她于盛夏时节代天子前往荥阳视察旱灾的情况,在荥阳待了三月后,从长安短暂地路过,又马不停蹄地赶在冬日来临之际前往甘州。甘州附近八州都在去岁遭受了雪灾,一直道入春都没缓过神,大约是担心西北诸州今岁重蹈覆辙,萧九瑜在甘州已经待了将近两个月半月。
  眼看快要到正旦,一点回来的迹象都没有,萧贞观坐不住了,遣了四拨人马前往甘州,名为慰问,实则打听萧九瑜何时回来,可每一次回传回来的消息都令她大失所望。
  “阿姊不会是不打算回来过节了吧?”萧贞观惴惴不安地问青菡。
  青菡安慰她,“摄政王殿下定是被什么事情绊住了脚,这才没能立刻回来,陛下您派了四拨人马前去,殿下定是明白了您的意思,说不准明日殿下就回来了呢?”
  萧贞观越想越忧虑,阿姊离开了这么久却从未主动给她传过音讯,仅有的几次了解到阿姊的情形,还是关陇郡守的奏疏里头,她不是没怀疑过她阿姊想跑,可是一想起阿姊在她登基时信誓旦旦地告诉她定会辅佐她坐稳这个皇位时,她就觉得自己那般想阿姊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是阿姊为何还不回来?阿姊再不回来,她可就顶不住前朝的施压了。
  秋收过后,上天总算怜悯了昭兴朝一回,十月后大晋各地没有再发生什么天灾人祸,这个冬日几乎是在一片祥和平稳之中度过的。
  之前各地灾情严重之时,萧贞观给前朝的文武百官拿着鞭子在身后鞭策着励精图治,她几乎每日都在心里祈求上苍不要再降下灾祸,否则她这个皇帝怕不被累死,也要被天下人骂死。
  等到天下当真恢复了平静,她却并未如愿以偿地得到清净,前朝的官员恨不得将八百双眼睛都搁在她身上,今日谏这个,明日谏那个,就连上朝迟了片刻,都要长篇大论点出来,苦口婆心地讲上一通。
  萧贞观依旧过得水深火热,直到立冬的后一日早朝,礼部尚书在朝上提起了一件事,她就从水深火热的境地一脚踏入了生不如死的境地。
  礼部尚书言,昭兴元年灾害频发,或许是天意示警。
  这话在过去的一年里头,萧贞观听了一遍又一遍,听得她耳朵都要起了茧子,她甚至都能猜到礼部尚书接下来的话必定是劝谏她应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施行仁政爱重百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