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贞观的目光像是黏在傅缙的画作上,久久无法离开。
  “陛下?”萧九瑜上前提醒,“阿耶问您,探花郎画作如何?”
  萧贞观抬起头,“画作如何?好。”
  “好?”太上皇难以置信,“就一个好?没了?”
  “咳咳,”掩饰般咳了咳,萧贞观补充道,“画技精湛,让人一见便如身临其境,朕此前从未见过油菜花田,今日应当算是见到了。”
  傅缙谦虚地开口,“臣之画技无法画出其盛景的一成,陛下谬赞。”
  “哦?”萧贞观不无遗憾,“若有朝一日能亲眼得见,倒也不辜负探花郎今日所作之画了。”
  “探花郎是浙安郡人?”太上皇忽然询问道。
  “回太上皇,臣浙安郡绍州人士。”
  “浙安多才子能人,不错,你没堕了浙安的风骨,”太上皇笑呵呵地说,“贞观,探花郎策论作得好,丹青也妙极,更难得的是眼中能看得见百姓,有兼济天下之心,这样的贤才,你打算将他派往何处任职啊?”
  萧贞观还没想过,不过太上皇话语中的暗示她听明白了,于是便道,“儿想让探花郎入翰林院,不知阿耶以为如何?”
  太上皇点头,“先从校书郎做起,倒也合适。”
  谁也不曾想到琼林宴上最先定下官位去处的竟是傅缙,不过上头二位既然发了话,无论众人心中作何想法,面上都笑嘻嘻地恭喜,可傅缙眉头紧锁,看似并不满意翰林院编修一职。
  “哦?莫非我们的探花郎不愿当一个小小的校书郎?”太上皇似笑非笑。
  萧贞观尚未开口,傅缙忽然就跪下了,“请陛下恕罪,请太上皇恕罪,臣有负圣恩,臣不愿入翰林院!”
  这回不止底下的众人,连心不在焉的萧九瑜也对傅缙恻目,翰林院虽不如三省,但是翰林学士素有“内相”之称,常伴帝王身侧以备顾问,是能够时常面见天颜的好去处,没曾想,傅缙竟然主动拒绝。
  萧贞观有心保他,为他转换,“不想入翰林院,那么傅卿可有属意的去处?”
  傅缙膝行上前半步,连叩三头才道明,“陛下,太上皇,臣想去司农寺!”
  第五十八章
  “傅卿说的是,司农寺?”
  萧贞观抬头的动作大了些,引得苏后淡淡地瞥了过来,太上皇面上的惊讶不似作伪, “探花郎想去司农寺任职?”
  傅缙郑重颔首,“是,臣想去司农寺。”
  “这倒是,稀奇。”太上皇又问,“司农寺诸司,你想去哪一处?”
  傅缙尚且还有分寸,“能入司农寺效力,臣已感念君恩,不敢再有其他奢望。”
  萧贞观闻言,下意识去寻姜见黎的身影,却陡然发现姜见黎没了踪迹,萧九瑜倒是瞧见了她寻人的目光,却站在原地,将后头槐花树那一片角落遮挡得严严实实。
  太上皇将亭中明里暗里的潮涌看在眼里,继续问傅缙,“我大晋自开设科举取士以来,还没有三甲进士主动提出想要去司农寺的,你是第一个,孤可否问一问探花郎,你为何会有这般想法?”
  傅缙再度叩首,“回太上皇,臣以为,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1】,而为政之业,以食为首。”
  太上皇闻言唏嘘不已,“凤临帝尚在时,曾多次教导孤,粮为国脉食为政首,民可百年无货而不可一朝有饥【2】,民为邦本,本固方才邦宁【3】,你能有此心,可见不是好高骛远、沽名钓誉之辈,贞观,既然探花郎有此意,不若就遂了他的愿吧。”
  萧贞观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姜见黎的下落,太上皇说罢等了许久,都不曾听到她开口,苏后只得暗中扯了扯她的衣袖。
  “是,朕也是这般认为的。”话是这么说,但是她根本没听到太上皇究竟说了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