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 / 3)
须臾之间的变故很快过去,一行人在林沽的带领下靠近了一号粮窖。
粮窖门前站了两名守窖的士兵,林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串钥匙,取出其中一把递出去,姜见黎瞥见了,问他,“这么多钥匙,本官瞧着都长得差不多,林总管怎么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那把?”
林沽将余下的钥匙翻给姜见黎瞧,“这些钥匙上头有编号,且钥匙新旧不一,一号粮窖去岁才换过锁,钥匙是新的,一看便知。”
姜见黎点了点头,上前推开了粮窖的门。
一股粮食的干涩之气扑面而来,姜见黎忍不住蹙眉,“都是陈粮?”
“特使好眼力,”林沽一边引着众人入内,一边解释,“这个粮窖的粮都已经存放了两年,所以味道才不那么新鲜。”
姜见黎缓步往里走,“一般粮窖里的粮食至多存放多少年才会换新?”
“也就是两年,若两年内不曾动用过,等到第三年新粮收上来,这些粮食便会以半价卖往各处。”
说着,人已经走到了粮窖边上。
从外头看还不觉得,此刻站在边上,低头一看,地上的粮窖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石头砸出的巨大石坑,坑上铺着干草和木板,俯身掀开一角向内看去,里头密密麻麻堆满了暗黄的稻谷,简直就是一座倒立着的粮山。
“特使,这就是隆化仓最大的粮窖,此粮窖最宽的口径常达九丈,深约四丈,眼下的存粮在八千石之数,最多可存一万石。”
“可否让本官瞧瞧下头的粮?”姜见黎说完,便有二人近前,一人掀开一角的木板,一人手持一根竹竿,竹竿穿过木板间的缝隙,一节一节没入粮山,竹竿的顶端绑着只瓢,瓢在粮山里缓缓一转,半瓢粮食都装了上来,姜见黎从中抓了一把,傅缙也从中抓了一把,只是他不知道抓来做什么,拿眼瞧着姜见黎的动作。
姜见黎右手抓着粮,左手从中捏出几粒,用指腹碾压后,稻谷外头的稻壳脱落,露出里头白花花的稻米,她端详了一会儿,仰起头将稻米丢入口中。
“特使?!”林沽不明所以,大呼不可,“这可是生米。”
稻米咽了下去,姜见黎才开口,“无妨,几粒而已,何况若当真遇上饥年,有粮食就不错了,哪管什么生的熟的。”
生米而已,她又不是没吃过,不也活得好好的。
“这米不赖,”姜见黎下了定论,“江南潮湿,这些粮食是如何保持干爽,不腐不坏的?”
“这窖是倒着往下挖成的,底下其实是个圆缸状,底下用砖夯实,然后整个窖都用火过燎,再以草木灰、碎红土,稻草碎杆等物拌匀涂抹烤干,而后再以青砖铺壁,如此一来既能防潮,又能防虫。”
“原来如此,”姜见黎在窖边略站了站,目光似盯着一处,又似没盯着一处,林沽顿时紧张起来,正欲开口,被姜见黎抢了先,“我们再去瞧瞧小窖里头的?”
“但凭特使吩咐。”林沽反手一挥,瓢中剩余的稻谷尽数倒入了粮窖,掀开的缝隙处被木板重新遮住,严丝合缝,“特使请。”
出了一号粮窖,林沽问,“特使还想去哪一处瞧瞧?”
“最小的粮窖是哪一处?”
“最小的粮窖在后头,只能储粮一千石。”
姜见黎环顾四周,而后指着远处问,“那里可是?”
林沽定睛一瞧,开口时差点舌头打结,“回特使,那里不是粮窖,是盐窖。”
“哦?盐窖?可是隆化仓不是粮仓吗?”姜见黎同傅缙面面相觑。
“特使您有所不知,隆化仓其实不仅仅是粮仓,它是转运仓,转运仓中不知存粮,也存别的,只是在隆化仓中,粮食占了九成,故而不知内情的人才会以为隆化仓只是粮仓。”
“那么除了盐,隆化仓中不会还有糖吧?”
