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 / 3)
“特使遇难一事干系重大,吾以为,只上急奏递呈京师并不能显示吾等哀痛之心,故而吾与贺刺史商议,决意从诸位之中择一十八人奉特使遗物入京,向上皇禀报此事。”仇良弼抬手朝北面拱了拱,“诸位之中,可有愿意自荐之人?”
话音落下,屋中恢复了死一样的安静。
这是个苦差,甚至是个险差,落在谁身上,谁便倒了大霉。
好端端一个特使来了江南,赈灾之事尚起了个头,人就没了,这让陛下怎么想?而且死的这位姜主簿与摄政王殿下关系匪浅,摄政王将濯缨和王印都给她带了来,还是没能保住她一条命,殿下焉能罢休?
所以那进京报信之人,必得承受来自天子与王上的雷霆之怒,轻则丢官,重,则失命。
钱财荣辱皆为身外之物,可是命不是。
无人敢应,于是仇良弼重复道,“何人愿奉特使遗物入京?”
同前一次开口之时的语气已然不同,若说之前是询问,那么再度开口,便赤裸裸带上了威胁之意。
“嗯?我江南道官吏数以千计,在座皆为五品上官,竟无一人愿领此差?”仇良弼似乎早就料到会是这般结果,于是朝一旁招了招手,“既如此,便听天由命吧。”
众人既惊惧又好奇地向一侧看去,不多时,那里出现了一个人,来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手上捧了一支签筒。
他们依稀明白了仇良弼口中的“听天由命”是何意。
第七十八章
签筒最先被呈到贺准面前。便是早就知晓仇良弼不会做出过河拆桥之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贺准也忍不住紧张起来,他屏住呼吸望向签筒,伸出的手有片刻的犹豫。
仇良弼等了三息才出声,“贺刺史,请签。”
贺准垂下的另一只手被掩在袖中微微颤抖,偏生被仇良弼瞧见,警告似的瞥了他一眼,他立刻就老实了,一咬牙,从签筒中迅速抽出一枚签。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贺准手中的竹签上,待贺准举起竹签时,他们才恍然意识到,仇良弼只说让他们听天由命,却未曾言明什么才是天意。
“这……”贺准将竹签翻来覆去地看,确认过竹签上空无一字,才求助般看向仇良弼,“仇总管,这是何意?”
仇良弼搁下茶盏,一拍脑袋,似是才想起来,“是某的过失,方才忘记言明,签筒之内大都为白签,是有十八枚竹签上刻了三杠,贺刺史,不巧啊,这报丧的差事看来没你的份了。”
贺准暗自长舒了一口气,握着竹签露出遗憾之色,“只怕是上苍觉得下官才疏学浅,不配奉特使遗物入京……”
仇良弼抬了抬手,吩咐道,“继续吧。”
屋内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且随着空白竹签的减少,变得越来越焦灼。
已经十多支竹签被抽出,可至今尚未有刻了记号的签子出现,无人不好奇,谁会是“天意”所属意的第一人。
贺准伸长了脖子往身后看去,屋中众人站立的位次皆是按照官职大小排列,越往后,官职越低,六品以上的官吏个个都已经手握竹签,可第一枚记号签还是不曾出现。贺准收回目光,探询地看向仇良弼,就在这时,人群中爆发出吸气声。他急忙循声望去,数尺之外,一身着绿袍的官吏握着竹签,面色惨白,不知所措。
贺准努力回忆此人的身份,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楚州有这号人的存在。
这人,是谁?
仇良弼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抬头看过来,视线落在绿袍官吏身上,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参军,你既为第一个抽中之人,便是天意,参军行事一向沉稳,此行有你,本官可以安心了。”
李参军名李林彰,为江宁郡仓曹司仓参军,正六品,主管仓储赋税【1】。江宁郡守苗在舟带着属下前往芜州处理姜见黎坠江之事去了,今日在场的江宁郡官吏,便只有李林彰一人。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偏偏就是他抽中了记号签。
苗在舟不在,李林彰的官位比仇良弼低得多,在这位江南道行军总管面前,他半句推脱之言也说不出。
“下一个,继续。”
第一个记号签的出现,让在场官吏心中多少起了猜测,尚未抽签之人纷纷开始回忆从前有没有得罪过仇良弼。 ↑返回顶部↑
话音落下,屋中恢复了死一样的安静。
这是个苦差,甚至是个险差,落在谁身上,谁便倒了大霉。
好端端一个特使来了江南,赈灾之事尚起了个头,人就没了,这让陛下怎么想?而且死的这位姜主簿与摄政王殿下关系匪浅,摄政王将濯缨和王印都给她带了来,还是没能保住她一条命,殿下焉能罢休?