“特使高见,的确有糖,只是糖只占了两个窖,盐窖有十数之多。”
姜见黎还想问,林沽赶忙指着另一侧道,“最小的粮窖在那里,特使,您请。” ↑返回顶部↑
粮窖门前站了两名守窖的士兵,林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串钥匙,取出其中一把递出去,姜见黎瞥见了,问他,“这么多钥匙,本官瞧着都长得差不多,林总管怎么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那把?”
林沽将余下的钥匙翻给姜见黎瞧,“这些钥匙上头有编号,且钥匙新旧不一,一号粮窖去岁才换过锁,钥匙是新的,一看便知。”
姜见黎点了点头,上前推开了粮窖的门。
一股粮食的干涩之气扑面而来,姜见黎忍不住蹙眉,“都是陈粮?”
“特使好眼力,”林沽一边引着众人入内,一边解释,“这个粮窖的粮都已经存放了两年,所以味道才不那么新鲜。”
姜见黎缓步往里走,“一般粮窖里的粮食至多存放多少年才会换新?”
“也就是两年,若两年内不曾动用过,等到第三年新粮收上来,这些粮食便会以半价卖往各处。”
说着,人已经走到了粮窖边上。
从外头看还不觉得,此刻站在边上,低头一看,地上的粮窖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石头砸出的巨大石坑,坑上铺着干草和木板,俯身掀开一角向内看去,里头密密麻麻堆满了暗黄的稻谷,简直就是一座倒立着的粮山。
“特使,这就是隆化仓最大的粮窖,此粮窖最宽的口径常达九丈,深约四丈,眼下的存粮在八千石之数,最多可存一万石。”
“可否让本官瞧瞧下头的粮?”姜见黎说完,便有二人近前,一人掀开一角的木板,一人手持一根竹竿,竹竿穿过木板间的缝隙,一节一节没入粮山,竹竿的顶端绑着只瓢,瓢在粮山里缓缓一转,半瓢粮食都装了上来,姜见黎从中抓了一把,傅缙也从中抓了一把,只是他不知道抓来做什么,拿眼瞧着姜见黎的动作。
姜见黎右手抓着粮,左手从中捏出几粒,用指腹碾压后,稻谷外头的稻壳脱落,露出里头白花花的稻米,她端详了一会儿,仰起头将稻米丢入口中。
“特使?!”林沽不明所以,大呼不可,“这可是生米。”
稻米咽了下去,姜见黎才开口,“无妨,几粒而已,何况若当真遇上饥年,有粮食就不错了,哪管什么生的熟的。”
生米而已,她又不是没吃过,不也活得好好的。
“这米不赖,”姜见黎下了定论,“江南潮湿,这些粮食是如何保持干爽,不腐不坏的?”
“这窖是倒着往下挖成的,底下其实是个圆缸状,底下用砖夯实,然后整个窖都用火过燎,再以草木灰、碎红土,稻草碎杆等物拌匀涂抹烤干,而后再以青砖铺壁,如此一来既能防潮,又能防虫。”
“原来如此,”姜见黎在窖边略站了站,目光似盯着一处,又似没盯着一处,林沽顿时紧张起来,正欲开口,被姜见黎抢了先,“我们再去瞧瞧小窖里头的?”
“但凭特使吩咐。”林沽反手一挥,瓢中剩余的稻谷尽数倒入了粮窖,掀开的缝隙处被木板重新遮住,严丝合缝,“特使请。”
出了一号粮窖,林沽问,“特使还想去哪一处瞧瞧?”
“最小的粮窖是哪一处?”
“最小的粮窖在后头,只能储粮一千石。”
姜见黎环顾四周,而后指着远处问,“那里可是?”
林沽定睛一瞧,开口时差点舌头打结,“回特使,那里不是粮窖,是盐窖。”
“哦?盐窖?可是隆化仓不是粮仓吗?”姜见黎同傅缙面面相觑。
“特使您有所不知,隆化仓其实不仅仅是粮仓,它是转运仓,转运仓中不知存粮,也存别的,只是在隆化仓中,粮食占了九成,故而不知内情的人才会以为隆化仓只是粮仓。”
“那么除了盐,隆化仓中不会还有糖吧?”
“特使高见,的确有糖,只是糖只占了两个窖,盐窖有十数之多。”
姜见黎还想问,林沽赶忙指着另一侧道,“最小的粮窖在那里,特使,您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