所以那进京报信之人,必得承受来自天子与王上的雷霆之怒,轻则丢官,重,则失命。
钱财荣辱皆为身外之物,可是命不是。
无人敢应,于是仇良弼重复道,“何人愿奉特使遗物入京?”
同前一次开口之时的语气已然不同,若说之前是询问,那么再度开口,便赤裸裸带上了威胁之意。
“嗯?我江南道官吏数以千计,在座皆为五品上官,竟无一人愿领此差?”仇良弼似乎早就料到会是这般结果,于是朝一旁招了招手,“既如此,便听天由命吧。”
众人既惊惧又好奇地向一侧看去,不多时,那里出现了一个人,来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手上捧了一支签筒。
他们依稀明白了仇良弼口中的“听天由命”是何意。
第七十八章
签筒最先被呈到贺准面前。便是早就知晓仇良弼不会做出过河拆桥之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贺准也忍不住紧张起来,他屏住呼吸望向签筒,伸出的手有片刻的犹豫。
仇良弼等了三息才出声,“贺刺史,请签。”
贺准垂下的另一只手被掩在袖中微微颤抖,偏生被仇良弼瞧见,警告似的瞥了他一眼,他立刻就老实了,一咬牙,从签筒中迅速抽出一枚签。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贺准手中的竹签上,待贺准举起竹签时,他们才恍然意识到,仇良弼只说让他们听天由命,却未曾言明什么才是天意。
“这……”贺准将竹签翻来覆去地看,确认过竹签上空无一字,才求助般看向仇良弼,“仇总管,这是何意?”
仇良弼搁下茶盏,一拍脑袋,似是才想起来,“是某的过失,方才忘记言明,签筒之内大都为白签,是有十八枚竹签上刻了三杠,贺刺史,不巧啊,这报丧的差事看来没你的份了。”
贺准暗自长舒了一口气,握着竹签露出遗憾之色,“只怕是上苍觉得下官才疏学浅,不配奉特使遗物入京……”
仇良弼抬了抬手,吩咐道,“继续吧。”
屋内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且随着空白竹签的减少,变得越来越焦灼。
已经十多支竹签被抽出,可至今尚未有刻了记号的签子出现,无人不好奇,谁会是“天意”所属意的第一人。
贺准伸长了脖子往身后看去,屋中众人站立的位次皆是按照官职大小排列,越往后,官职越低,六品以上的官吏个个都已经手握竹签,可第一枚记号签还是不曾出现。贺准收回目光,探询地看向仇良弼,就在这时,人群中爆发出吸气声。他急忙循声望去,数尺之外,一身着绿袍的官吏握着竹签,面色惨白,不知所措。
贺准努力回忆此人的身份,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楚州有这号人的存在。
这人,是谁?
仇良弼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抬头看过来,视线落在绿袍官吏身上,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参军,你既为第一个抽中之人,便是天意,参军行事一向沉稳,此行有你,本官可以安心了。”
李参军名李林彰,为江宁郡仓曹司仓参军,正六品,主管仓储赋税【1】。江宁郡守苗在舟带着属下前往芜州处理姜见黎坠江之事去了,今日在场的江宁郡官吏,便只有李林彰一人。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偏偏就是他抽中了记号签。
苗在舟不在,李林彰的官位比仇良弼低得多,在这位江南道行军总管面前,他半句推脱之言也说不出。
“下一个,继续。”
第一个记号签的出现,让在场官吏心中多少起了猜测,尚未抽签之人纷纷开始回忆从前有没有得罪过仇良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